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行胫骨滑移植骨的距关节融合效果。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市黄岛区第三人民医院骨科行距关节融合的病例资料。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Mazur评分,评估踝关节融合的疼痛及功能改善;并了解距关节融合情况和并发症情况。采用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1例研究对象,术前VAS评分5~8分,术后18个月VAS评分1~3分,术后疼痛明显改善(Z=-2.684,P<0.05);术前Mazur评分21~77分,术后18个月Mazur评分69~86分,较术前明显改善(Z=-2.666,P<0.05)。术后12个月后,所有患者的距关节均融合,随访期间均未发现感染。有1例59岁的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出现外侧足背皮肤浅感觉减退。结论采用胫骨滑移植骨联合空心螺钉进行距关节融合对踝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明显,并发症少、融合率高。

  • 标签: 关节融合术 胫骨 骨移植
  • 简介:摘要肝小静脉闭塞病(VOD)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发生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本文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肝小静脉闭塞病的特点,包括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预测指标、诊断及治疗等,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肝小静脉闭塞病 抗凝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大隐静脉(GSV)的动脉穿支皮瓣在前臂严重脱套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20年10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手外科共应用带GSV的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前臂脱套伤部分创面并重建手背静脉回流,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0~46岁,平均37岁。均为前臂掌背侧完全脱套伤,合并尺、桡骨骨折3例,尺、桡动脉损伤2例,手指血运障碍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6 cm×18 cm~32 cm×25 cm。切取动脉穿支皮瓣覆盖前臂部分创面,皮瓣面积12 cm×5 cm~33 cm×6 cm,穿支与桡动脉吻合,GSV桥接吻合头静脉远、近端,重点重建手背静脉回流,前臂其余创面4例联合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1例联合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小腿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将上肢脱套皮肤修薄成中厚皮覆盖大腿皮瓣供区,打包加压包扎。术后采用门诊、电话、微信、上门等方式随访,复查皮瓣成活情况、伤肢远端肿胀程度、功能恢复及供区愈合情况等,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小腿皮瓣远、近端表皮坏死,换药4周愈合,其余皮瓣未发生血管危象。术后4~8周手部肿胀消退,皮纹明显,患手拇、手指周径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增大。随访8~20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弹性、颜色良好,质地饱满,皮瓣无色素沉着,小腿皮瓣供区为线形瘢痕,供区足部及伤肢手部无肿胀,手指伸、屈良好,手关节活动度正常,手指感觉均恢复至S4,动脉穿支皮瓣感觉恢复S3 2例,S2 3例。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属优3例,良2例。结论带GSV的动脉穿支皮瓣血运可靠,供区损伤小,是修复前臂严重脱套伤部分创面并重建手背静脉回流的理想皮瓣。

  • 标签: 脱套伤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前臂 大隐静脉 移植 修复
  • 简介: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肆虐大背景下,通过完善供者和受者感染状态评估、提高移植感染的诊断水平、挖掘和开发新的治疗手段,进一步提高移植受者的存活率。

  • 标签: 器官移植 感染
  • 简介:摘要既往研究结果表明,终末期心脏疾病患者大多存在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breathing,SDB),尤其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于此类患者在心脏移植前后SDB变化的研究较少,现简要综述如下。尽管资料有限,但或许可以从另一角度探讨心力衰竭发生SDB的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旋转点动脉穿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9月至2018年12月,以动脉发出的最低点穿支为蒂,沿隐神经-大隐静脉轴线切取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踝部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3~75岁,平均29岁,皮瓣面积为4 cm×5 cm~9 cm×16 cm,旋转点位于内踝上3~5 cm,修复受区创面大小为3 cm×4 cm~8 cm×14 cm。术后门诊随访。结果本组中12例完全成活,1例边缘部分坏死,予以II期缝合治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至S3级1例;S3+级2例,TPD大于10 mm;S4级10例;所有皮瓣均恢复了良好的感觉功能,痛觉灵敏,触觉和温度觉存在,皮瓣感觉、质地、色泽接近受区,皮瓣及植皮区皮肤无破溃、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无跛行,能从事一般体力劳动。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能重建皮瓣感觉,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适合修复足踝部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大隐静脉 营养血管皮瓣 隐神经 胫后动脉穿支 修复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的常见并发症。药物和内窥镜治疗是静脉曲张的基础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被推荐用于处理难治性或复发性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当患者存在危及生命的出血风险,而传统治疗风险较高、存在禁忌或效果不理想时,应选择肝移植治疗。传统治疗可以获得短期疗效,甚至可以较长时间稳定病情,但如果这些治疗导致门静脉血栓、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则可能危及后期肝移植手术的安全。门静脉压力升高对全身循环存在多种不利影响,可引起肝肺综合征、门脉性肺动脉高压、难治性腹水等,且传统治疗效果不佳,这些问题需要尽早行肝移植治疗。此外在传统治疗实施,患者身体虚弱仍可能进行性加重,这将明显增加肝移植的风险。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升高供肝体积需求增加,也影响活体肝移植实施。一部分门静脉高压患者可能存在生命质量不佳,也可能成为肝移植的原因。在实施传统治疗时,应该评估这些肝移植相关问题。改善患者情况、延缓或者控制并发症为目的传统治疗,不应影响后期肝移植的实施。提高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远期总体生存率和生命质量是全部治疗的最终标准。

  • 标签: 肝移植 门静脉高压 内镜下套扎术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 适应证
  • 简介:摘要辅助生殖技术中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时可以检出一定比例的嵌合型胚胎。嵌合型胚胎移植后有机会获得健康活产,但相比于整倍体胚胎,其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升高,且其妊娠风险及子代安全性尚不明确。因此,近年来嵌合型胚胎的临床处理备受关注。本文从嵌合型胚胎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对PGT嵌合型胚胎的移植价值进行阐述。

  • 标签: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嵌合型胚胎 移植
  • 简介:摘要移植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PTLD)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肿瘤性并发症之一,并可能导致肝移植术后的受者死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成功对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PTLD累及受者重建肝中静脉病灶开展切除术1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或新发病灶。作为一种危及受者生命的并发症,对于单发的、可切除的肿块,积极的手术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肝移植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肝中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电刺激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患者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PLI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0 mA组、25 mA组、30 mA组和40 mA组,每组30例。术中通过监测T1(麻醉)、T2(切皮前)、T3(置入椎间融合器前)、T4(缝合结束)时双下肢股总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分析SEP不同电流刺激强度对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与组内T1时间点比较,4组患者股总静脉、腘静脉T2、T3、T4时间点的血流速度均较高(P<0.05)。与20 mA组、25 mA组同时间点比较,30 mA组、40 mA组的股总静脉血流速度较高(P<0.05)。在T2时间点,30 mA组[(16.68±1.47)cm/s]、40 mA组[(16.86±1.22)cm/s]的腘静脉血流速度较20 mA组[(15.46±0.90)cm/s]、25 mA组[(15.94±1.52)cm/s]高(P<0.05)。T3、T4时间点,30 mA组腘静脉的血流速度高于25 mA组,25 mA组腘静脉的血流速度均高于20 mA组(P<0.05)。20 mA组术毕确诊DVT 2例,术后24 h确诊DVT 2例;25 mA组术毕无DVT发生,术后24 h确诊1例;30 mA组和40 mA组术毕和术后24 h均无DVT发生。结论神经电刺激可以增加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其中以30 mA电流强度的刺激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体感诱发电位 脊柱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侧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Ⅱ/Ⅲ型pilon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收治的37例pilon样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25~65岁[(49.5±9.3)岁]。Klammer Ⅱ型20例,Klammer Ⅲ型17例。均采用后内侧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观察随访过程中是否有骨折复位丢失或内固定失效等情况发生。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疼痛及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0个月[(15.6±1.2)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血管神经束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足趾马缰绳样畸形等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无骨折复位丢失或内固定失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6周[(13.2±1.4)周]。VAS由术前的6~9分[(8.0±0.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的0~2分[(1.2±0.6)分](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80~100分[(89.7±4.6)分],其中优15例,良22例,优良率100%。结论内侧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 Ⅱ/Ⅲ型pilon样骨折复位满意,术后并发症少,疼痛明显缓解,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静脉-动脉(V-A)和静脉-静脉(V-V)转流方式的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下的肺移植受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开展的ECMO辅助下肺移植手术220例(V-A转流147例,V-V转流7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受者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及短期生存状况的差异。结果V-A组供者性别为女性的比例、手术时间、输血量和尿量均高于V-V组(P<0.05),但ECMO转流时间低于V-V组(P<0.001)。两组之间术后再开胸、肺部感染、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丧失及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输血量和机械通气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存活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ECMO转流时间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短期存活率独立相关,转流时间12.0~23.9 h、24.0~47.9 h和≥48 h的受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3 d的风险分别是转流时间<12 h者的7.48 (95%CI:2.61~21.49)、12.30(95%CI:4.54~33.33)和16.02(95%CI:5.25~48.84)倍,术后短期死亡的风险分别是转流时间<12 h者的2.21(95%CI:1.00~4.86)、2.73(95%CI:1.34~5.56)和6.63(95%CI:3.23~13.59)倍。结论V-A和V-V转流方式对肺移植受者术后并发症和短期存活率无影响,但转流时间对受者短期生存状况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肺移植 体外膜氧合 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腕部"H"型深、浅静脉联合移植修复掌浅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5年8月,共收治手部严重挤压伤伴掌浅弓缺损16例,均为手掌部严重创伤,伴有皮肤、掌骨、肌腱、神经及掌浅弓的损伤,创面以远手指组织无血运,手掌部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0 cm×3.0 cm~10.0 cm×7.0 cm。设计应用腕部"H"型深、浅静脉联合移植修复动脉弓缺损,对其中7例软组织缺损者同时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覆盖创面,5例行腹部皮瓣覆盖,4例行游离植皮术。出院通过微信和门诊复查的方式进行随访。结果16例患者手指血运良好,皮瓣完全成活。其中受区创面15例一期愈合,1例游离植皮坏死,遗留创面经过换药愈合;供区出现1例剥离皮肤坏死,行游离植皮皮片成活,余供区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5~25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肢受区手部功能:优9例,良5例,差2例。结论腕部"H"型深、浅静脉具有解剖位置相对恒定、表浅、取材方便等优点,利用其修复掌浅弓缺损,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掌浅弓 血管损伤 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十二指肠异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例,采用"三明治夹心"法(聚桂醇+组织胶+聚桂醇)治疗出血停止,随访过程中患者未再出血,随访至20个月时,患者十二指肠降段曲张静脉基本消失。

  • 标签: 静脉曲张 十二指肠异位静脉曲张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体积移植物辅助性肝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2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连续收治的接受小体积移植物辅助性肝移植治疗的1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4~66岁。受者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为1~15分,Child评分为6~11分。供肝来源于活体供肝9例,来源于尸体供肝劈离2例,来源于儿童尸体供肝1例。3例尸体供肝的移植物和受者体重比(GRWR)为0.79%~0.90%,9例活体供肝的GRWR为0.31%~0.55%。在辅助性肝移植术中,切除受者的左半肝或右半肝,原位植入左叶或右叶供肝,或用左叶供肝置换受者的右叶肝脏。观察受者生存和移植物存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自体余肝和移植肝门静脉血流速度、腹腔引流量和肝脏功能生化指标等。结果12例患者的移植肝功能稳定,患者均存活。移植术后发生流出道扭转2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胆瘘1例、远期出现的甲状腺癌1例,经相应治疗均治愈。流出道扭转与供肝生长吻合口角度变化相关,改良吻合方式,该并发症未再次出现。门静脉血流速度测定结果提示,术后早期自体余肝血流速度明显降低,术后远期保持极低的血流速度或血管发生闭塞,移植肝血流稳定。结论小体积移植物辅助性肝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技术难度较大,并发症诊治复杂。因此,该方法目前仍限于在活体肝移植技术熟练、并发症监测处置能力完备的中心进行推广。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肝移植 小体积移植物 辅助性肝移植 移植物存活率 移植物和受者体重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晚期静脉移植血管疾病(SVGD)患者于静脉移植血管及自身冠状动脉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登记的1 608例CABG术后患者中筛选术后1年因心绞痛症状复发住院且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1支静脉移植血管狭窄≥50%患者165例。根据造影结果及术者临床经验判断缺血相关血管并对静脉移植血管或自身冠状动脉行介入治疗,依据介入治疗部位将纳入患者分为静脉移植血管组(53例)及自身冠状动脉组(112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两组出院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晚期SVGD患者介入治疗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65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98例(59.4%),年龄(64.2±7.1)岁。随访时间12(8,12)个月。静脉移植血管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0.57%(48/53),住院期间3例(5.66%)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3.77%)死亡。自身冠状动脉组的手术成功率88.39%(99/112),住院期间7例(6.25%)发生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成功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自身冠状动脉组的住院期间病死率低于静脉移植血管组(P<0.05)。出院12个月内静脉移植血管组MACE发生率与自身冠状动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2%(6/53)比10.71%(12/112),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两组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73.58%(39/53)比66.13%(74/112),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HR=41.203,95%CI 4.859~349.361,P<0.01)及合并外周血管疾病(HR=2.808,95%CI 1.067~7.393,P<0.05)为晚期SVGD患者介入治疗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BG术后晚期SVGD患者行静脉移植血管及自身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均较高,安全性均较好;自身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住院期间病死率较静脉移植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低;伴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静脉移植血管疾病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磁悬浮驱动原理自制的肝移植静脉-静脉转流(VVB)装置的性能。方法实验研究,研究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实验动物为8头巴马小型猪,在阻断其肝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行肝门静脉-股静脉-颈内静脉的转流,根据应用的转流装置不同将动物分为两组,A组(n=5)使用自制静脉转流装置,B组(n=3)使用进口静脉转流装置。比较两组动物在血管阻断前、血管阻断时、VVB开始30 min、60 min、90 min和血管开放30 min共6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两组动物的血液相容性指标、肠损伤指标、肾损伤指标及内环境指标在各时点的变化情况。两组间非重复测量的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重复测量的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两种装置在转流期间,静脉引流均较充分,主要表现为巴马小型猪的肠管颜色红润、蠕动正常,尿量正常。两组间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损伤指标、肠损伤指标、肾损伤指标、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及内环境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A组和B组转流结束肝血管开放30 min各项指标如下:平均动脉压为(71.0±7.7)mmHg(1 mmHg=0.133 kPa)和(74.0±8.7)mmHg,中心静脉压为(7.0±1.4)cmH2O(1 cmH2O=0.098 kPa)和(7.7±0.6)cmH2O,心率为(131±10)次/min和(132±8)次/min;红细胞计数为(6.43±0.89)×1012/L和(6.32±0.58)×1012/L,血红蛋白为(108.4±5.9)g/L和(110.0±3.5)g/L,游离血红蛋白为(78.28±3.96)mg/L和(78.08±4.54)mg/L;肠脂肪酸结合蛋白为(2.27±0.49)μg/L和(2.40±0.78)μg/L;肌酐为(68.30±9.77)μmol/L和(79.90±26.91)μmol/L,尿素氮为(3.94±1.39)mmol/L和(3.45±0.65)mmol/L;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为(4.02±0.53)μg/L 和(3.86±0.23)μg/L;pH值为7.27±0.04和7.23±0.03,乳酸为(6.18±2.62)mmol/L和(4.30±0.50)mmol/L,Na+为(136.3±3.0)mmol/L和(137.6±1.6)mmol/L,K+为(3.89±0.42)mmol/L和(3.98±0.17)mmol/L,Ca2+为(1.40±0.03)mmol/L和(1.40±0.04)mmol/L;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自制便携式静脉转流装置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巴马小型猪的VVB,且可达到与进口装置相似的性能。

  • 标签: 肝移植 动物,实验 静脉转流装置 临床前试验 性能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者肝移植术中门静脉重建的方式及其疗效。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合并CTPV行肝移植术的患者7例,6例患者行门静脉取栓-门静脉吻合术,其中1例行门静脉取栓-门静脉吻合术后出现门静脉血流不足,又联合实施了右肾静脉-门静脉端侧吻合术;1例患者行左肾静脉-门静脉端端吻合术。结果7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1例患者于术后40 d门静脉血栓形成,予以溶栓、抗凝治疗,仍再发CTPV;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门静脉吻合口狭窄,术后4年再发CTPV。7例患者目前肝功能均良好,正常生活。结论合并CTPV者肝移植手术风险高,门静脉取栓-门静脉吻合、肾静脉-门静脉吻合均可取得满意门静脉重建效果,曾行脾切除者术后需加强抗凝和门静脉血流监测。

  • 标签: 门静脉海绵样变 肝移植 门静脉重建
  • 简介:摘要移植食物过敏(TAFA)是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的一种少见并发症。TAFA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生机制包括供者免疫球蛋白E传递介导的食物过敏和移植食物不耐受引起的食物过敏。目前,器官移植科医师对TAFA的认识尚不充分。笔者通过系统复习相关文献,对TAFA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内容包括TAFA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与预后等,旨在为TAFA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食物过敏 器官移植 机制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6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男273例,女83例;中位年龄为46岁,年龄范围为21~67岁。观察指标:(1)肝移植发生腹腔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2)肝移植发生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受者术后1年总体生存率和死亡原因。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²检验、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时间和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肝移植腹腔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356例受者中,63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发生率为17.70%(63/356)。63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受者中,41例发生于术后2周内,17例为多重耐药菌感染。63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受者中,共分离培养细菌11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2株,革兰氏阳性菌48株,真菌16株。(2)肝移植发生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白细胞、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术后肾衰竭、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术后重症监护室留置时间是影响肝移植发生腹腔感染的相关因素(Z=-2.456,t=-1.982,Z=-3.193、-2.802、-2.336、-2.276、-2.116、-3.217,χ²=15.807、10.395、6.750,Z=-4.468,P<0.05);再次肝移植、术后胆汁漏是影响肝移植发生腹腔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MELD评分>20分、再次肝移植是影响肝移植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871,12.875,95%可信区间为1.106~7.448,1.290~128.521,P<0.05)。(3)随访和生存情况:356例受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63例发生腹腔感染肝移植受者术后1年总体生存率为84.60%,293例未发生腹腔感染肝移植受者术后1年总体生存率为97.0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1.660,P<0.05)。随访期间,58例受者死亡。结论术前MELD评分>20分和再次肝移植是影响肝移植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腹腔感染 肝移植 病原菌 危险因素 分析 多重耐药菌感染 再次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