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对于能源的供应需求不断增大,同时化石燃料大量的开发和使用,使得能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如何开发新型能源替换传统化石能源,加强新能源的应用,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在车用燃料方面对于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较高,只有积极寻找、开发高效、清洁、安全的替代产品,才能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能源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清洁能源,适用于传统内燃机、燃料电池等多种应用环境。笔者即从燃料重整入手,就其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 标签: 燃料重整 制氢 应用 研究现状 展望
  • 简介:摘要作为连续重整反应器的内部构件,中间碟形封头和标准封头存在很大差别,例如材质、型号等。制造工艺、材质质量都会对后期连续重整反应器使用有直接影响。本文结合连续重整反应器建造特点,对其中间碟形封头制造生产特点进行分析阐述。

  • 标签: 连续重整 反应器 中间碟形封头
  • 简介:摘要二嘧啶酶(DHP)缺陷症是一种罕见的嘧啶降解代谢障碍性疾病,以二嘧啶尿为特征,具有高度的表型异质性,DPYS为其致病基因,全球共有不到40例病例报道,尿气相色谱-质谱可筛查临床可疑的患者,基因测序为该病的主要确诊手段。现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基因型特点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二氢嘧啶酶缺陷症 DPYS基因 基因测序 尿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摘要近年来,分子的研究迅速发展,其已被证明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凋亡等作用。分子也被应用于多种动物疾病模型,包括急性和慢性病。随着社会发展,肾脏疾病日益成为影响数百万人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且发病率逐渐增加。饮用水和吸入氢气以及使用含氢透析液透析等,均可作为安全经济的治疗手段对肾脏疾病进行干预,能有效改善透析患者预后,抑制肾结石的形成,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缓解急性肾损伤,甚至可以减轻药物肾毒性,预防肾脏肿瘤形成。本文旨在综述分子在治疗各种肾脏疾病方面的相关作用。

  • 标签: 肾疾病 分子氢 炎症 氧化反应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工业的发展,社会对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不仅体现在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同时也体现在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载体,储材料走入了人们的视线,成为社会各界研究的重点。本文围绕储材料在含能材料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储材料的分类及目前储的一些方式方法,对于储材料在含能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储氢材料 应用研究 含能材料
  • 简介:摘要生产获得的四呋喃纯度较低,需要通过精馏工艺进行提纯。本文从四呋喃的变压恒沸精馏工艺流程入手,指出了变压恒沸精馏工艺存在的不足及相应的优化措施,技术人员需要从产品和操作两方面入手,提升变压恒沸精馏工艺的效果,提升四呋喃的产量与质量,实现清洁生产的目标。

  • 标签: 四氢呋喃 变压恒沸 精馏工艺
  • 简介:文章对化石能源角度与非化石能源角度对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多种不同能源的制方法,如天然气、液体燃料、水等,并细致了分析不同能源制的成本、工艺、效率,以及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希望能够为制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制氢技术 研究现状 发展前景
  • 简介:摘要过敏性肺炎是由于易感个体反复吸入各种抗原物质引起的一种过度免疫反应综合征,咯血并不是过敏性肺炎的常见症状。本文报道1例过敏性肺炎并咯血患者的药物治疗全过程,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重整与制定,并就存在的用药风险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出建议,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临床合理用药及患者依从性。

  • 标签: 临床药师 肺泡炎,外源性变应性 咯血 药学监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叶酸是一种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必须靠外源补充获取的水溶性维生素。大量证据表明叶酸的缺乏将导致神经管缺陷、部分先天性畸形、痴呆症和某些类型的癌症。目前叶酸的主要补充形式为合成叶酸(folic acid,FA),但其过量补充将会增加自身和后代患某些疾病的潜在风险。因此,探讨新型补充方式对于人群叶酸补充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从毒理学、生物利用度、维生素B12掩盖、叶酸代谢相关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强化效果等方面讨论叶酸新型补充形式——5-甲基四叶酸的研究进展和其替代化学合成叶酸的可行性。

  • 标签: 化学合成叶酸 5-甲基四氢叶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吗啡酮对人胃癌MGC-803、SGC-7901和AGS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8月,将人胃癌MGC-803、SGC-7901或AGS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接种于96孔板中,随机分为6组(n=6):对照组(C组)、50 μmol/L吗啡酮组(H1组)、100 μmol/L吗啡酮组(H2组)、200 μmol/L吗啡酮组(H3组)、400 μmol/L吗啡酮组(H4组)、800 μmol/L吗啡酮组(H5组)。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别于孵育24、48、72 h时测定细胞活力,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细胞存活率。结果与C组比较,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孵育时间的延长,吗啡酮明显抑制MGC-803、SGC-7901和AGS 3种胃癌细胞的增殖(P<0.05);H4组MGC-803、SGC-7901和AGS细胞孵育72 h时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45±0.01、0.98±0.08、2.13±0.16,均小于C组(0.78±0.02、1.36±0.01、2.51±0.23,F=13.129、15.761、17.458,P<0.05)。孵育72 h时显示,随着吗啡酮浓度的增加,胃癌MGC-803、SGC-7901和AGS细胞的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H4组MGC-803、SGC-7901和AGS细胞的生存率分别为(57.43±4.76)%、(71.92±6.76)%、(85.73±1.65)%,明显低于C组的100%(F=8.854、7.872、12.531,P<0.05);根据72 h生存率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吗啡酮对MGC-803、SGC-7901或AGS细胞的IC50分别为439.38、517.41、644.49 μmol/L。结论盐酸吗啡酮可以抑制胃癌MGC-803、SGC-7901或AGS细胞的生长增殖。

  • 标签: 氢吗啡酮 胃癌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在过去十几年中,关于气体分子的知识有了显著而迅速的增长。气体吸入作为疾病治疗的新手段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大量的研究证明,分子对多种疾病均有保护作用,如心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消化系统的脂肪肝、肝癌、胰腺炎、小肠疾病,其他系统的糖尿病、脓毒症、类风湿关节炎等。目前临床试验众多,本综述就分子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梳理,以方便读者清晰简明地理解分子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价值,为临床医师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 标签: 氢分子 呼吸系统 疾病
  • 简介:摘要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I)是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尽管我们对失眠的性质、病因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已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进展,但目前仍然没有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病理生理学模型。现如今,最为广泛接受的假说认为PI是一种过度觉醒状态的表现。磁共振质子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方法来测量大脑中各神经递质与代谢产物的含量,新兴的多体素磁共振质子波谱甚至可以区别测量左右脑特定脑区域的神经递质与代谢产物浓度,这为PI的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以磁共振波谱为手段,研究原发性失眠各个脑区域不同神经递质与代谢产物的各项研究结果及其进展,为进一步探索PI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其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原发性失眠 磁共振波谱 神经递质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本文从碳酸钠溶液在口腔护理中的作用效果、应用方法、现有研究的不足几方面,对近年来碳酸钠溶液在口腔护理应用中的研究内容进行综述,旨在探讨碳酸钠溶液应用于口腔护理中的相关问题,以期为碳酸钠的口腔护理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口腔 综述 碳酸氢钠 口腔护理 口腔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1例二嘧啶酶(dihydropyrimidase,DHP)缺陷症患儿的DPYS基因的致病性变异。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测序,确定变异位点,用Sanger测序法对变异位点进行验证。结果患儿携带了DPYS基因c.1468C>T(p.Arg490Cys)和c.1339-1363del(p.Val447fs)复合杂合变异。结论DPYS基因c.1468C>T和c.1339-1363del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患儿的致病性原因,致病变异的检出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二氢嘧啶酶缺陷症 DPYS基因 复合杂合变异 高通量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二嘧啶酶缺陷症患儿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探讨其可能的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确定致病基因,并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患儿的DPYS基因存在第5外显子c.905G>A(p.Arg302Gln)纯合变异,父母均为c.905G>A(p.Arg302Gln)杂合变异携带者。结论DPYS基因c.905G>A纯合变异可能是该家系患儿的致病原因,致病变异的检出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二氢嘧啶酶缺陷症 DPYS基因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为明确钠交换体8(NHE8)在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和作用,本研究检测了16对胃溃疡组织和相应正常胃黏膜组织,以及60份胃溃疡标本和32例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HE8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NHE8在胃溃疡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其在胃溃疡组织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干扰NHE8表达后检测人正常胃上皮细胞株GES-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情况,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干扰NHE8表达后GES-1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均降低,凋亡细胞比例升高,活化型胱天蛋白酶-3表达增高,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表达降低。表明NHE8在胃溃疡组织中表达降低,且其可能通过影响胃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参与胃溃疡发生。

  • 标签: 胃溃疡 钠氢交换体8 细胞凋亡 RNA干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在寿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硫酸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IHSS评分、Barthel评分、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阿司匹林+硫酸氯吡格雷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炎症反应,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硫酸氢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青蒿素(DHA)通过氯离子通道抑制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DHA抑制LNCaP细胞增殖,并确定其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配制的浓度梯度为0.625、1.250、2.500、5.000、10.000、20.000、40.000、80.000、160.000 μmol/L DHA溶液,并按实验设计加入含有LNCaP细胞的96孔板中,在酶联免疫检测仪490 nm处测量各孔的吸光度(A)值;全细胞膜片钳:检测DHA激活LNCaP细胞氯电流以及氯通道抑制剂4,4’-二异硫氰酸基-2,2’-二苯乙烯磺酸二钠(DIDS)和5-硝基-2-(3-苯丙胺)苯甲酸(NPPB)抑制LNCaP细胞氯离子电流。依次用0、±40 mV、±80 mV电脉冲刺激细胞,每个刺激间隔时间为200 ms,每个周期间隔为4 s。开始刺激后的10 ms收集和测量电流。通过将电流归一化到膜电容来确定电流密度。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DHA能够抑制LNCaP细胞增殖,其抑制效果具有时间依赖性,DHA抑制LNCaP细胞增殖的IC50值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在用DHA处理LNCaP细胞24、48、72 h后,其IC50值分别为(51.34±1.49)、(24.98±2.07)、(22.79±1.38) μmol/L[n=3,t=17.901(24 h比48 h),t=24.349(24 h比72 h),P<0.01]。此外,DHA也能激活LNCaP细胞氯通道产生氯电流,在80 mV电压钳制下,LNCaP细胞的电流密度增加至(48.30±7.52) pA/pF,被激活的电流可被氯通道抑制剂抑制至(6.35±2.47) pA/pF(DIDS)和(9.25±2.09) pA/pF(NPPB)[n=3,t=9.180(DHA比DIDS),t=8.666(DHA比NPPB),P<0.01]。结论DHA能够抑制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其抑制效果具有时间依赖性;DHA也能够激活LNCaP细胞氯离子通道产生氯离子电流,且激活的氯电流能够被氯通道抑制剂所抑制。

  • 标签: 前列腺癌 双氢青蒿素 氯离子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复合吗啡酮腰椎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1月于安阳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的产妇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组与罗哌卡因组,每组47例。罗哌卡因组采用罗哌卡因腰椎麻醉,复合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吗啡酮腰椎麻醉,对比两组麻醉优良率、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麻醉前(T1)、麻醉后10 min(T2)、麻醉后30 min(T3)、术毕即刻(T4)血流动力学、疼痛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复合组麻醉优良率(95.74%)高于罗哌卡因组(78.72%),P<0.05;复合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罗哌卡因组,麻醉平面高于罗哌卡因组(P<0.05);T2、T3、T4时,复合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较罗哌卡因组低,且波动幅度较罗哌卡因组小(P<0.05);术后24 h,两组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NPY)水平高于术前,但复合组SP、PGE2、NPY水平低于罗哌卡因组(P<0.05);复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64%)与罗哌卡因组(8.51%)比较,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吗啡酮腰椎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可提高麻醉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疼痛因子水平,提高镇痛效果,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剖宫产 罗哌卡因 氢吗啡酮 腰椎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