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静脉瘘致阴道大出血患者的超声图像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阴道大量出血住院治疗,经盆腔动脉造影证实为子宫动静脉瘘的20例患者的超声图像和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子宫动静脉瘘致阴道大量出血患者共20例,其中9例为自然分娩后,4例为中期引产术后,4例为人工流产术后,2例为药物流产后,1例为自然流产后。灰阶超声:20例患者均表现为宫腔内非均质回声,范围约1.7 cm×1.3 cm×0.6 cm至5.3 cm×5.8 cm×3.1 cm,其中8例患者宫腔内可见囊性区,内透声差,呈涌动状;8例患者病变肌层呈低或无回声改变,10例仅表现为肌层回声不均,2例患者肌层无明显改变。彩色多谱勒超声:10例患者表现为粗大的单条状花色血流,10例患者表现为多条状的花色血流,血流走向均显示为穿肌层血流,由子宫浆膜下肌层延续至宫腔内。频谱多普勒:20例患者均可引出低阻力动脉血流频谱,阻力指数(RI)平均值0.34(0.19~0.48),搏动指数(PI)平均值0.47(0.29~0.65),峰值流速(PSV)变异较大,平均值54.3(11.8~117.3)cm/s。结论子宫动静脉瘘致阴道大量出血患者宫腔内均可见非均质回声,灰阶超声显示病变肌层无特异性,可为肌层回声不均匀、无回声或低回声,甚至无明显改变;彩色多普勒具有特征性,表现为粗大的单条状或多条状五彩镶嵌的穿肌层血流,由浆膜下肌层延续至宫腔内;频谱多普勒可引出低阻力动脉血流频谱,峰值流速PSV变异较大。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图像自动分割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对乳腺钼靶X线图像进行准确分类识别。方法以数字钼靶X线图像数据库(DDSM)中的BI-RADS4类的簇状分布多形性钙化钼靶图像为研究对象,自动切分图像的感兴趣区域(ROI)。对小波变换、Gabor滤波和灰度共生矩阵法所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融合,并基于灵敏度分析对融合后的特征参数进行筛选。使用基于集成学习的方法,对多项式核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和逻辑(logistic)回归分类器进行投票集成,构成用于乳腺钼靶X线图像自动分类的分类器。投票集成方法为软投票。结果提出的集成分类器可高效地识别与分类乳腺钼靶X线图像,其分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9.1%、99.6%和99.3%。结论所提出的乳腺钼靶X线图像处理与分类识别方法能为医生的临床判断提供辅助检测的依据,并为细分BI-RADS4类图像提供技术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单能级图像显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支架内管腔情况的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7月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在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门静脉CT血管成像(CTA)的TIPS术后患者29例。通过重建获得混合迭代图像(常规组)及单能级图像(40 keV组、50 keV组、60 keV组和70 keV组)。在横断面重建图像的支架内和同层面竖脊肌内分别放置圆形感兴趣区,获得相应的平均CT值、噪声,通过计算得到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由2名医师以4分制对各组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组间整体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或Dunn-Bonforoni检验。结果5组间噪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图像的CNR、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28、56.45,P<0.001)。40 keV组图像的CNR、SNR最高,分别为50.4±15.7、59.3±18.4,与其他组图像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组间整体主观评分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01.61,P<0.001),40 keV组主观评分高于60 keV组、70 keV组及常规组(P<0.001),与50 keV组的主观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的40 keV单能级图像是观察TIPS术后支架内管腔情况的最佳单能级图像。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方法从增强CT合成平扫CT图像,临床主观和客观评估合成平扫CT图像(DL-SNCT)与金标准平扫CT图像的相似性,探讨其潜在临床价值。方法同时行常规平扫和增强CT扫描的患者34例,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将增强CT图像合成DL-SNCT图像,以平扫CT图像为金标准,主观评价DL-SNCT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解剖结构清晰度、伪影、噪声、图像结构完整性、图像变形,均采用4分制);利用配对t检验比较DL-SNCT与金标准平扫CT图像不同血供特点的解剖部位(主动脉、肾脏、肝实质、臀大肌)以及不同强化模式的肝脏病变(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肝囊肿)的CT值。结果主观评价上,DL-SNCT图像在伪影、噪声、图像结构完整性、图像变形方面评分都达到4分,与平扫CT图像评分相一致(P>0.05);在解剖结构清晰度方面评分略低于平扫CT图像[(3.59±0.70)分vs. 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P <0.05)。对于不同解剖部位而言,DL-SNCT图像主动脉、肾脏的CT值显著高于平扫CT图像(t=-12.89、-9.58,P <0.05),而肝实质、臀大肌CT值与平扫CT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强化模式肝脏病变而言,DL-SNCT图像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的CT值显著高于平扫CT图像(t=-10.84、-3.42、-3.98,P <0.05),而肝囊肿CT值与平扫CT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SNCT在图像质量上以及一些强化方式比较单一的解剖部位的CT值已接近金标准平扫CT,但对于强化程度变化大的解剖部位,以及有着不同强化模式的肝脏病变,DL-SNCT在临床应用前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基于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静脉增强内耳膜迷路图像的3种定量评估方法对内淋巴积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单侧耳源性眩晕患者86例。入组患者均采取单倍剂量静脉增强,延迟8 h采集内耳3D-FLAIR图像。采用3种评价方法,分别为计算前庭内淋巴间隙面积与整个前庭内、外淋巴间隙总面积的比值、椭圆囊与球囊面积的比值和前庭内淋巴间隙体积与整个前庭内、外淋巴间隙总体积的比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侧与健侧耳前庭内淋巴/总淋巴面积比、球囊/椭圆囊面积比、前庭内淋巴/总淋巴体积比的差异。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种评估方法诊断内淋巴积水的效能。结果本组86例患者中临床确诊内淋巴积水65例。患侧耳与健侧耳前庭内淋巴/总淋巴面积比、球囊/椭圆囊面积比、前庭内淋巴/总淋巴体积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3、7.22、8.20,P均<0.001)。ROC曲线显示前庭内淋巴/总淋巴面积比、球囊/椭圆囊面积比、前庭内淋巴及总淋巴体积比诊断内淋巴积水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2、0.768、0.884(P均<0.001),两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前庭内淋巴/总淋巴面积比、球囊/椭圆囊面积比、前庭内淋巴/总淋巴体积比均可用于定量评估内淋巴积水,目前内淋巴/总淋巴面积比值法为最为简便易行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瓦里安OBI引导系统的千伏级锥形束CT (KV-CBCT)、千伏级平面成像(KV-planar)、兆伏级电子射野影像装置(MV-EPID)3种图像系统的综合性能,探索3种系统在鼻咽癌每日图像引导放疗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利用人体仿真头颈模体在左右/前后/头脚方向分别进行KV-CBCT、KV-planar、MV-EPID扫描和配准,方差检验3种图像引导系统的摆位误差、配准时间、额外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等。结果KV-CBCT、KV-planar、MV-EPID在左右/前后/头脚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00±5.43)/(-0.02±5.49)/(0.02±5.58)、(0.04±5.49)/(0.02±5.56)/(0.02±5.54)、(0.02±5.22)/(0.11±5.34)/(-0.04±5.33) mm (P=0.999、1.000、0.989);平均耗时分别为(200±45)、(120±36)、(115±42) s;额外辐射剂量由低到高分别为KV-planar、KV-CBCT、MV-EPID;图像质量由低到高分为MV-EPID、KV-planar、KV-CBCT。结论3种图像引导系统均可满足鼻咽癌图像引导放疗的要求,综合3种总体性能建议在鼻咽癌每日图像引导中1次CBCT+4次KV-planar/周、EPID作为备用系统的图像引导策略。此方案充分利用CBCT的高图像质量、KV-planar的低辐射等优势,实现鼻咽癌体积变化的定期检测和高精度放疗实施。
简介:摘要病理切片数字化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是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的重要前提。当前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已成为人工智能病理研发的热点,但国内对宫颈液基细胞学数字病理图像的采集及质量评估,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为促进标准化的宫颈液基细胞学数字病理资源库和数据集的建立及相关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的研发,编写组专家经过反复讨论,对宫颈液基细胞学全视野数字图像采集前的玻片评估、采集参数、数字图像的可信度评估及阅片报告等形成此共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能CT动静脉期加权融合图像影像组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行双能CT评估、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4例PTC患者(129枚非转移淋巴结和97枚转移淋巴结)的临床和影像资料。62例患者的156枚淋巴结(91枚非转移淋巴结和65枚转移淋巴结)为训练集,22例患者的70枚淋巴结(38枚非转移淋巴结和32枚转移淋巴结)作为独立验证集。用Syngo.via Frontier Radiomics软件在双能CT动静脉期加权融合图像上进行半自动淋巴结图像分割,每枚淋巴结提取动脉期和静脉期各1 226个组学特征。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的方法进行组学特征选择和影像组学标签建立。利用logistic回归建立基于淋巴结CT图像特征(模型1)、组学特征(模型2)和两者联合(模型3)的诊断模型。将模型3用列线图直观表示,采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3个模型诊断效能,并使用Delong检验比较3个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模型1由淋巴结形状、强化程度、强化方式、钙化和结外侵犯5个特征构成。LASSO回归共筛选出3个动脉期组学特征并建立了影像组学标签(模型2)。模型3由淋巴结的大小、形状、强化程度和影像组学标签构成。在训练集和验证集,模型3均具有最优的诊断效能(AUC为0.965、0.933),其次是模型2(AUC为0.947、0.910),且两者均显著优于模型1(AUC为0.850、0.846)(训练集:Z=4.066、3.758,P均<0.001;验证集:Z=2.871、1.998,P=0.017、0.042)。结论双能CT动静脉期加权融合图像影像组学能有效诊断PTC淋巴结转移,且联合常规CT图像特征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59个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术前超声特征。根据其超声表现分为四型:Ⅰ型,内部为带状分隔或絮状回声;Ⅱ型,壁上可见小乳头状中等回声突起;Ⅲ型,内部为带状分隔或絮状回声及小乳头状中等回声突起;Ⅳ型,内部以实性回声为主,内部为不规则小片状无回声及裂隙状无回声。观察各型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结果159个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22个为恶性,137个为良性。超声对Ⅰ、Ⅱ、Ⅲ、Ⅳ型囊实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7%(61/63)、80%(45/56)、90%(9/10)、67%(20/30)。Ⅰ型、Ⅱ型、Ⅲ型均以囊性成分为主,囊性成分≥50%;Ⅳ型以实性成分为主,囊性成分<50%,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最低。结论内部为带状分隔或絮状回声为良性囊实性结节的特征性超声表现;内部以实性回声为主,内部为不规则小片状无回声及裂隙状无回声的囊实性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符合率最低,易误诊,仔细观察其实性部分特征可提高超声诊断正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59个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术前超声特征。根据其超声表现分为四型:Ⅰ型,内部为带状分隔或絮状回声;Ⅱ型,壁上可见小乳头状中等回声突起;Ⅲ型,内部为带状分隔或絮状回声及小乳头状中等回声突起;Ⅳ型,内部以实性回声为主,内部为不规则小片状无回声及裂隙状无回声。观察各型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结果159个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22个为恶性,137个为良性。超声对Ⅰ、Ⅱ、Ⅲ、Ⅳ型囊实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7%(61/63)、80%(45/56)、90%(9/10)、67%(20/30)。Ⅰ型、Ⅱ型、Ⅲ型均以囊性成分为主,囊性成分≥50%;Ⅳ型以实性成分为主,囊性成分<50%,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最低。结论内部为带状分隔或絮状回声为良性囊实性结节的特征性超声表现;内部以实性回声为主,内部为不规则小片状无回声及裂隙状无回声的囊实性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符合率最低,易误诊,仔细观察其实性部分特征可提高超声诊断正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根治性图像引导放疗(IGRT)对靶区剂量的影响,探讨其合理应用模式。方法选取2012—2016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行螺旋断层放疗(HT)的20例宫颈癌患者,应用兆伏级CT(MVCT)图像在HT自适应模块上进行重建及模拟,分别得到有/无图像引导下的受照剂量参数;将各单次剂量分布和对应的融合CT图像传输至形变软件中进行剂量叠加得到总剂量参数。结果无图像引导的模拟计划(Plan 2)的CTV、GTV和子宫体各方向位移均大于图像引导下的计划(Plan 1),以腹背方向和宫体位置变化最大;CTV、宫体V45Gy、V50Gy、D98%、Dmean和GTV的V50Gy均低于Plan 1(P<0.05);Plan 1左右位移与CTV和宫体D2%、D98%呈负相关(P<0.05),头脚位移与GTV的V45Gy、V50Gy呈负相关(P<0.05),腹背位移与宫体D98%呈负相关(P<0.05);Plan 2左右位移与CTV的D2%和宫体V50Gy呈负相关(P<0.05),头脚位移与CTV的D98%和宫体D98%、Dmean、V45Gy、V50Gy呈负相关(P<0.05),腹背位移与CTV的D98%和宫体D98%、Dmean、V45Gy、V50Gy及GTV的Dmean、V45Gy呈负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调强放疗中宫体位移较大且CTV低量区主要位于宫体,IGRT可明显降低位置偏差带来的剂量学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髓样癌高频超声图像特征,并比较最大径>1.0 cm及≤1.0 cm的超声图像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超声检查及手术切除的36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图像及病理结果。总结甲状腺髓样癌病灶的超声特征,并依病灶最大径分为>1.0 cm及≤1.0 cm两组,比较两组间超声图像表现的差异。结果甲状腺髓样癌病灶共42个,最大径为(2.6±1.5)cm(0.4~5.4 cm)。甲状腺髓样癌主要分布于甲状腺中上极(32个,76.2%),所有病灶均为低回声,以实性为主(39个,92.8%),多数伴有钙化(25个,59.5%)。与≤1.0 cm的病灶相比,>1.0 cm的甲状腺髓样癌病灶血流信号多丰富(65.5% vs 7.7%,P=0.001),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更高(79.3% vs 15.4%,P<0.001),病灶超声诊断准确性更高(93.1% vs 61.5%,P=0.037)。结论甲状腺髓样癌病灶主要分布于甲状腺中上极,实性低回声为主,多数伴有钙化。不同大小甲状腺髓样癌超声特征不同,准确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