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经济的自由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外资流入,与此相伴,一部分资本从中国流出,形成了资本外逃。1997年以后,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更大规模的资本外逃。由于资本外逃会引起不必要的外债增加、国内税基的减少甚至生产性资源的净流出,它已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对于资本外逃的典型描述是:一国资本由于惊恐和疑虑而不正常地外流,它一般在“资产所有者与政府两者的目标出现冲突”的情况下发生,并由于面临“财产被证收、通货膨胀和汇率贬值”等风险而加速。中国的资本外逃大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89-1993年,这一阶段每年的资本外逃量为200亿美元左右,外逃的原因是宏观政策的扭曲,如高通胀、汇率高估、
简介:<正>“贫困化出口”表明一国为了维持其难以平衡的国际收支,在不利的贸易条件下以牺牲国内平衡,放弃潜在的远期利益,承受超过本国现有供给压力,以资源型产品、低附加值产品过量出口企图满足国际收支的暂时平衡。一国在对外经济贸易中是否有资源无形渗漏,是否总能在比较利益下获得属于本国的一份利益,在经济学上可以借助于出口额增长率与出口量增长率两个指标的比值来判断,当指标比值小于1时,我们称出口效益弹性不足,贸易条件在总体上是逐渐恶化,一国处于“贫困化出口”之列,“贫困化出口”从现象上反映为出口数量优先,效益滞后,从效果上必然是资源渗漏型
简介:中国当前国家、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关键一环是国家作用与政府行为,只要制造租金的各种社会条件没有改变,政府继续作为投资主体起主导作用,则具有可操作性的、市场经济所必需的金融条件就无法形成,而各种反市场规律的经济现象将继续存在反市场规律的经济现象1-市场需求不旺与最终消费率下降90年代初的经济泡沫消退以后,市场疲软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刺激消费成了中国经济的一个主题。积压物资的日益增多,成了企业三角债清偿难的一大主因。早在1996年底,中国的积压物资价值已达5000多亿元,有人分析,今年第二季度的库存商品有所减少,但分析者显然忽视了一个因素:目前的库存下降与企业开工率下降二者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