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基于资本投资形成控制权收益的理论阐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攫取控制权收益的自利动机和市场风险分析.本文以2001-2005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发生了非流通股交易的公司作为考察对象,从固定资产投资和股权投资两个方面对大股东的控制权收益攫取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大股东不仅通过资本投资形成了控制权收益,而且资本投资规模越高,增加等量资本投资所攫取的控制权收益越低;尽管通过股权投资攫取控制权收益的隐秘性较高、成本较低,但由于增加了控制链的代理层级,控制性股东的收益占有程度也较低;大股东的自利性资本投资行为不仅挤占了中小投资者的共享利益,而且形成了从增加资本投资、形成更高控制权收益到损害企业价值的传导机制。根据经验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简介:本文以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切入点,运用2010-2016年中国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投资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响应的'偏好隔离'和'理性隔离'现象。研究发现:(1)主板投资者倾向于认为承担并披露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一种增值行为,而中小企业和创业板投资者则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持有一种不确定的评价,这种现象可以称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偏好隔离'。(2)可以认为主板投资者更接近贝叶斯投资者,因为他们可以理性地分析企业不同程度的社会责任披露,而中小企业和创业板投资者则是一种反应不足的启发式投资者,他们的决策多基于简略的社会责任报告,这种现象可以称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理性隔离';(3)雾霾对投资者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偏好和理性评价具有系统性调节作用,这种作用也存在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上的分割。
简介:中国经济的自由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外资流入,与此相伴,一部分资本从中国流出,形成了资本外逃。1997年以后,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更大规模的资本外逃。由于资本外逃会引起不必要的外债增加、国内税基的减少甚至生产性资源的净流出,它已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对于资本外逃的典型描述是:一国资本由于惊恐和疑虑而不正常地外流,它一般在“资产所有者与政府两者的目标出现冲突”的情况下发生,并由于面临“财产被证收、通货膨胀和汇率贬值”等风险而加速。中国的资本外逃大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89-1993年,这一阶段每年的资本外逃量为200亿美元左右,外逃的原因是宏观政策的扭曲,如高通胀、汇率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