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随着"四川民族地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凉山山区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硬件条件变化最大,现在山区最漂亮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学校的。尽管如此,现在凉山山区的家长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仍然不高,教育普及程度还是不够。由于贫困,许多山区农民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经济上还很贫困。但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有的农民家庭在经济上只要忍耐一下是可以送子女上学的,他们送子女读书的积极性不高,主要还是认识问题。他们认为省吃俭用送子女人学最终还是"吃不到工资"。读了书的年轻人和没有读书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后,在作用上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甚至"干活还不如没读书的"。所以。在他们看来,还不如"早点娶老婆过日子"为好。在一些山区彝族人的心目中,读书就是为了"当国家干部"、"吃工资"。现在国家不分配工作了,似乎读书也就失去了意义。读了书的娃找不到工作,和没读书的娃一个样。
简介:从20世纪80年代末社会广泛关注的"民工潮"到2004年初开始出现大规模"民工荒",往日农民工无限供给的神话被进城务工人员"用脚投票"的行动终结,取而代之的是招工困难,开工率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历原材料涨价、外贸出口遭遇寒流、美国次债危机的洗礼以及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出台后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后,大约从2008年的下半年开始,许多中小企业开始倒闭或者停产,在外地务工的人员开始大规模回流。如果将回流划分为主动的回流和被动的回流,那么,考察当下农民工回流我们可知,主动的回流的比例是少数,大部分回流返乡的农民工属于被动回流。是什么原因催生了进城务工人员大规模被动回流?仅仅是外部环境导致的吗?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担当的角色是怎样的?企业如何处理自己面临的困境?政府在这一回流过程中的定位又是如何?这一系列疑问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前话语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