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管理学科的不断发展,管理知识的情境性与实践性日益突显,对管理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种基于案例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实践、互动讨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逐渐成为管理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方法。本文以高校管理学科案例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方法探究了案例教学特征通过影响学习者行为从而促进管理知识转移效果的作用机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教学的情境模拟性特征既能够直接促进管理知识的转移,同时也能通过提升学习意愿间接提升管理知识的学习效果,而师生平等性特征则通过影响学〉-7意愿影响管理知识的转移效果,为高校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简介:外派管理是跨国企业亟待解决的战略难题。本文整合压力-应对和资源保存理论,探索中方外派管理者的跨文化适应压力及应对机理。运用诠释性质性研究,通过与27位外派管理者的深度访谈,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数据分析发现:①中方外派管理者的跨文化适应压力-应对过程包括“压力-资源-策略-结果”,在应对资源的影响下,中方外派管理者的应对策略相对积极且对情境高度依赖。②混合关系资源增益能有效缓解跨文化适应压力,因而产生相对积极的适应结果。最终建构了“中方外派管理者的跨文化适应压力及应对”理论框架,为既有研究贡献了基于中国情境的新知与解释,并能为中方外派管理实践提供启示与借鉴。
简介:混合社会组织作为一种商业-公益的新型组织方式,能够有效缓解纯粹的商业组织或公益组织对社会问题解决的困境,受到政府、公益组织和商业组织等不同领域主体的广泛关注.混合社会组织试图将不同的、冲突性的目标和逻辑融合起来,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多重身份困境,产生“我是谁”的疑惑.本文从社会烙印及其动态性出发,考察混合社会组织的多重身份及其生成机理.基于多案例比较发现:①混合社会组织的多重身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可以区分为效用主导型身份、规范主导型身份和双重兼容型身份三种多重身份类型;②混合社会组织在心智烙印、工具烙印和网络烙印三方面的变化导致其社会烙印的动态性,从而形成上述差异化的多重身份类型.(本研究结论有助于指导混合社会组织实践,为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贡献更大的力量.)
简介:经管类学科中社会性的知识难以被结构化地表达出来,只能通过建构无限接近社会与企业真实管理情境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自我建构,案例教学就是一种“性价比”高、可操作性强的构建情境的方式。本文通过剖析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学生知识与能力自我构建的模型,深入挖掘经管类研究生知识与能力建构的机理。这种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与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一致,从案例阅读中的自我建构开始,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扩大到小组建构,再到课堂讨论阶段迈向大范围建构,是学生与情境反复碰撞,通过不断地协作和交流多次进行知识与能力自我建构的过程。每一次建构都是在之前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补充、去芜存菁,逐渐由表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过渡,最终形成科学的、适应时代需要的、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能力,这就是基于案例教学建构知识与能力的机理。
简介:机会-资源一体化能力是一个新概念,其提出的目的在于从机会和资源整合层面系统地探究企业创业行为的本质特征。同时,以能力视角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更加符合机会-资源一体化的动态性本质,有助于揭示企业新价值创造的机理过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文首先在理论层面界定了机会-资源一体化的内涵及其度量体系;其次,系统梳理了动态能力的理论体系,同时将其与机会-资源一体化进行融合,从而明确机会-资源一体化能力的研究逻辑;最后,本文以案例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探索亚泰集团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关键事件来总结机会与资源之间的一体化过程,进而从核心能力生成、核心能力驱动以及新的生命周期三个阶段揭示出机会-资源一体化能力的衍生路径,最终构建了机会-资源一体化能力的衍生机理模型。
简介:面对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是否顺应绿色发展趋势、开展绿色营销组合是企业面临的决策问题.本文在回顾绿色营销组合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运用探索性多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索并构建了企业的组织资源影响绿色营销组合的机理模型.研究表明:①组织资源对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组合具有直接驱动作用;②政府监管、高层管理者个人风险偏好分别对组织资源与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组合的关系产生了促进作用.最后,本文为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对政府和企业提出了管理建议.
简介:通过对海底捞和胖东来公司的双案例研究,揭示了服务型品牌好服务定位点的形成机理,具体内容包括:(1)好服务定位点要求产品、服务、价格、渠道、推广信息等营销要素,形成“服务出色,产品优秀,其他达到顾客可接受水平”的营销模式;(2)“服务出色,产品优秀,其他达到顾客可接受水平”的营销模式,要求构建与其匹配的“一个销售服务的关键流程+其他几个一般流程”的流程模式;(3)“一个销售服务的关键流程+其他几个一般流程”的流程模式,要求形成“快乐工作、高薪酬和利润共享计划的人力资源+一般水平的信息资源+家人式公司氛围的组织资源”的资源形式。同时,比较了与低价定位点形成机理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
简介:网络惯例是技术创新网络在创新过程中被各行为主体共同接受的、相对稳定的、联合行动的行为模式,构成每个技术创新网络组织的一种独特竞争能力,协调功能是其最主要的一种功能,通过大家认可的、可执行的认知规则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而利于网络行为主体的相互交流和协作。本文通过H公司西安分公司研发网络的案例研究,构建了基于形式面和执行面的网络惯例协调功能的形成和作用机理模型,模型包括5个循环过程:现有状态的打破、寻找原有状态打破的原因、构建协调惯例的执行面和载体、形成行为模式、稳定行为模式。本文丰富了网络组织惯例在网络治理中的研究内容,有望为技术创新网络的组织治理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简介:品牌化是一种使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中与众不同、并被购买者所认知的能力。本文以服务型企业——意大利环意国际旅行社的品牌化过程为主线,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基于战略匹配视角的企业品牌化作用机理的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内、外部品牌化不同的匹配战略会促使企业的品牌化进入不同的发展阶段;外部品牌化的逻辑是“反者道之动”,通过传播、反馈实现管理层与客户之间对企业品牌定位的沟通;内部品牌化的逻辑是“弱者道之用”,通过践行、控制实现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对品牌定位的贯彻执行。企业通过内、外部品牌化之间的引领、推动作用实现企业品牌化发展的螺旋式上升。本研究希望能为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一个系统化的研究视角和经验性支持框架。
简介:股权结构在企业中的安排上表现为股权集中度与制衡度,两者在企业中呈现一种交错搭配的状态。目前理论界围绕股权结构安排、公司治理效应和公司绩效等之间的关系开展了很多研究,形成了"监控假说"和"侵占假说"两大对立的假说,究其原因是在讨论股权结构安排合理性时,未结合企业生命周期这一权变视角。事实上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时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忽视企业生命周期来寻找企业的有效股权结构,其结论不可能一致。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同行业的两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以企业生存能力理论为依据,分别建立了定性和定量两条证据链,研究了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时股权集中度与制衡度对企业生存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不同的股权集中度与制衡度对企业的生存能力产生的影响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股权结构与企业生命周期匹配效应对企业生存能力影响的理论模型,分阶段研究了股权结构对企业生存能力的影响路径。本研究可为完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股权结构理论以及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