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必然存在很多问题,因而导致独立董事往往成为一种形式上的摆设,这就迫切需要加强相关制度、文化和组织建设。《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不仅有助于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而且对于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既是一种制度创新,也是一种制度安排,必须上升到法律的层次,不能仅仅停留在行政法规、行政条例和指导意见的低水平制度层面。这就需要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特别需要修改和完善《公司法》,通过增加专门条文,确立独立董事的法律地位。
简介: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历史沿革内部控制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是随着企业规模日益庞大后对内加强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以及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完善。内部控制是指依靠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管理层和其他员工为合理地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益性和效果性、财务报告的可信性以及执行有关法律规章的遵循性等方面目标的实现过程。一般来说,按照内部控制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影响的关联度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企业的内部人事管理和技术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由非出纳岗位的会计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本文重点探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的实证。
简介: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可以理解为“资源-作业-产品”,即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依据这一原理,在进行作业成本计算时必须遵照以下步骤:第一步,将企业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销售这一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作业(所谓作业是指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确诊主要作业,建立作业中心,第二步,根据资源动因将各种资源的消耗费用计入各作业中心。根据资源动因,结合各项原始记录就可以在各项人、财、物资源发生消耗时记入各自的作业中心。第三步,根据作业动因计算出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驱动率,将各作业中心所计入的费用分配计入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劳务或顾客,下同)。按照作业动因确定作业成本驱支率时,如果某一作业中心包括多项作业时,应以主要作业或重要作业为基准;同时,在确定作业成本驱动率时应结合情况灵活采用经济业务驱动(指依据业务发生的频率来计算的驱动)、期间驱动(指完成每一作业所需的时间量)或密度驱动(指每完成一项作业所使用的资源),只有灵活地选择作业成本驱动,才有可能简便而准确地进行作业成本计算,通过作业成本的计算,一方面将各项直接成本在其发生时直接计入各最终产品,另一方面按照各作业中心所确定的成本驱动率将间接成本分配计入各是了最终产品,使得各种最终产品的总成本得以准确真实的计算和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