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原有财政收支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初步规范了财政收入的分配格局,但财政支出管理的改革相对滞后,如在预算编制中,存在着多头分配,收支分割,造成了资源的重复配置,难以形成一个总括部门收支的完整预算,预算编制时间过短,编制过粗和采和基数法编制,不能正确反映机构动转和事业发展正常资金的需要。存在着预算分配贫富不均,追加过多,预算内外资金分割等等弊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框架,规范预算编制,实行部门综合预算。为此,杭州市萧山区以推行综合预算管理模式为切入点,从1997年着手对预算编制进行了改革,1998年起对区属各单位实行了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综合平衡的部门预算。
简介:政府预算的编制存在的问题有:在方法上忽视微观效益倾向微观效益倾向和法制观念,轻视预算的审查批准;在制度上,有财政决策编制外做出,收支上的程序和条例不明确,和宏观经济框架脱节,财政决策依据不充分,效率不高,在申请和审核环节缺乏鉴别机制,注重程序而忽视方法的立法制,预算部门没有必要的权力;在方式上,单式预算方法落后,分责不科学,透明度不高,准备时间长,没有单独编制部门,指标确定不科学。在过程上,有预算指标任务化、有法难依、“代编”预算、“两本帐”、有名无实、开支标准混乱的现象。对策有:从体系设计上按成本一效益原则重新设计其编制与审查体系;把财政资源置于立法机关的监控之下;方法上探索新方法,改进收支科目的设计;过程上规范收支标准,各级人大只负责本级预算的审查批准,使基金预算名副其实,制定复式预算制度,切实加强“依法理财”的力度。
简介:我省是农业大省,经济水平较低,而财政供养的人口却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据1995年数据统计,万人口中财政供养人数从多到少依次为藏、沪、津、青、蒙、新、京、宁、吉。除了三个直辖市及几个少数民族省份以外,吉林省位居全国第9位,财政供养人口达102。1万,每万人口财政供养人数为398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14人。随着人头费不断增多,各县(市)财政用于公用经费的部分不断减少,从几千元降至几百元甚至几十元。财政支出结构是财政职能的体现,如果只能急于应付"人吃马喂",财政职能的转变便无从谈起。振兴我省财政,除了要抓好收入,更要做好支出这篇文章,而我省目前庞大的"吃皇粮"大军也已到了非治不可的时刻。我省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