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分析网络时代媒介发展趋势和大学文化建设要求,论述大学媒介传播的文化特征及其影响,提出加强大学媒介文化建设的主体任务与策略。
简介:2011年11月4-6日,第五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论坛的主题为“文化与教育的包容性发展——大学女校长的使命与作为”。本次论坛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共同主办,福建广播影视集团和江苏中外大学女校长教育基金会协办。来自35个国家100余位大学女校长和专家学者围绕大会的主题,沟通互动,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林文漪,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
简介:博客在大学生中是一种时尚的网络应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博客的内容及其包装的考察,揭示出大学生在博客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传媒素养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们利用互联网的广度和深度。
简介:一、研究缘由2006年第18届德国世界杯足球赛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答案因理论视角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伊莱休·卡茨会说,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媒介事件”(mediaevent);道格拉斯·凯尔纳则说,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媒体奇观”(mediaespectacle)。这两种理论视角都极敏锐地把握到了问题的核心,那就是,大众传媒(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在德国世界杯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因而世界杯乃是媒介化的世界杯,甚至是被过度地媒介化了。我们坚信,在马拉松般的比赛日程里,“世界杯”与“大众传媒”之间将始终相互依赖。
简介: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不仅是现代社会对大学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大学实现自身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想拓展大学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大学必须与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大学拥有人才、学科、科研成果、信息等综合优势,必须通过创新机制与模式来努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彰显社会服务职能、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创造社会服务价值。
简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成长,也关系到未来我国人才的整体素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作用在于预防、发现、疏导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多数高校已明确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适应能力、学习动机、人际交往、个人就业、恋爱观等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阐述了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并提出了几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建议。
简介:设计与艺术学院,源于1960年设立的轻工产品造型设计专业,1987年工业设计专业招生正式起步。经过数十年艰苦开拓,学院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鲜明地域特色和国际视野的设计·艺术文化理论体系和创新型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现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成立最早、社会影响力最大、杰出人才最多的人文艺术类专业平台之一,培养了万佘名各类优秀人才。
简介:本文通过对湖北省部分普通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影视鉴赏能力方面积极探索的经验总结,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影视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即影视公选课堂的特色化教学;开展活动,提供平台;结合社会力量营造影视欣赏氛围等。
简介:红色记忆是关于近代中国革命历程的集体记忆,对于大学生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学校和社会可以通过重温入党誓词、组织学生担任革命纪念馆志愿者以及宣传红色档案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教育,同时,借助课堂和社交媒体等途径大力弘扬红色历史与红色记忆,以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认同和文化自信。
简介:本研究试图探讨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美育与媒介素养教育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程度上得以融合与互动的可能性。本研究认为,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大学生正在对媒体产生更深层面的认知,需要对其进行媒介素养方面的培养与教育,其中对审美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与美育之间可以在审美素养与能力方面找到融合的基础,二者的互动将对大学生审美观的形成发挥更好的作用。
简介:7月11日至24日,“中国大学生传媒节暨第四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召开。我刊组织部分编辑全程参与活动,并对该活动的发起人和主要负责人谢耘耕教授进行专访,以期全面了解此次活动的背景、过程、成果及意义。
简介:本文以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3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为研究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网络媒介对大学生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接触频率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介,以网络语言为代表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最为明显,触网时间对大学生的社会观倾向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网络对他们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无明显影响,对学业、人际交往也并非简单的负面影响。
简介:~~
简介:文化产业重在创意,“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和重视。今年,创办人上海交通大学的谢耘耕教授又把它升级为首届“大学生传媒节”,其创意之独到,内容之丰富,吸引力之强,都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简介:2005年12月29日,“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在中国传媒大学揭牌。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李新,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苏志武教授等出席了揭牌仪式。
简介:对中国传播业界具有指导意义的《解析传媒丛书》最近已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简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媒介环境正在迅速重构,当代大学生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探索者,其媒介的使用习惯、选择偏好和价值倾向均与媒介未来的探索和实践紧密相连。大学生喜爱哪些媒体和哪些媒体人物,对我们了解媒体品牌价值和媒体人物的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简介:随着传媒业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在传媒领域的就业情况备受关注,他们对传媒雇主的认知和态度直接影响其职业选择。为了考察大学生对中国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在他们眼中的威望和形象,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组委会开展了大学生眼中最佳传媒雇主的调查。
简介:今天,素有“海上花园”美誉的厦门,因全球35个国家百余名大学女校长的到来,更显得风姿绰约、仪态万方。值此第五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隆重召开之际,我谨代表论坛组委会,对各位新老朋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我们共同见证了文化、教育、科技与经济的巨变。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十年五届,一以贯之的主题,是对这种深刻变革的积极回应。2001年第一届论坛,主题是“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前瞻新世纪大学的走向与目标;2004年第二届论坛,主题是“沟通、合作与发展”,探讨以大学为纽带的全球沟通与合作路径;
简介:李良荣,1946年出生于浙江镇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曾获得“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几十年的新闻学研究中,李良荣提出的“新闻产生于事物的变动”、“新闻事业产生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新闻选择四项标准”、“新闻工作三大基本规律”、“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等富有开创性的理论主张,获新闻界广泛认可。
大学媒介传播与文化建构
大学女校长的使命与作为——第五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综述
大学生博客使用调查分析
世界杯期间大学生媒体接触调查
现代大学职能与社会服务机制创新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普通高校大学生影视鉴赏能力培养研究
浅析红色记忆在大学生中的教育与传扬
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美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传媒节——访首届“中国大学生传媒节”项目负责人谢耘耕教授
网络对大学生社会心理与行为的影响调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总目录
首届大学生传媒节专题——传媒业现实与未来的对话——学子情 传媒梦——2013首届“中国大学生传媒节”活动侧记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落户中国传媒大学
《解析传媒丛书》已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3年最受大学生喜爱的媒体及媒体人物调查报告
2013年大学生眼中最佳传媒雇主调查报告
文化与教育的包容性发展——大学女校长的使命与作为
没有理想就不要搞学术——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