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50年代初期,台湾当局为控制舆论,稳定统治,乃强化新闻审查制度,修改“出版法”,实行“新闻用纸供应办法”,限制各报纸的篇幅(不得超过一大张半,6版),并于1954年完全禁止新报发行,台湾于是进入了“报禁时期”(习惯从1955年算起到1987年底,共32年)。随着形势的变化,民众知识程度提高,新闻界抗拒政治压力的增强,当局不得不转而改为怀柔政策:一方面延请报界头面人物进入国民党中常会,一方面松动对报纸幅篇的限制,1968年放宽为两大张,1971年又放宽至三大张。然而,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广告需求的猛增,各报就采用“换版”的形式,来适应社会的需要。所谓“换版”,就是头版和副刊不变,其他各版根据发行范围换登当地新闻。发行量大的报纸,有换到19个版面的,几乎每一个县都有换版,连广告也分区换版,等于发行了19家报纸。到80年代,要求开放报禁呼声日高,当局终于迫于舆情,在1988年元月一日开放报纸登记,放宽了对报纸篇幅和言论的限制,管理政策亦趋向开明。台湾报业于是进入了商业化的竞争时期。
简介: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尤其在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更是不进则退:不创新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对于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中国报业,创新显得更加重要。报纸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只讲经济效益的报纸,也没有只讲社会效益的报纸。融入市场的浪潮,让中国报业体验到竞争的残酷,营销这种市场手法也自然而然成为报纸致胜于市场的法宝,而积极创新则成为报业不断提升自身营销水平的"不二法门"。广告经营一向是报业经济的主要支点,也是报业与市场营销挂钩最紧的环节。如今,中国报业的广告经营已经进入转折期。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产业化的传媒变革,无不促使报业广告向规模和集约经营靠拢。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强多层面互动,无疑是实现这一"靠拢"的动力链条,而创新营销正是这一动力链条上最具活力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