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一、“公共知识分子”1987年,美国哲学家雅各比在《最后的知识分子》一书中最早提出“公共知识分子”概念,认为真正的知识分子应当立足专业,放眼天下,用自己的言行和创作参与社会运转,并呼吁富有社会责任感,勇于充当引路人的公共知识分子出现。之后法国学者利奥塔、布尔迪厄.美国学者萨义德等进一步论述了公共知识分子问题,从而形成了西方公共知识分子理论思潮。公共知识分子概念的实质是,知识分子不能仅埋头专业,还应当以专业为基础做公共利益的守护人、发言人。

  • 标签: 公共知识分子 社会责任感 媒介需求 知识分子问题 美国学者 知识分子理论
  • 简介:法制日报社《法人》杂志与中国青年报舆情监测室联合制作的《2013中国企业家犯罪(媒体样本)研究报告》1月3日发布。报告称,2013年大众网络媒体上公开报道的企业家犯罪信息总共357起。

  • 标签: 企业家 犯罪 网络媒体 中国 年报
  • 简介:在80年代中期之前,前苏联几乎没有遇到过雇佣谋杀(极个别的丈夫雇人杀妻或妻子雇人杀夫的情况例外)。这种犯罪形式是随着两类人的出现而兴起的:一类是有能力支付大笔现金来雇人实现其犯罪意图的“订户”,另一类是时刻准备为了钱财去做任何肮脏勾当的杀手(经常是拥有战斗经验的人)。据俄罗斯内务部官员透露,近两年来雇佣谋杀案例明显增加。1992年登记的案例约100起,1993年猛增至250起。通常每起案子都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因为受害者常常是他那个圈子里相当有名的人物。内务部官员称,如今经常遇到的情况是,犯罪分子利用暴力向某些国家机构的负责人施加压力,利用暴力恐吓或除掉商业竞争对手,包括执拗的银行家,不如期付债的债户,固执的贷款人等。他们还用暴力来解决黑社会的矛盾。

  • 标签: 犯罪活动 内务部 犯罪分子 犯罪形式 俄罗斯 侦查人员
  • 简介:近日,具有硕士学位的国企公司经理陈炜在经济活动中贪污公款520多万元、挪用公款4100多万元,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据悉,犯罪手段复杂、隐蔽和智能化,已经慢慢成为现在经济类犯罪的主要特征。

  • 标签: 职务犯罪 经济类犯罪 智能化 犯罪金额
  • 简介:真正的独立知识分子,是只忠实于自己信念的人。近日,雅克·维尔热与世长逝了。这是一个中国人颇为陌生的名字。但在法国却家喻户晓、极具争议。作为一个著名的律师,他曾为之辩护的名录包括很多被西方视为"恶魔"的人物:前

  • 标签: 戴高乐主义 科齐 法治精神 战争罪行 国际关系格局 法国总统
  • 简介: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委宣传部门要预防管制好'精日'分子事件,及时引领好网络舆论导向,对传播抗日历史、改善网民素质、警醒网民行为、提升政府网络舆论能力、预防'精日'分子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媒体时代 “精日”分子事件 公共舆论 导向 网络
  • 简介:<正>由日本新闻协会编辑出版的《新闻研究》1985年第6期以“江崎、森永事件”为题,一口气发表了五篇讨论文章,刊登在显要位置上。这五篇文章分别由神户新闻社高犁柳太郎(题为《地方报纸的立场》)、读卖新闻社社会部次长塚田信胜(题为《应该写的和不应该

  • 标签: 读卖新闻 日本新闻界 新闻报道 协定 事件 犯罪分子
  • 简介:关于知识分子,西方学术界一般认为批判精神与人文关怀是其不可或缺的两个条件。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从来就不缺少这两种精神。著名学者余英时就曾经引述迈克尔·康菲诺(MichaelConfino)所举的近代俄国知识阶层的五项特征来说明:“一,深切地关怀一切有关公共利益之事:二,对于国家及一切公益之事,知识分子都视之为他们个人的责任;

  • 标签: 中国知识分子 社会责任 MICHAEL 当代 人文关怀 批判精神
  • 简介:2009年12月27日12时40分左右,某电视台在一法治类栏目中。播出了一条有关正在深入进行的足球打假、反赌活动的报道,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而身陷囹圄的相关犯罪嫌疑人,则对根除打假球、赌球现象的措施另有自己的看法……”。这里的“身陷囹圄”与“犯罪嫌疑人”是相互矛盾的。

  • 标签: 犯罪嫌疑人 电视台 栏目 播出
  • 简介:当前,国内报纸在犯罪新闻报道中时常对犯罪嫌疑人、罪犯实行匿名处理,但在某些法律规定必须匿名处理的报道中却对涉案人员使用了真名,导致报纸实行匿名报道的期望目标与实际执行之间出现了很大反差。本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当前国内报纸如何实行匿名报道提出了建议。

  • 标签: 犯罪新闻报道 匿名 知情权 名誉权 隐私权
  • 简介: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在宿舍内杀死四名室友震惊整个中国社会;2014年5月发生的台湾捷运随机杀人案,再次将大学生暴力犯罪问题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在大学生暴力犯罪的议题化过程中,新闻媒体在其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背后存在哪些玄机,又该肩负怎样的媒体责任?

  • 标签: 暴力犯罪 媒体责任 社会舆论 马加爵 青少年犯罪 社会反常状态
  • 简介:新闻媒体进行报道时.应根据社会大多数人的看法和道德标准来决定一个新闻报道是否能符合公众兴趣.并且在主观上应该出于善意和诚意.报道个人隐私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无中生有。

  • 标签: 犯罪新闻报道 隐私权 纠纷 个人隐私 公众兴趣 道德标准
  • 简介:李小文院士未及七十,突然离世,令其亲者悲,慕者痛。他崇尚简朴、酷爱自由、提携后进、平易近人的作风,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赢得了大众的好评。一名离世的科技工作者,被众多的仰慕者心悦诚服地追捧悼念,他的"粉丝们"喊出世间再无"扫地僧"。此情此景令人感动。李小文院士的生平事迹已经广为流传,作者和他相识共事20余年,

  • 标签: 李小文 出世间 生平事迹 科技工作者 社会影响 相互作用机制
  • 简介: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有学者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亿多人,占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特征也由单一性、松散性、突发性、偶然性向纠合性、紧密性、智力性、反复交叉感染等新的特征转化,很值得新闻媒体去挖掘。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报道 人口总数 社会问题 环境污染 犯罪特征
  • 简介:从当前新闻媒体报道未成年人犯罪的实际状况来看,部分媒体以"追求新闻利益第一"为目的使媒体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报道陷入失范的境地。基于此,如何规范媒体的此类报道行为,是新时期新闻媒体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道重大难题。近年来,我国未成年犯罪呈现出明显上升态势,媒体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仔细分析当前媒体对于各类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报道,发现部分媒体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诸多失范现象,直接影响了新闻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犯罪 失范现象 法律至上 无罪推定原则 刑事侦查
  • 简介:2016年3月18日,“厦大新闻学茶座”(18)在春雨的奏鸣中拉开帷幕。新加坡旅华学者、厦大新闻研究所所长卓南生教授结合自身留学经历,围绕二十世纪六七零年代日本的知识分子与舆论界同与会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 标签: 二十世纪 知识分子 战后日本 舆论 新闻研究所 留学经历
  • 简介:近年来,刑侦机关在侦办热点案件的过程中往往采取对央视等特定媒体的记者开放犯罪嫌疑人拘押场所,并向记者披露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而央视频频将犯罪嫌疑人的“认罪”画面向亿万观众播出的行为较多地招致了“媒体审判”一类的批评,但被忽略的问题是,媒体记者是否有权进入看守所等拘押场所进行文字和图像采访?此外,刑侦机关向记者披露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除了有为“无罪推定”原则之外,是否可以作为媒体的“特许权抗辩”依据?本文基于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一宗热点刑事案件引发的国家级电视媒体侵权案件,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无罪推定 媒体审判 黄大鸿诉央视等案 特许权抗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