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盱,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

  • 标签: 《续资治通鉴》 岳飞 大将
  • 简介:袁枢编纂的《通鉴纪事本末》使我国史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史学体裁。该文论述了此书的成书过程,分析了此书的思想基础和创新性。认为该书在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 标签: 袁枢 资治通鉴 纪事本末体
  • 简介:《资治通鉴纲目》是朱熹生前尚未最后定稿的一部纲目体史书,随着程朱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导思想,《纲目》亦被后世帝王钦定为万世史法、史家准绳,成为十三世纪以来中国封建社会中影响最大的史学著作之一。本文就《纲目》宋元版本情况进行了一番梳理考证,比较了《纲目》宋元刻本的优劣,指出宋元刻本之间的相承关系,尤其是对《纲目》温陵初刻本在宋元明三代的递修情况作了细致的考辨,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 标签: 通鉴纲目 版本考
  • 简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它经常被人们称颂、引用,其史料价值已为举世公认。然而,这部巨著也有不足之处,记时记事均有脱漏疏误的问题。其记事之误,前人多有匡正;记时之误,尚无专文纠谬。笔者曾以群书相校,订其月日干支之误六百余条,今录其汉纪部分一百余条,草就此

  • 标签: 疏误 汉纪 专文 二字 骑将军 百官公卿
  • 简介:通鉴》与新、旧《唐书》修成的时间各不相同,而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比较而言,《新唐书》是在《旧唐书》的基础上增删了不少史料写成的,这种增删又未必全好,所以它们各有优缺点。《通鉴》则是对两《唐书》的材料“择善而从”,又旁证博引,使材料更确切可靠,这就注定了《通鉴·唐纪》在研究唐史中的重要地位。

  • 标签: 《通鉴》 新、旧《唐书》 重要地位
  • 简介:《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在主编负责、协修分工合作下完成的。它在体裁的选择、目录的编排、编写和取材的方法上,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在历史编纂学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 标签: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历史编纂学 编纂方法
  • 简介:邴原是谁?邴原是与管宁齐名的人物。管宁总听说过吧!钱宾四先生就常说:三国人物,管宁第一。有点意外吧!常人目中,三国人物排名第一的,应该是诸葛亮,或者是曹操、刘备诸辈,怎会是名气不大的管宁呢?其实,对管宁的推崇,钱宾四之前即已有之。明末大儒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就表示,天下不可一日废的是道,君子不可一日无的是学;从这个观点来说,汉末三国的天下,不是刘备、孙权、曹操所能维持,也不是诸葛亮、荀或所能维持,这个天下是靠管宁来维持的。我们可以说,

  • 标签: 读《通鉴》 邴原 《三国志》
  • 简介:谈到曹丕,就会想到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这位哥哥,对于同母的弟弟曹植,一点手足之。隋都不顾,弟弟只有借着吟诗,来表达心中的愤慨了。我们不管这首诗是不是文本上的原件,也不论兄弟阋墙的背后是否反映激烈的政治斗争,我们只想问问:为什么这首诗流传得如此广泛,只要谈到曹丕,就会想到它?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先要知道曹丕是怎样一个人,他当政之时,表现如何?

  • 标签: 《通鉴》 魏文帝 阅读
  • 简介:《资治通鉴》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学著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资治通鉴》网罗宏富,体大精深,为前古所未有。从古代先贤学得为政的处事之道、治世的为君之理,是研究此部著作的重要目的。其治国方略,治国之本、执政之根、为官之准、道业之源等论述,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体系建设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 标签: 司马光 《资治通鉴》 治国方略
  • 简介:通鉴释文》是宋代四川眉山人史炤所作的音义专书。该书音切中有一些属于中古不同声母之间的混注,亦不合于宋代通语,属于特例,共14条,分为5类:鼻音与塞音声母混注;舌头与舌上声母混注;娘母与日母混注;邪母与船母混注;疑母与匣母混注。这些混注反映了宋代四川方音声母的特点。

  • 标签: 通鉴释文 宋代 四川方音 声母
  • 简介:初识经典《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全书共294卷,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内容涵盖了上下十六朝共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各朝各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民族关系。全书卷帙浩繁、洋洋大观,是我国第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一直备受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追捧,对其作过批注、点评的名士鸿儒也不胜枚举。

  • 标签: 《资治通鉴》 镜子 民族关系
  • 简介:后晋是石敬瑭依靠契丹的力量建立起来的,但是后晋却在历史洪流中迅速灭亡。在《通鉴纪事本末》卷第四十二《契丹灭晋》部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契丹进攻固然是其灭亡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是从中更能看出,后晋灭亡是众多因素促成的,本文通过分析总结为“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通鉴纪事本末·契丹灭晋》 后晋 灭亡 原因
  • 简介:《资治通鉴》(三国部分)与正史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时间差异、地名差异、官职差异、人名差异、数量差异等几个方面。时间差异包括同年月不同日、同年不同月、年份差异;地名差异有形近字异、形近而讹、方位差异;官职与人名的差异既有司马光纠正正史者、难以判断者,也有《资治通鉴》失误者;数量差异则有形近而异、错漏衍文,也有难以判断的差异。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多种多样。司马光改正不少正史错误,但确实也有疏漏失误之处。当然,由于年代久远,史料湮灭,有相当一部分差异至今已无法判断孰是孰非了。因此,无论在引用正史资料,还是引用《资治通鉴》资料之时,都有必要加以仔细甄别,以防以讹传讹。

  • 标签: 《资治通鉴》 三国部分 史实 差异
  • 简介:本文通过对《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称引历史事件的年份、卷次等与《通鉴》上下文、《史记》、《汉书》作比对研究,指出《通鉴》胡注注释史事年份、卷次的若干讹误,并对胡注的相关文献学价值稍加探讨.

  • 标签: 《资治通鉴》 胡三省注 辨误
  • 简介:摘 要:在从事《资治通鉴》胡注所引《九域志》文本的考订过程中,有一条涉及今青州市广固城的历史。关于广固城距离当时益都县治所的距离,传世各类文献所述存在差异,今结合传世文献、广固城的实地考古钻探以及学界同仁的研究成果对有关问题进行梳理,以便使学界对这一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这对于今天广固城遗址的保护及文化传承,促进当地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都不无裨益。不当之处,尚祈学界同仁不吝指正。

  • 标签: 资治通鉴 胡注 九域志 元丰九域志 广固城
  • 简介:中学语文教材多是一篇篇的选文,这些文章并没有明确规定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而必须的教学内容。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往往处于不确定的状态。而另一方面,这些选文多是经典名篇,有着丰富而深厚的内涵。语文课堂教学不可能也无必要将这些丰富深厚的内涵都列为教学内容,

  • 标签: 语文教学内容 “体” “文” “语” “生” 语文课堂教学
  • 简介:1955年生于安徽,1983年无锡轻工大学造型美术系毕业。现为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标签:
  • 简介:讲起“五胡十六国”,想到什么呢?首先,大概是匈奴、鲜卑、氐、羌、羯,这五个“胡族”;然后,可能是有哪十六个国家,什么前赵、后赵,前燕、后燕,前秦、后秦,前凉、后凉等等;再是,每一国的开国者是何人、属于何族、定都于何处等等。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应该想一想,记得这些就等于认识“五胡十六国”了吗?如果说,这些是认识那个时代的“基础知识”,我们还是要问,记得这些,有什么意义可说呢?

  • 标签: 《通鉴》 五胡十六国 小人物 外交辞令
  • 简介:陈寿《三国志》问世后虽广受好评,但有两处问题一直备受后人争议,其一是对诸葛亮的评价问题,其二是三国正统问题。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时,对这两个问题做出了富有个性的处理,与同时期的理学诸儒相比,有同又有异。这应当与司马光的史学家身份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学术环境有关。无论是司马光还是《资治通鉴》,尚可以将其置于两宋理学发展演变的学术大背景下继续加以观察。

  • 标签: 陈寿 司马光 诸葛亮评语 三国正统
  • 简介:<正>批判封建主义思想,继承古代优秀文化,是我们当前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发展科学,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迫切要求.但是,什么是封建主义思想?什么是优秀文化?它们各自有些什么特点?它们产生的基础和在历史上的影响如何?都是必须首先加以弄清的.对于这些问题,北宋司马光编集的《资治通鉴》中所写的“臣光曰”史评,给我们提供了进行研究的典型材料.

  • 标签: 资治通鉴 文化遗产 封建主义 司马光 统治阶级 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