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内容摘要:语文教育的教学方法经过了几十年的演变和发展,加上吸取其他科目的一些教学方法的经验,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但是教学低效的情况还是存在,主要还是没有认清“教是为了不教”。学校教育的本旨无非是“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而不是也不可能把学生所需要的一切全部给他们,仿佛学生出了校门就再也不用自己去研讨追求什么了。四课型教学法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主要分为准备、导学、自学、活动四个过程,操作的时候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关键词:四课型教学 准备 导学 自学 活动 一 .尝试四课型教学法的原因 早在二十世纪,教育家叶圣陶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观点。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在现今的语文教育中,达到这种教学效果的少之又少,其中出现不拿课文和教材作为例子教的亦或是教学目标单一化,杂乱化等。“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现在的大多数语文教学并没有发挥教材是个例子的这种观点,往往学完了一篇课文就转而学习下一篇,使学生得不到类似数学题目这种例子的练习,那么学生的知识也就无法很好的得到巩固和迁移。其次教学目标单一化,杂乱化现象也比较严重,教学要设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设置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还是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亦或是一本书的教学目标,或者是几篇课文设置同样的目标还是每篇课文保持自己的目标,这样既费时而且教学效率也低下,学生在各种教学目标的禁锢之下也很难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二 .四课型教学法流程及例子 四课型教学没有固定的一种模式,虽然基本形式相同,却是灵活变化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既有其基本规律,而具体的方式方法又灵活多变的教书育人艺术。任何教学模式都不能模式化,模式一旦成为一种固定不变的程式,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四课型的类型一般情况下可分为:准备、导学、自学、活动。 1.准备 此环节在所有环节开端。主要包括( 1)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 2)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 3)让学生预习。预习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教师往往一节课上完之后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但是能够在下节课抽查的教师又寥寥无几。叶氏不把预习看作是可有可无的项目,相反,他把预习规定为“练习阅读最主要的阶段”。为什么?因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力并形成习惯。而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不能靠教师的讲解,必须靠学生自己运用心力。”预习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也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4)教师试讲,向学生展示学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试讲中学习课文,并且领悟方法。 这一课主要还是老师讲为主导,在学生预习之后,教师在辅助去讲,根据学生的预习程度来适当的控制讲课的难度。老师亲身示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引导学生去学。 2.导学 第二个阶段的导学课,主要着眼于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 2)引导学生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 ;( 3)帮助学生完成一系列目标 ;( 4)学生的疑问解答。 此课主要从准备课的教师教为主导转而成为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也不是無条件的让学生一味地去自学探索,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的错误,及时予以改正,学生具体的情况,我们也要具体分析。 “叶圣陶历来强调,一个称职的国文教师同时必须是一个熟谙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心理专家,是一个善于“扶”又善于“放”的“引儿学步”的善导者,是一个不被凝固的程式所拘囿而能够按照各个学段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处理教学环节的能动的指挥员。这些观点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5]导学课的这种模式切合了叶老的这一教学思想。 3.自学 第三次课,自学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把学习的时间大部分交给学生自己了,这时候老师不再去引导,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学生自己设置学习目标 ;( 2)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 ;( 3)教师负责解答 ;( 4)学生选择想要研究学习的课文 ;( 5)教师进行答疑 ;( 6)教师检查学习的效果。 在这一堂课中,教师让学生放开了自己学,但是教师也必须去现场答疑,并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最后下课前进行抽查或者进行检测来确定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这一步骤进一步发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本位论的教学思想。 三 .四课型教学法的特点 1.课程中又包含课程,教学目标中包含教学目标 四课程教学法,听名字是分四节课完成一个教学任务。但是每节课也是包含了一个教学任务,导学课就完成了导学的任务,然后四节课融合在一起完成了一个大的任务。
简介:高度重视加强专业教学建设、注重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根本保证。做好专业建设,应确立明确的指导思想,制定具体的奋斗目标,注重从实际出发,抓住重点。
简介:摘要新课改倡导,在教学实践的开展中,一定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出来,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使得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得到增强,使得教学效果得到保障。因此,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的实际开展中,在这样的导向下,也应促使“先学后教”模式的构建,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展现主体效用,使得有效教学得到实现。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先学后教”的模式构建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