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大学善治是大学治理的目标,其核心是协调大学各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关系,以共同目标为纽带协商合作实现有效健全的管理。学生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利益相关者,构建通畅有效的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保障学生治校参与权,权衡大学各群体之间权益,凝聚各方共识,协商共治,是实现大学善治的基础。有必要通过提高目前学生组织的充分合法性,解决学生管理体系的责任性与回应性,增强利益表达的法治与有效性,从而加强大学生体制内利益表达机制,消减体制外的利益表达。
简介:大学章程是高等教育最杰出的载体、积淀着大学的历史印记、构筑着大学的未来轨迹,是高等学校治理的根本依据,是协调高等学校内部和外部关系应基本遵循的合法性依据。美国大学章程体现出大学章程文本内涵的完整性、治理途径的合法性、权力规制的有效性、外部治理的回应性以及学术治理的参与性。通过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有效路径,导引着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实现善治的最终目的。大学之善治即实现教育领域公共利益最大化,达成国家政府与学校法人、学校内部治理与学校外部关系、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最佳合作状态,通过大学章程的大学善治呈现出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学校内外部关系和谐发展、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辅相成的样态。
简介:现代大学治理日趋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强调治理者具备高尚人格发展水平,注重治理方式符合人格发展规律,关注治理所涉及主体的人格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本文根据“人格之治”的内涵和外延,以“人格之治”的古今中外存在状态、发展脉络作为切入点。探讨了“人格之治”和“人治”的联系和区别,分析了“人格之治”对于大学办学和人才培养的特殊作用。这就是:“人格之治”能促使政府的教育行政从“过度”向“有限”转变,要求校长实现从“官本位”到“教育本位”的角色转换。明确教师的行政追求与学术追求的界限,敦促学生主动参与治理并以此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依据这一特殊性。现代大学可以从“人格之治”的原理出发,改进治理方式,明确治理目的,优化治理途径,建设启迪人性的大学共同体。
简介:摘要在新课改的实施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阅读使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本文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依据,从语文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认识体会,来阐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渊博的知识,能做到释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质疑、善问”的素质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会质疑,会善问,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从而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问题的本质有更清晰、更透彻的认识。即“小疑获小进,大疑得大知。知疑且善问,学成必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