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学科史的研究视野,从概念的译介、研究和教学实践以及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项目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从1950年代末到本世纪前十年我国对美国CreativeWriting(创意写作)的接受和传播情况。从1959年起,台湾的作家已经接受了美国CreativeWriting的学科训练;1970年代起,CreativeWriting已经被翻译为“创造性写作”,进入1990年代后翻译为“创意写作”的趋势逐渐增多;从1980年代中后期起,大陆学者受各种思想的启迪。开始研究本土化的创造写作学,而我国台湾、香港的基础和高等教育系统已经在开展创意写作的教学和研究。特别是,在安格尔和聂华苓的主持下,爱荷华大学的“作家工作坊”“国际写作计划”深刻影响了两岸三地的作家,并给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陆创办作家班以灵感和启迪。对CreativeWriting接受谱系和传播过程的历史分析,实际上修正了相关学者认为创意写作在中国的引介元年为2004年或2009年的说法。
简介:文章首先由汉语母语者对3245个学习者输出的V+N宾搭配进行了可接受程度判断,然后统计分析了母语者对学习者输出搭配标注的可接受度数值,发现在学习者输出的搭配中,10.01%是母语者不能接受的搭配,不能接受的搭配集中分布在双音节动词组成的搭配上,比例达83.38%。文章又以词语的等级难度和学习者语言水平作为变量,分析了影响词语搭配可接受度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词语的等级难度和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与词语搭配的接受程度呈复杂的相关关系,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词语搭配教学应该贯穿教学始终,大规模语料库数据可以作为判断学习者输出搭配的标尺,词语搭配教学不应该过多采用隐性教学的方式。
简介:中国古典文学的选本曾对周边国家的汉字文学产生很大影响。十八世纪中叶以后,旧题李攀龙《唐诗选》成为最受日本人喜爱的、被认为是“形成日本人中国文学修养和趣味之重要部分”的一部书,在日本版刻最多,流传极广,成为中日文学交流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本文在日本前辈学者的研究上,由调查《唐诗选》的版刻入手,对《唐诗选》流行于日本的经过进行更广泛的考察,从《唐诗选》的倾向性、日本汉诗接受的历史、江户诗坛的风气、古文辞派的影响及江户书林的出版状况等多个角度阐释《唐诗选》流行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希望通过这一个案的研究说明,文学的传播、接受和影响不单纯是个文学的问题,国际间的文学接受和影响更有着极为复杂的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学史背景,往往是社会思潮、时尚趣味、名人效应乃至传播方式等多种因素、多重力量合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