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些动词在进入"第1人称+V+了2"格式后,可以零语境或依托语境表达行为将然,本文概括了此类动词的特点,并揭示了该类动词进入将然义"第1人称+V+了2"格式后所表现出的共通的意象图式。就"第1人称+V+了2"格式整体的将然意义,文章分别从听话人语义解读、说话人语义建构两个立场进行了分析,并阐释了该格式"近时将来"、"意志将来"的将来时特征。
简介:<正>问题一a.你一来我们大家都高兴。b.这么一来,照护妈妈的责任就只好压在五岁的胡兰肩上。a、b两个句子中的“一来”的性质、意义及用法是否有不同?a、b两个句子中的“一来”都是动词性的偏正短语,结构性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所表示的意义及其用法有些区别。a句的“一来”的“一”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时,表示多方面的意义,在这里的“一来”的“一”表示“每一”的意义,“你一来”就是“你每一次来”之意。b句的“一来”本身不能单用,必须与指示代词“这”“这么”“这样”“那”“那么”“那样”等组合到一起,表示上文所交待的事物的状态、方式、程度等等。请看下面几个例子:①他对领导提了几条尖锐的意见,这—来,领导对他产生了成见。
简介:<正>第一题这需要先从“人民国家”和“人民的国家”说起。前者在书面形式上还是有歧义的:一、在口头语流里,作为联合词组,具有组合性特征,可以扩展,“人民”和“国家”之间可以出现暂短停顿。二、作为编正词组,则具有粘合性特征,不大可能扩展,中间不能出现停顿,“人民”修饰“国家”表示一种国家的性质。后者“人民的”与“国家”是具有一定同位关系的组合性偏正词组,其中产生歧义的情况与前者并不相同:(一)由“人民的”表示“国家”的性质,具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在句子里可以回答“什么国家?”(二)“人民的”表示“国家”是属于什么人的,具有领有和被领有关系,在句子里可以回答“什么人的国家?”
简介:安徽省语言学会第13届年会于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在阜阳师院召开。本届年会与会代表76人,提交论文47篇。18日上午举行开幕式,阜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魏捷教授、安徽省语委办公室孙海珍主任分别致贺词。陈庆枯会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回顾两年来在安徽方言调查、国家语文法安徽立法研讨起草等方面的工作,通报了会员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做出的可喜成绩。开幕式后,孙海珍、常洪、曹德和、储泰松、胡习之、姜立安(安妮)分别作了关于国家语文法安徽实施办法的制订、关于国家语文法安徽实施办法产生的背景、汉语音步形式与汉语语法修辞、普通话拟声词的语音规律及其例外分析、修辞分析论、学校教育体系中有声语言教育的缺失等问题的专题演讲,受到与会同志热烈欢迎。18日下午至19日上午代表们就会议论文进行了分组讨论,19日下午举行闭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