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文章认为,是一部伪托之作,它是将南唐徐锴的改头换面而成的.伪托者为了改变的性质以达到隐去原著者徐锴的目的,在书中羼入了伪作"李阳冰书";打破了原书以声为经的分卷方式;删除了原书;托名"宋徐铉书".一书是清末或民国初年坊间书贾为了商业利益所为,并不是罕见的"古籍".

  • 标签: 伪托之作 改变性质 小学汇函本
  • 简介:<正>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通常把数千年的汉语语音史划分成以下几个阶段:一、上古期——公元四世纪以前,即晋代以前;二、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以前,即北宋以前;三、近古期——公元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以前,即清代以前;四、现代期——十七世纪到现代。每一阶段都有它们的代表音,上古期主要以《诗经》的押韵和汉字谐声所反映的音系为代表;中古音以公元601年陆法言所作《切韵》音系为代表;近古期以公元1324年周德

  • 标签: 音系 周秦时代 郭锡良 殷商时代 甲骨文 韵母
  • 简介:黄淬伯《唐代关中方言音耀以《慧琳音义》为主体来研究唐代关中方言音的重要著作,但由于当时治学环境以及黄先生个人身体原因还存在一定疏漏,需要参考慧琳《一切经音义》、蕃汉对音、日译汉音、后世西安方言等材料进行补苴。声母上可以给黄先生的系统增加一个喻三W,知、庄声母改拟为t、ts。介音上可以增加一个二等介音,并将黄氏系统原三、四等介音互易。韵母上则以模配虞,改拟更部为tuoη,京部为mieη。另外黄书构拟是从音位着眼,E聪慧琳音义》提供的韵大大简化。以其为突破口,可以观察音位音构拟的原则。明确标明音素音与音位音可以减少音韵学研究中的问题纷争。

  • 标签: 黄淬伯 唐代关中方言音系 一切经音义 音位音系
  • 简介:“一惯”“一贯”之误光军《光明日报》1995年5月10日第10版刊有《期待再掏一回国产片》一文,其中有“但当时出于对好莱坞的一惯信任和对施瓦辛格的欣赏”一句,窃以为句中的“一惯”“一贯”之误,特作如下辨正。对于“贯”的讲法,《辞海》在第⑤条解释中...

  • 标签: 《辞海》 光明日报 《辞源》 好莱坞 辞书出版 旧制度
  • 简介:以斑百合(Liliumelegans)的茎段为外植体,直接诱导产生小鳞茎。小鳞茎或小鳞片在MS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快速增殖。结果显示,小鳞茎或小鳞片快速增值的最适固体培养基为MS+BA0.25+24-D0.15mg/l;最适液体培养基为MS+BA0.4+2.4D0.2mg/l。液体培养比固体培养增殖率高。

  • 标签: 斑百合 固体培养 液体培养 增殖
  • 简介:本文结合现代方言中的缓读分化现象,以及文献中的缓读分化词记载,论证了与聯、[糹言糹]等字不仅形出一源,古音亦同源。

  • 标签: 缓读 分化 同源
  • 简介:《尔雅音图》的音注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份反映晚唐五代时期汉语音韵的重要资料。此书注音的特点是:一字一音,全是直音,没有反切。全书共有注音1583条。完全采用直音这种注音方式就说明其音不可能是袭自传统韵书,而直接反映了当时作者的口语。

  • 标签: 尔雅 音系 晚唐五代时期 注音 直音 音韵
  • 简介:<正>汉语虚字的研究,元代卢以纬以前无专书。有关这个问题的见解散见于训诂文字专著及少数文人的文论中。训诂专著和文人文论中的虚字见解,一般语法史著作多所论及;而文字学专著中的虚字见解,除《说文解字》外,还鲜为语法史家所关注。其实,象小徐《说文传》、郑樵《文书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等小

  • 标签: 徐锴 语助 许慎 语气 《通释》 义界
  • 简介:本文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分析《切韵》音知、庄、章三组声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复杂对应现象,观察《切韵》音声韵调格局与现代汉语方言的明显差异以及《切韵》的小韵数量成倍高于现代汉语方言音节平均数等现象,再根据“均变性原则”,从而质疑《切韵》音的单一性,肯定其音具有异质程度较高的综合性质的设想。

  • 标签: 切韵 语音系统 汉语方言 均变性原则 综合性质
  • 简介:<正>《说文》之学在清代有长足的发展,而最突出的代表则是段玉裁,其所著《说文解字注》则被公认为是解释《说文》的权威性著作。王念孙在《说文解字注序》中也赞许其为至许慎之后“千七百年来无此作”。这固然是段玉裁本人苦心经营四十载、使用了形音义互求等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的结果,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一个事实——一个不为广

  • 标签: 段玉裁 说文解字系传 说文解字注 研究方法 形音义 王念孙
  • 简介:研究语言历史的方法主要有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和依据文献材料的语文学方法。历史比较法以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别为前提,如果缺乏这种可资比较的材料,只能采用内部拟测法。内部拟测法根据一种语言的材料,着眼于语言结构的系统性,从共时分析中得出历时的结论。语文学方法也是只就一种语言的材料探索语言的演变过程,因而有人把它看成内部拟测法的一个变体。汉语上古音的研究,经过清儒的考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考证文献只能得出音类,要揭示音的面貌,还得拟测出各个音类的音值。拟测上古音的工作开始于二十年代初。由于现代汉语的方言及不到上古,亲属语言没有深入研究,历史比较法用不上,因而需要把传统的语文学方法与内部拟测法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实现这种结合的第一个人是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后来,王力、董同和、李方桂等学者又在高本汉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使上古音的轮廓逐步明朗起来。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上古音研究中谐声原则与声母的拟测,韵尾的拟测,诗韵与主要元音的拟测等主要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评论。

  • 标签: 高本汉 内部拟测法 汉语上古音 上古音系 历史比较法 元音
  • 简介:本文运用历史比较法、对比法和排除法从声韵调三方面对粤东闽南方言韵书《潮声十五音》和《潮语十五音》的音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并探讨了这两种韵书的音性质。经过考证,笔者认为这两种韵书所反映的是粤东汕头方言音

  • 标签: 潮汕韵书 音系性质 声韵调拟测
  • 简介:《坦菴天籁谱》是一部反映清初正音方面的音韵文献,声调为五个,六个单元音,四十六个韵母,声韵上具有明显的特点,从音特征看,《坦巷天籁谱》可能是以扬州话为基础而形成的江淮官话读书音系统。

  • 标签: 正音 坦菴天籁谱 江淮官话
  • 简介:《广雅疏证》是清代乾嘉学者王念孙的代表作,“书中推阐‘声近义同’、‘声转义近’之理,随处皆是。其以声音通训诂,语多独创,其词源、词族之研究,尤微至。”特别是他训诂理论原则和方法的提出,对汉语同源词“命名之意”的探讨以及大量同源词联的实践,使汉语同源词的研究进入了词源学的研究范畴,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我们通过对王念孙《广雅疏证》所联的同源词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出了379组同源词。本文仅就《广雅疏证》联同源词的方法和表述方式作一些探讨。

  • 标签: 同源词 《广雅疏证》 系联 汉语 王念孙 词族
  • 简介:既遵道而得路──发展中的中文云南教育学院中文肇始于几经弯曲蹒跚,历经数段筚路蓝缕,发过凡许感慨,同时内蕴无限希冀.因为来者可追.于是教与学皆弃枯耘而重精耕,离经辨老而见贤思齐;燃获读书,引锥刺股以为型,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以范,虽无能薄之,然踵武其...

  • 标签: 中文系 小教大专 发展中 西方现代文学思潮 中学语文教学 本科学员
  • 简介:声音词是对客观世界真实声音的模拟,古代语文辞书如《说文》《广韵》等记录了大量声音词,真实的声音不变而记录的文字会变,从不变推测已变,声音词可以用来拟测古音。本文阐释了利用这些声音词的原理和方法,并且选取了部分声音词来检测《切韵》音构拟的逼真度。

  • 标签: 声音词 《切韵》 构拟
  • 简介:7月20日,曼松德·昭帕亚皇家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学生及孔子学院志愿者教师一行39人访问素攀孔子学院。座谈会上,素攀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张秀娥介绍了川登喜皇家大学素攀孔子学院的历史、现状及目前川登喜皇家大学中文教学概况,并了解了曼松德·昭帕亚皇家师范大学中文专业的开设情况及曼松德孔子学院在曼谷地区汉语推广活动的最新进展。

  • 标签: 孔子学院 师范大学 中文系 专业学生 中文教学 汉语推广
  • 简介:中古精组及知见声母在江淮官话的安徽枞阳话中大量读成舌尖前塞音,其语音条件是后接[u]或[y]。从方言比较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并不是“古音遗留”,而是一种以高圆唇音为语音条件的后起音变。

  • 标签: 古音遗留 高圆唇音 后起音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