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送别在古代,因交通不便,音讯难通,往往一别就是数年,甚至终生不能相见,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种现实的形象写照,因此,有“悲莫悲兮生别离”、“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感叹。但也有以旷达处之的,如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以豪情叙别,不作儿女态。

  • 标签: 送别 王勃 别离 唐代 现实 形象
  • 简介:在北京话流行语汇中,有几个后位语素是“菜”的词,如“歇菜、晕菜、瞎菜”。我在编《北京现代流行语》一书的时候,收了这几个词,但对其中“菜”的意义和来源并不清楚。从实际用例看,似乎跟“菜”也扯不上什么关系,像“歇菜”就是“歇着、停止做事”的意思。去年有机...

  • 标签: 北京话 现代流行语 形容词词尾 流行语汇 语音词汇 语音形式
  • 简介:读过《水浒》的,大抵不会忘记第七十一回的“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排座次,得有个依据。以何为据?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1.论名望代表人物是宋江。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小吏——押司宋江,因平日里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声望,被誉为能救万物于干旱之中的“及时雨”,于是小说让梁山事业的创始人之一的晁天王于

  • 标签: 代表人物 宋江 梁山泊 水浒英雄 创始人 干旱
  • 简介:英国有个历史学家,叫斯科特·帕金森,他分析了为何“大型组织大而无当,毫无生气”后,得出一个定律:事情增加是为了填满完成工作所剩的多余时间。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工作效率低,是因为我们给了这个工作太多的时间

  • 标签: 明信片 时间 陷阱 学生 工作效率 定律
  • 简介:时间副词“老”有时表示“一直”,有时表示“再三”,这与“老”所修饰的动词的语义类型有关。“老”修饰动作动词和变化动词时表示“再三”,修饰状态动词时表示“一直”,修饰动作动词和变化动词的否定形式时表示“一直”。“一直”和“再三”可概括为一个义位,即时间的“量大”。

  • 标签: “老VP”结构 一直 再三 动作动词 变化动词 状态动词
  • 简介:本文主要对现代汉语中时间创词作定语的现象进行描写,并根据名词的特点归纳出时间副词作定语的语义类型,接着分析时间副词作定语的语义限制条件及句法上的合理性,最后总结时间副词作定语的语用表达效果。

  • 标签: 时间副词 定语 语义分析
  • 简介:对于“大+时间名词(的)”格式中的“时间名词”的用法,大体上有以下两种意见:

  • 标签: 汉语 语法 语言学 时间名词
  • 简介:作为一名讲授《公文写作》的教师,我经常特别留心在报刊上刊登的各类公文。最近,在报纸上看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命令,我读了一遍之后,发现一小问题,感到有必要提出来,希望有关人员注意,不要再发生类似的错误。命令的最后成文时间是这样写的:'2000年3月15日'。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问题就出在这阿拉伯数字上。虽然国家提倡使用阿拉伯数字,但我们国家对数字的使用是有明确规定的。1987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发布《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

  • 标签: 公文写作 成文时间 写法 写作规范
  • 简介:无标式时间背景复句是时间复句中的一种类型,其特点表现为:时间分旬表达纯粹的时间概念且没有特定形式标记;时间分句直接表明正分句所述事件发生的时间。本文描写了这一类复句中时间分句的语表形式,研究了时间分句所提供的时间信息类型,探讨了时间分句表达时间的特点,并就一些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

  • 标签: 时间复句 时间分句 时间表达
  • 简介:汉语是一种象似性程度很高的语言,汉语的时间顺序原则是汉语象似性的反映。充分利用这一原则进行华文语序教学符合华人思维习惯,能够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减轻其记忆负担,增进教学效果。

  • 标签: PTS 语序 华文教学
  • 简介:<正>赵建华同志曾经指出:“在古汉语和《红楼梦》以前的一些白话小说中,没有见到量词‘棵’。”“量词‘棵’有可能是在‘红楼梦’时期才开始使用的。”(见《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1期)最近阅读古代白话小说,发现在明人的作品中已经使用量词“棵”。兹摘引二例:1.浑家指着楼前一棵椿树,道:“明年此树发芽,便盼着官人回也。”(《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 标签: 量词 出现时间 古代白话小说 《红楼梦》 椿树 许政扬
  • 简介:随着篇章语法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重视篇章中的动态时间关系。文章以时间推进为切入点,厘清其概念内涵,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从叙述结构、前景、篇章表征理论等三个角度呈现英语等语言的相关研究态势,并结合汉语的相关研究展开述评,最后提供进一步的研究方案和建议。

  • 标签: 篇章时间结构 时间推进 叙述结构 前景 篇章表征理论
  • 简介:元代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于元世祖至元年间赴滇任职,因史籍记载等因素,其赴滇时间有至元十年和十一年之说。本文考证了史料,并对当时形势进行了分析,得出赛典赤于至元十一年赴滇任职的结论

  • 标签: 赛典赤 赴滇时间 考证
  • 简介:时间推进是语篇发展的基本原则,是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但是关于哪些因素影响了时间推进,如何分析时间推进,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本文采用修辞结构理论,以汉语为分析材料,再现了时间推进和语篇结构的关系,区分出三个层面的时间推进,提出了一个时间推进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的建立对于第二语言的写作教学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时间推进 修辞结构理论 参照时间 情状 二语写作教学
  • 简介:本文以战国简帛材料为主要考察对象,结合传世文献的用例,对介词“以”介引时间的各种用法加以探讨。试图说明这种“以”的结构特点、它与相关虚词功能上的异同,并对与此有关的文献理解问题加以辨析。

  • 标签: 介引时间 句首状语 连用形式
  • 简介:汉语中表示空间方位的“前、后”发展出表时间的功能后,既可表将来,也可表过去。如“前”在“前景、前途”中表将来,而在“前世、前人”中表过去。“后”在“后世、后人”中表将来,而在“后退、往后”中可表过去。王灿龙(2016)认为,以往使用“时间在动”和“人在动”两个隐喻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汉语中“前、后”在表示时间时的复杂现象。本文在王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这种矛盾实际上并不存在。“前”表将来和“后”表过去,来源于人们将想象的“虚拟空间”和时间混为一谈。“虚拟空间”是相对“现实空间”而言,后者处于我们感知范围之内,前者超出我们的感知范围。“前景、前途”表示将来、“后退、往后”表示过去时,本质上是表示“虚拟空间”上的“前方”和“后方”。

  • 标签: “前” “后” 时间 空间
  • 简介:  朋友去远方做事,把他在山中的庭院交给我留守.院里临墙的地方扎了一道篱笆种些青菜,清晨或黄昏,我搬一把小椅坐在院里品茗读书,挺有韵味.……

  • 标签: 开花时间 草开花
  • 简介:前人对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划定的范围和划分的类别差异极大。本文从体功能出发,把时间副词分为过程义时间副词、界变义时间副词和量化义时间副词三大类。在时间副词范围的划定上,本文从典型性原则出发,指出了典型功能真正体现为体功能的时间副词的范围。

  • 标签: 时间副词 体功能 范围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