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基础训练5”的第一题是儿化韵练习题。1.什么叫儿化韵?普通话里有一些词(主要是名词)带着辅助成分“儿尾”,如“花儿”“鸟儿”等。“儿”本来是独立的音节,但经过长时期的极流利的连读,就产
简介:文章在考察昆明方言儿化形式的基础上,比较其他汉语方言的儿化情况,认为不同方言中不同的儿化形式映射出了不同历时层面的儿化。汉语方言的儿化可以分为5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同属于一个阶段的儿化也存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差异。儿化的演变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第一,语音系统中儿化的变化;第二,词汇系统中儿化词的变化;第三,语法及功能方面儿化的变化。儿化产生并增加到一定数量后,由于音系内部的不平衡性的增加,语音系统会对儿化韵系统逐渐进行自组织的整合。文章还归纳出了儿化韵整合和演变的6条结论。
简介:小学语文课本中常常出现儿化词。学习儿化词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用普通话朗读课文的能力。可是掌握儿化词的用法,读好儿化韵母,对南方方言区的师生来说显得十分困难。我们建议,抓住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儿化词作为重点,首先突破。普通话至少有二百多个音节可以儿化,儿化字词共800多个,在语文课本中这些儿化词不会全碰到。我们粗略统计了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一——六册,儿化词
简介:李巧兰博士著《河北方言中的儿化变音研究》于2011年12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调查了河北方言中儿化变音的各种形式,并对不同的儿化变音形式进行了共时和历时比较,揭示了不同儿化音变形式所反映的历史层次。该书还运用非线性音系学理论对不同的儿化变音形式进行了特征几何分析,解释了音变的机理。此外,该书对河北方言中“儿”尾的语义特征和非“儿”尾来源的儿化变音等问题也进行了描写和分析。
简介:普通话儿化音节的结构分析在目前的现代汉语教学中形成教学“死角”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当作音变处理;二是操作较复杂;三是儿化音节有待规范。明确地进行儿化音节结构分析的教学,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可澄清一些对儿化音节的模糊认识;二是可巩固掌握汉语音节分析的科学方法;三是可丰富汉语语音教学的内容。文章并对《汉语拼音方案》中“韵母表”第(2)条说明提出了修改意见。
简介:本文考证:最晚在十七世纪,汉语北方话中的儿化音已经为某些音韵学者所注意,并且写进了他们的著作。成书于清康熙十三年的《拙庵韵悟》不但把“儿音”纳入韵母系统,而且明确地记下了当时的儿化音节。明天启六年问世的《西儒耳目资》也反映了这种语音现象。中国传统的音韵学对口语语音现象一般不太重视,上述两部著作记录了当时口语中的儿化音,不但给儿音史的研究提供了早期的材料,同时在音韵学史上也有其进步意义。
简介:一、两小儿辩日谁赢了?——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两小儿辩日》是学生喜爱的课文。其原因在于可爱的童真童趣。因此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选编了此文,有的放在初中,有的放在小学高年级。《两小儿辩日》是一篇文言文,因此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像多数教师那样,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文意。有几个同学朗读课文,有几个同学讲故事,一节课的时间也就差不多了。然后我就和他们讨论是不是喜欢这两小儿、为什么喜欢这两小儿等。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喜欢。”有学生说:“这两小儿很可爱,
儿化韵
汉语方言不同阶段的儿化及儿化韵的整合
学“儿化”抓重点
《河北方言中的儿化变音研究》出版
普通话儿化音节的结构分析
汉语音韵学史文献上的儿化音记录考
两小儿辩日谁赢谁输?——语文教学离不开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