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1世纪迎来了信息化与互联网时代,新闻翻译也随之发生了由纸质版到网络电子版的形式转变。本文选取《人民日报》的中韩新闻翻译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实例分析发现译者在从纸质版源语文本到网络版目的语文本的信息转换过程中,经常采取节译、摘译、重组、分割等编译策略以提高新闻翻译质量、保证新闻翻译信息传播的效果。
简介:《中日文学经典的传播与翻译》一书利用传播学、翻译学与语言学等研究方法,较为系统地、历时地梳理了中日两国的文学经典作品在对方国家的传播与翻译情况,用"互读"的新视角看待文化误读与文化选择的现象,并探讨了翻译方法的相关问题。
简介:一就整个世界而言,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被称为中国大陆;日本国土狭小,四面环海,被称为岛国.大陆性文化和岛国性文化本来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但中日两国在历史和文化方面却有许多共同点,尤其是传统文化,关系更加密切.
简介:19世纪中后期,在中国产生的汉字新词主要通过文字接触的途径实现了对日传播,为近代日语汉字新词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养料和参考,最终与大量在日本创造出来的汉字新词一起在近代日本社会传播并为人们所接受和使用,为20世纪初叶日语词汇流入汉语提供了可能。本文对汉字新词对日传播并实现新生的过程进行了梳理,立足于中国和日本向近代化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分析了这一语言现象背后隐含着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揭示了中日两国近代化过程的特殊性、文化心理的差异性以及语言文化发展的规律性等因素对汉字新词传播流向的影响。
简介:随着《法华经》的汉译与传播,六朝以后出现了专题性的《法华经》灵验记,至唐宋时期,类似的作品大量涌现。本文着重探讨了这些灵验记中对于女性《法华经》信者的描写与叙述,进而考察了这些女性信仰故事在东亚的传播。
简介: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大众文化重新兴起,打破一段时期以来单一文化的结构,逐渐形成多元文化的格局:在这一过程中,来自日本的大众文化显示了其巨大的影响力:如:动画片、电影、电视剧、漫画、流行歌曲、大众文学等。尽管如此,日本大众文化在学界却长期被忽略,相关研究迟滞不前。因此,本杂志计划于2010年第四期推出专题“日本大众文化的传播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欢迎踊跃投稿。
简介:近些年来,时有年轻朋友问我写文章、发表论文的窍门,外地的同行和老同学来信,也希望能给他们一些帮助,单位领导也让我给大家讲讲有关研究方面的经验,我很为难。一则,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二则,我没有什么经验。要说体会,也只是个人的一点看法而已。我想作为一名外语教师,首先也只有投入,潜心于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必须边工作,边学习(不能吃老本),也就是边教学边研究。明确研究是服务于教学并能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根本目的,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
简介:《新生》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家岛崎藤村根据自己与侄女之间的乱伦关系创作的自传性小说。乱伦事件的主角岛崎藤村借小说摆脱了阴影,获得了他所期待的“新生”,并提高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却彻底葬送了另一当事人一生的幸福。考察《新生》之“内”(事件本身)与“外”(小说中的描写)的各色人物心态,当事人对事件的认识,家人的功利性选择以及社会的宽容态度无不令人深思,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状。
简介:一、引言1.省略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口语与书面语之中。省略具有多种修辞效果,或加强了剩余成分的印象,或使行文简洁,或使表达变得含蓄,或使未道出的话留有余韵。当然,这都是建立在正确使用省略的基础之上的。2.日语中省略成分、不出现的成分多,是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这已是人所尽知。对于以汉语
简介:昭和二十年(1945年)八月十五日.遥远南方的一座孤寂小岛.海滨沙滩上,夏日照射,沙粒泛起白光,一架飞机"躺"在那儿,不免使人
简介:俳句汉译与意境美西安外国语学院贺明真日本俳句作为短小精悍的诗歌,特别注重意境。俳句的意境,就是由俳人主观的“情”与客观的“境”统一而成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俳句也是以实境表现虚境,藉有形表现无形,使有限表现无限。因此,俳句讲究蕴藉含蓄,也追求“不著一...
简介:
简介:以京、阪、神三市为中心的区域,统称日本关西地区.关西方言的表达形式或语音语调(?)方面,均与东京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仅以大阪方言为脉络,东京语为参照,简单对比其日常用语的表达特点.
简介:俳句是日本韵文学的一种传统形式。俳句最初是连歌的首句,也叫起句,发句,后独立出来,即称俳句。俳句句式是5、7、5的17个音组成。在
简介:日本作家田山花袋在小说《棉被》中试验性地尝试了一种介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的文体,并以此展示了对女弟子怀有欲望却又苦苦压抑的男性心理。《棉被》发表14年后,中国作家郁达夫出版小说集《沉沦》,收录于其中的同名小说《沉沦》以类似的叙事手法讲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性苦闷。本文试对两个文本的叙事方法和叙事内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明确两部小说所开创的新的叙事模式,进而重新确认它们在两国小说史上的历史地位。
简介:一引子学过外语的人大抵经历过“异中求同”的初学阶段。外国语与母国语,音、形有异,“义”却近同,所以才能入门。如在日语中“机”即桌子、行是“去”,美形容“漂亮、美丽”,初学者的单词本上无不如此。但到了中、高级阶段,就不应满足于这种简单的“认同”,而该注意“求异”了。两种语言,即便是表达同一信息,由于文化传统、语言心理、国民气质等因素的影
简介:研究表明:人类在面对面的直接交际活动中,90%以上的信息来源于无声语言。当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相互矛盾时,人们往往以无声语言为依据来进行判断。尤其是在跨文化的交流中,对无声语言十分容易产生误解,从而影响交流的顺利进行。但是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这一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拟从无声语言的研究范畴、分类、特点、作用、运用无声语言的理想状态等问题进行探讨。
中韩新闻编译策略初探
评《中日文学经典的传播与翻译》
关于儒学在日本的传播
近代汉字新词对日传播的历史成因解读
《法华经》灵验记中的女性信仰故事及其在东亚的传播
“日本大众文化传播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专题征稿通知
与年轻朋友谈教学与研究
岛崎藤村与《新生》的“内”与“外”
“省略”与“隐含”辨
“红蜻蜓”与蟑螂
俳句汉译与意境美
日本人与鱼
大阪方言与东京语
日本俳句与郭沫若诗歌
外来语与原语
男性欲望与叙事——试比较田山花袋《棉被》与郁达夫《沉沦》
试谈「~てゃ.る」与「~てぁげる」的语感与译法
几个与食品有关的词
“を”与“把”字的异同
无声语言与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