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艺作品的价值观始终是评价文艺作品的重要标准。近些年,一些文艺作品在商业运作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争议和忧虑。2013年10月17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举办第二十九期“青年文艺论坛”,本期论坛的主题是“当前文艺作品的价值观和评价标准问题”,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孙佳山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林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徐刚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李云雷,以及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内外的40多名青年学人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以当前热议的文艺作品为切入点,讨论了在历史转折年代不同文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及其所勾连的社会文化图景,探讨了现有的文艺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力图为建构科学、健康的文艺评价体系做出初步的探索。本刊特刊发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简介:公正是当下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在西方,自柏拉图至罗尔斯,均立足于人性自私,将关于它的理论侧重于制度设计。中国的公正思想则是道德自律主义的,朱熹首创式地实现了它的心本哲理化,具体在他解释程颐以公正解释《论语》的"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章时。朱熹用公体正用解程子的公正,体现了其将公正哲理化;以无私心解释公字,以好恶当于理解释正字,则体现了其公正思想的心本指向。朱熹的公正思想离不开其时代土壤:邢昺、刘畅、陈祥道、郑汝谐、张栻等的对"能好人能恶人"章的解释已包含他公正思想的因子;程门之学则是其源头。朱熹的心本哲理化的公正思想,在元点和意义生成上由阳明所完成:元点是"良知"(心体);意义生成上则是"致良知"(格物)。当下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应是整合中西的道德自律和制度设计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