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正>不少人把我国近几年引起轰动的文学语言变化——有人称之为“造句运动”——理解为对句子内部成分的独特组织构造,即词语新的搭配力式,从这一角度对文学语言进行语法研究诚然是必要的。但我以为,要揭示这种语言变化的实际,从语言——心理的角度进行研究,似乎显得更为迫切和需要。以注重文学语言运用著称的俄国形式主义,他们提出的广为人知的“陌生化”原则,其实质乃是基于对人的心理感知觉的重视和强调,这一点,什克洛夫斯基说得非常明白。问题是,语言如何运用,才能提高读者的心理感知强度。当然,这可以用“偏离正常语言使用力式”来说明“陌生化”的成因,我国目前不少分析文学语言的评论也大多自这一观点衍化而来。最突出的例子是对莫言小说语言的解释。许多人把莫言的语言魅力归之于他对词语别出心裁的选择和搭配,因此造成的“意

  • 标签: 心理感知 现代艺术 文学语言 陌生化 新感觉 知觉
  • 简介:赵树勤龙其林(以下简称问):继《沧浪之水》之后,你最近出版了长篇小说《因为女人》,这又是一部反响热烈、争论颇多的小说。一些评论者认为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女性在物质主义的年代里必然的悲惨命运,是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另一些人则对你在小说中所揭示的女性的屈辱地位表示愤慨,认为这是男权主义对女性的一种轻蔑。那么,你是怎样想到要写这样一部女性题材的小说的?

  • 标签: 小说创作 长篇小说 知识分子 原生态 女性题材 阎真
  • 简介:“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属于90年代中期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现已形成了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是重建论,希图重新理清、还原中国古代文论的概念范畴,并将此应用到古今文学的批评中;一种是转换论,通过中西文论比较、阐发,发掘古代文论有价值的东西,古为今用。这两种观点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即建立中国自己的文论话语,以抵制西方文论的话语霸权。其中重建论在当下取得了一项重要成果,那就是余虹教授的《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北京三联出版社1999年8月)。它被评价为:“此书另辟一路,试以现象学还原方法探究两者(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在入思前提与意识空间上的突出差异和不可通约性,并对‘中西比较诗学’的命题研究提出质疑。”其结果究竟是怎样呢?

  • 标签: 西方诗学 中国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 文论话语 东西 中西文论
  • 简介:屈原当真是自杀吗诗人之死,早已成为人们热衷谈论的话题,而最早的一次中国诗人殉难,可以追溯到先秦的屈原。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开始直到今日,所有的人都坚信屈原因政治忧愤而投江自沉的动人故事.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描述说,屈原在写下遗嘱《怀沙》,发出"人生在世终须死啊,对自己的生命就不要太珍爱"的叹息之后.就怀抱着石头,投入汩罗江自杀而死。

  • 标签: 屈原 司马迁 自杀 诗人之死 谋杀 中国诗
  • 简介:在谈起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批评时,我们或许可以说出若干关于文艺批评的存在理由及功能,而且据此还能够显而易见地甄别出好的批评和差的批评,并由此引发诸如文艺批评的判断力、公信力和权威性,文艺批评所面临的现时挑战,文学批评的困境与困惑,文学批评的出路等相关问题。在我看来,无论以哪一种标准来衡量文艺批评,批评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疑应该居于首要的位置。批评家应当保持严正锐利的风骨,摆脱贵族化,放下身段,走进文艺现场,关注民生,关心文艺发展的现状,这样才能真正写出有使命感、有担当的批评。

  • 标签: 文艺批评 文艺评论 现场 李英 文学批评 关注民生
  • 简介:2017年,湖南中短篇小说创作秉承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以敏锐而细腻的文思触及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文化症侯。文章分别从婚姻情感的沉沦与救赎、群体性精神焦虑及其突围、人性善恶的开掘与质询、工业文明对传统社会的;中击等四个方面反映时代生活变革,呈现当代人的个体心理矛盾与生存困境。湖南中短篇小说作家对众生相的深描与社会各个角落的扫描,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现场感,更多的是给予我们对于时代文化症候的思辨。

  • 标签: 情感救赎 群体性焦虑 人性善恶 传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