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生态批评是当代文学批评中的新视角。生态自我观具有勇于承担的人格魅力,自我和谐是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从更高层次看是一种生存和道德智慧。《红字》中的海丝特是一位在父权主义、清教教规以及道德谴责的夹缝中生存的女性,她没有屈从命运的安排,而是选择了一种优雅生存的生活方式,走出了生存的困顿,最终形成了其"自我"人格的重构。

  • 标签: 《红字》 海丝特 生态自我观 自我人格重构
  • 简介:《白鲸》是一部以海洋为题材的生态主义力作,通过描写船长亚哈的捕鲸生涯以及水手以实玛利的生态感悟,传达了人与自然有机统一、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本文从小说的生态意象、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及其生态启迪三个方面着手,深入分析《白鲸》浓厚的生态主义色彩。

  • 标签: 生态 象征 统一 启迪 《白鲸》
  • 简介:<正>《人民日报》(88年7月5日)洪清波、汪兆骞在《通俗文学的价值标准》中说:若从通俗文学自身价值和接受效果来考虑,可以认为它是消遣性文学,其创作目的和阅读效果主要是娱乐或宣泄。如果承认消遣是人类阅读的主要动机之一,那就不应鄙视通俗文学。扬“雅文学”而抑“俗文学”,认为这两种形式本身就有高低、文野之分,是不对的。产生不同类型文学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社会需求所决定的。不能以“雅文学”的价值标准为衡量一切作品的价值尺度。

  • 标签: 通俗文学 价值标准 雅文学 不同类型 文野之分 接受效果
  • 简介:同中国现当代社会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一样,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也历经了长途跋涉和步履蹒跚的艰辛。解放前,胡适、周作人和朱自清等学者都从事了对“五四”以来新文学的研究,但不管他们是从进化论还是循环论抑或用史学家的眼光来关照新文学,其目的都是为新文学确立历史主体地位,这种文学史是一元形态的。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时间里,文学史的书写又受到当时政治体制的影响。

  • 标签: 现当代文学史 文学史书写 新中国成立 生态批评 生态视角 多元化
  • 简介:满族传统的渔猎文化和自然环境有着多维度的融合关系,萨满神话以万物有灵论为其哲学基础,以其原始诗性思维尊奉自然、敬畏自然,对话自然,隐含了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因而较旱地具有了生态美学的维度。满族萨满教椎崇天地合一,万物有灵,物我混融,万物同亲。在满族萨满教神话中,人类与自然互动,并与自然万物有一种血亲关系。萨满沟通天地神人,实现了海德格尔所说的天地神人的“四方游戏”,①因而,满族萨满神话的创作体现了生态美学的特点。

  • 标签: 满族 萨满神话 生态美学
  • 简介:生态建筑美学在哲学整体论上的基础必须经历主体思性的重构。作为当代生态建筑美学的倡导者,西姆·范·德莱恩、斯特林·邦奈尔在《整体设计》(1979)中提出:"整体设计需要把在研究自然体系的生物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对人们所处环境的设计当中。”

  • 标签: 建筑美学 生态 场所 自然体系 整体论 倡导者
  • 简介:查尔斯·狄更斯一生致力于揭露19世纪英国工业化导致的种种生态危机,如物质环境的恶化,人性的扭曲等等。在积极寻找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过程中,狄更斯形成了感悟自然、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生态思想,这对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严峻的生态危机形势是极具启示意义的。

  • 标签: 查尔斯·狄更斯 生态危机 生态思想 生态批评
  • 简介:新世纪10年以来,中国的文艺理论界先是掀起"文化"热,后来又渐渐冒出"生态"热,两股热潮尚未消退,谈论"文化生态"似乎又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想一想,倒也顺理成章。哲学界有人认为,人类文化与地球生态始终是一对无法和解的矛盾。对此,我半信半疑,

  • 标签: 消费文化 生态文化 文化生态 城市文化 生活化 美学
  • 简介:文化生态环境由潜在和显在两部分构成,潜在部分构成文化生态系统的基石.显在部分是文化生态系统的主体,新诗的孕育、萌芽与生长均受制于二者所构成的复杂的文化生态系统。新诗随着病态的文化生态而生,又参与了病态文化生态的修复与重建,然而其修复与重建又是以反传统为前提的,这种破除民族传统以修复、重建新的生态的特点,使新诗只能在一种矛盾中发生发展。新诗与文化生态之间的复杂关系,决定了新诗独特的发生机制,百年新诗的得失与之有着复杂而深层的关系。

  • 标签: 文化生态系统 反传统 西方文化 矛盾关系 发生机制
  • 简介:一、"反生活"的生态批评1980年代兴起的中国生态批评(Ecocriticism)(如无特殊说明,下文"生态批评"一概特指中国当代生态批评),是继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批评之后又一热门的批评理论,近年来还在不断升温。然而我发现,越是在生态批评那种深具危机意识、

  • 标签: 生态批评 生活 困境 女性主义批评 中国当代 后殖民批评
  • 简介:在当今世界的思想学术中,"生活"的观念正日渐深入人心。"转向生活"是当代哲学变革的主题和基本走向,时代向新世纪中国文艺学美学研究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所谓"生活论转向"就其实质而言,

  • 标签: 美学研究 生态论 中国文艺学 思想学术 哲学变革 生活
  • 简介:对于近些年出现的'生态良知'这一概念,有必要置放在阳明心学的视野下加以观照,对一些基本问题展开探讨。首先是概念提出的必要性。从阳明的一些观点看,'生态良知'并无提出的必要,但阳明是从境界、本体的角度来立论的,如从工夫、践履的角度和当前时代的需求看,仍有提出的必要性;其次是生态良知的具体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一体之仁、取用之智;再次是'致'生态良知的方法。应以激发'一体之仁'为根本,而其核心工夫是去私欲,同时也要善加利用外在见闻。'取用之智'则主要依赖理性也即精思来获致。生态良知被激发出之后,还需要加以存养、扩充,以使其长久保有并遍及更多的对象。生态良知的具体呈现会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因此'致'此良知也应是一个持续不断、与生命相始终的过程。

  • 标签: 阳明心学 生态良知 一体之仁 取用之智
  • 简介:中国生态批评虽然发端于20个世纪90年代,但其系统性建构却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的事。从这个角度看,它作为思潮的历史并不算长。受意识形态、传统、社会结构等因素制约,中国生态批评大体还停留在直接言说世界的素朴阶段,尚未对自己的言说根据进行系统反思。任何前反思的素朴建构都蕴涵着合法性危机,中国生态批评也是如此。

  • 标签: 生态批评 合法性问题 中国 系统反思 合法性危机 90年代
  • 简介:<正>近年来,重写文学史的呼声很高。本来,文学史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总是带有一定的时代色彩的,它理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重写文学史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为例,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来,它就一直处在不断重写的过程中。如果说,每一次重写都是对原有文学史的继承和发展,那么重写的文学史就有可能逐渐完善而臻于完美。但是,近年提出“重写文学史”的口号并不如此简单。据一些“重写”论者所述,提出这个问题,乃是鉴于现有的现代文学史大都陷入了一种“非科学”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它们大

  • 标签: 纯审美论 文学的本质 “重写文学史” 标准重 文学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
  • 简介:摘要生态的语文教学就好比放风筝,我们必须敢于放、善于导、善长动。具体说,就是敢于放,就是要让学生有自由驰骋、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善于导,也就是教师顺学而导,让学生飞得更高,学得更好;善长动,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要紧抓风筝之线,让学生自由自在的飞翔。

  • 标签: 生态课堂 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善于放
  • 简介:进入新世纪,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亦发生更深刻的变化。由上世纪90年代那种对过去遭长期禁锢的欲望极度期盼,运转到关切更高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分量,更加注重丰富和细化对生命、社会、自然的各种体验;而日益凸显的生态危机对他们这种心理精神诉求,则是一种严重的滞障,他们迫切需要一种舒缓这种焦虑的有效通道。同时,具有文化领导权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也开始了中国现代性的模态转换,

  • 标签: 生态小说 缺憾 意识形态话语 中国工业化 中国现代性 文化领导权
  • 简介:摘要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分析了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和必然性,提出了课程标准研制的三个基本原则,并从其研制的方向性、研制主体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策略。

  • 标签: 思想政治学科 课程标准研制 核心素养
  • 简介:【“五经”,汉代的大众读物】“五经”,是汉代的大众读物。“五经”成为汉代的普及读本,与“四书”是明清两朝的普及读本一个原理,因为科举和仕途的需要。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

  • 标签: 汉代 文化生态 考述 告诫 “五经” 大众读物
  • 简介:新世纪初年,文艺学界进行了一场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讨论。问题的提出源于费瑟斯通那本《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就是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日常生活审美化”(theaestheticizationofeverydaylife这个观念并且对这个观念的意义作了多重解释。”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第一种解释是指反经典艺术的亚文化的产生及其影响,比如当一只瓷溺斗或朽木片被当作艺术品摆进画廊时,“审美”就不再如经典美学和

  • 标签: 日常生活审美化 文化生态学 美学 后现代主义 消费文化 费瑟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