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东方—西方》摄于1999年,获2000年第7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获2000年恺撒奖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提名。该片导演雷吉·瓦尔尼耶是法国电影肥皂剧之王,他的《印度支那》曾获得199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殊荣,1994年的《一个法国女人》讲述了军人婚姻生活的故事。他两部得到奥斯卡青睐的影片有一些相似之处:故事都发生在异国,《印度支那》在印度,而《东方—西方》讲的是前苏联;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印度支那》讲的是法国殖民地的故事,《东方-西方》讲的是四十年代斯大林执政的苏联。本片的编剧是俄国的谢尔盖·巴德罗夫、鲁斯达姆·伊布拉基姆别科夫、鲁伊·加尔杰利和雷吉·瓦尔尼耶。剧本并非取材于真实的故事,而是想象出来的。卡特琳娜·德诺芙在《印度支那》有过出色表演,《东方—西方》就是为她(本片扮演法国女演员加布里埃尔·杰维里)和很讨人喜欢的奥列格·缅什科夫(本片扮演医生阿列克赛·戈洛文)量身订做的。谢尔盖·巴德罗夫在1984年前就创作过约30部电影剧本,之后与人合作做导演,他导演的影片有1984年的《草地上的美梦》,1987年的《外行》,1989年的《自由是天堂》。苏联解体后,他居住在美国,曾与人合作写了剧本《要爱的人

  • 标签: 东方—— 方——西方
  • 简介:<正>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所王逢振同志利用他访美(1986年9月—1987年6月)之便,走访了一些活跃在西方文坛上的当代著名文论家、评批家,如希·米勒、弗·詹姆逊、斯·费什、爱·赛义德、莫·克里格、沃·伊瑟、海·怀特等等.刚刚问世的《今日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一书,就是他此次西行获得的学术果实之一.这本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透过作者与被访问者的对谈,给我们带来了西方文论的一些新信息,因而增加了我们对大洋彼岸文学批评理论现状的了解.弗·詹姆逊和他的“第三世界文化”1988年的最后一个月,我们和四川大学几个单位在成都召开了首届西方马克思主义

  • 标签: 西方文学批评 新历史主义 詹姆逊 西方文论 第三世界文化 新信息
  • 简介:<正>不久前,苏联进步出版社出版了莫斯科大学英文教授瓦伦丁娜·伊瓦雪娃的著作《论二十一世纪文学的发轫》。伊瓦雪娃认为,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里,很多作家对哲学问题产生了高度的兴趣。伊瓦雪娃指出,哲学小说、带哲学倾向的小说和哲理剧是今天许多西方国家的主要文学类型之一。即使那些不能被称为哲理小

  • 标签: 莫斯科大学 哲学小说 文学类型 哲理剧 国家文学 哲理小说
  • 简介:西方近现代美学思想呈现出力图摆脱哲学,进而与现代科学相吻合的趋势,关注点已从哲学的附属转变为依托实验、精神分析、符号研究、意向研究等领域。本文试图在熟悉这些领域后,梳理出不同的概念架构,进而探索当代美学思想与东方式思维结合的新研究方法与途径——深度把握时代性、凸显民族性来建构美学。

  • 标签: 西方 近现代 美学思想
  • 简介:阎真在“人类的寓言与民族的寓言”(《北京大学学报》2004/5)一文中认为:造成中西方荒诞文学差异的原因有多方面,第一,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形而上学的思维发育得相当充分,在这种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表现生活的冲动更趋向于抽象的方式。在全社会也有相当广泛的理解。而中国文化传统缺乏形而上学的思维,

  • 标签: 荒诞文学 阎真 广泛 作家 寓言 传统
  • 简介:有人认为叙事学本土化就是在建立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特色的中国叙事学。本文认为,中国叙事学是一个复数,包括广义的中国叙事学和狭义的中国叙事学两个不同的层面,前者包含后者。具体而言,中国叙事学包含中国学者提出的叙事学分支学科、叙事学方法论、叙事学研究方向、中国传统叙事理论的挖掘整理以及西方叙事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其与西方叙事学的关系,是叙事学学科框架内的互为参照、互为补充的关系。所谓叙事学本土化,即要尽可能穷尽在中国进行叙事学研究的一切可能性,而非仅仅建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狭义的中国叙事学。

  • 标签: 叙事学本土化 广义的中国叙事学 狭义的中国叙事学
  • 简介:首先我们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批判理论?显然,批判理论包含了对其他理论的批评,但它不止于此。批判理论部分地是通过批判其他理论来批判现存的社会关系。所以批判理论不只是关于思想的,它也是关于世界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关于社会现实的。

  • 标签: 批判理论 齐泽克 阿尔都塞 法兰克福学派 一个问题 黑格尔主义
  • 简介:工作满意度通常是指某个人在组织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本身及其有关方面有良性感受的心理状态。在组织之中,了解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信息,可以监控组织状况、改进组织管理、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员工发展并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搞好组织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工作满意度 组织管理
  • 简介:五十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理论界曾对人道主义和提出鲁迅人道主义思想的观点进行过多次批判。无论批判者还是被批判者,理论上往往陷于同一个误区:将鲁迅的人道主义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混为一谈。讳言人道主义的风气到拨乱反正的新时期已扭转过来,但是深入考察鲁迅...

  • 标签: 人道主义思想 鲁迅 托尔斯泰 被压迫者 人道主义思潮 个性解放
  • 简介:<正>在围绕着西方现代派文艺的讨论中,就涉及到文艺作品的真实性问题。的确,没有一个西方现代派文艺家认为自己的作品是不真实的,也没有一个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流派不以真实相标榜。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有多少这样的文艺流派,就有多少关于真实的主张;有多少这样的文艺家,大体上讲,也就相应有多少对真实的不同看法。英国现代著名作家阿·赫胥黎在《夜晚的音乐》一书里写道;“‘真实?’人们会问,‘是不是譬如说2+2=4,或者说维多丽亚女王在1837年登基,光是以每秒钟187000哩的速度行进这类真实?’当然不是,诸如此类的真实在文学作品中显然是不多的。”阿·赫胥黎是1963年下世的。他死后不久,即在六十年代后期,西方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绘画流派,人称“超级现实

  • 标签: 超现实主义 真实观 文艺流派 六十年代 西方现代主义 象征派
  • 简介:<正>一、西方文学理论及其“危机”《文心雕龙》是一部中国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它的重要性,它的影响力,它的体大虑周,不必我多说。它的五十篇章,讲的大概是什么,大家都了解。而西方文学理论,自从两千多年以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直到今天,有形形式式、五花八门的种种理论、主义。甚至一些理论家、批评家本身,都觉得目迷五色,以至于感到有危机。在十九世纪的时候,欧洲诸国的文化界已经觉得批评时代的来临。到了二十世纪,大家都公认,这是一个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主义更多了,门派更多了,所以更称得上是一个批评的时代。

  • 标签: 解构主义 文学作品 二十世纪 文心雕龙 柏拉图 文学理论
  • 简介:西方油画艺术近六百年的发展史中,肌理走入油画创作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意味着绘画经由再现事物到表现内在,成为艺术家个性语言的体现。从历史角度出发,研究油画的肌理方面探索每个时期油画肌理的特点。

  • 标签: 油画肌理 表现 历史
  • 简介:阎连科的小说呈现出与英美哥特小说的若干共性,如普遍的黑暗意象。神秘、逼仄、封闭的小说空间,以及哥特人物形象谱系等。作家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包括极权时期的历史经验、苦难生存的记忆、在痛苦体验中滋长出来的激情。以及民间宗教文化的综合滋养、乡村文明向城市文明过渡的现实背景等,这些都与西方哥特小说类似。相似的宏观背景也促成了哥特元素以不同的形式在当代小说中普遍存在。但西方优秀的哥特小说倾向于灵魂和人性的“内视”,而中国同类小说则倾向于社会文化层面。不同趋向的得失比较可以给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一种有益的参照和提示。

  • 标签: 哥特小说:阎连科小说 文化传统
  • 简介:<正>蒋孔阳、张德兴在《西方美学与中国新时期文艺思想》(《上海文学》88年7期)一文中指出:西方从文艺复兴开始,即已提出人性、人道和人道主义问题,强调个性的解放和个体的主体意识,历经启蒙运动、十九世纪,一直到二十世纪,都是他们文化思想其中包括美学思想和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可以说是他们的一个主流。但我们不了解,一直当成资产阶级人性论来批

  • 标签: 西方美学 美学思想 蒋孔阳 人性论 中国新时期文学 文艺思想
  • 简介:溯其渊源,所谓“文化研究”由来以久,自从60年代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文化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作为一个新的学术风尚,它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风靡西方人文学术界,尤其盛行于讲英语的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

  • 标签: 西方文化研究 语境 中国 现实 文本研究
  • 简介:朦胧诗歌运动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同时,介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朦胧诗歌也成为19世纪80年代以及后来的文学评论中持续争论的焦点。朦胧诗以一种模糊性、隐喻性和多义性的写作手法表达了对时代、传统和西方现代主义的看法和观点。朦胧派诗人在运用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借鉴时,从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西方现代主义与本土文化的契合,因此他们的诗作展示了一种演绎、变化了的现代主义理念。

  • 标签: 朦胧诗歌 朦胧诗人 现代主义
  • 简介:新诗现代化是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的结果;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对后者的精神认同带来了观念的纯粹化、诗意的凡俗化、主旨的知性化和情调的感伤化;以对后者不同程度的"增殖"和"变异"实现了自身的背离性创造.

  • 标签: 西方现代主义诗歌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新诗 俗化 感伤 纯粹
  • 简介:通常认为象征性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出现。在漫长的发展史上象征性呈现出多种含义。但是,直到中世纪,受宗教因素影响,象征性才正式进入绘画领域,虽然在美术发展史上,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画作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然而,象征性这一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却能够体现在西方绘画全部发展历程的始终。就是在史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各种艺术形式并未获得完整地独立发展,而象征性也在巫术、神话等形式中得到最早的体现。可以说,在这一时期,象征手法在绘画作品中的体现并不具有纯审美的性质。

  • 标签: 象征性 西方 绘画 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