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形式基本原理和法则是对自然美加以分析、组织、利用并形态化的反映。从本质上讲,就是变化与统一的协调。它是一切视觉艺术都应遵循的美学法则,贯穿于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在内的众多艺术形式中,也是自始至终贯穿于服装设计中的美学法则,主要有平衡、比例、节奏、调和、对比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 标签: 平衡 比例 节奏 调和 对比
  • 简介:<正>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种空间:多向的线条交叉成立体的构筑,以物质的状态显现又让思维自由穿插其间,能够感受到空气的流动、音律的敲击和色味的诱惑,听任心灵以最大的限度拓伸,又柔软地缩成一团,幸福的青绿枝条就摇动着创作的手臂,从枝到叶都播放着鲜润的语言。——这便是作家创作中完全投入的心境与情绪。

  • 标签: 现代抒情小说 情绪结构 形式情绪 情感 社会心态 抒情意境
  • 简介:虚谷是晚清画坛上一位与众不同的海派画家。虚谷本姓朱,名怀仁。安徽新安(今歙县)人,后移居江苏扬州。法名虚白、虚谷,号紫阳山人、倦鹤。取书斋名“觉非庵”、“三十七峰草堂”。

  • 标签: 虚谷 形式美 绘画 海派画家
  • 简介: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有着逾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其制作初衷仅为实用之信物,然其“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内中所蕴含的高超技艺和艺术性又使其自然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在篆刻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三次辉煌的艺术高峰,分别是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包括魏晋南北朝)和明清时期,这三个时期的玺印作品成为后人宗法和研习的最佳楷模。特别是战国时期的玺印,其风格强烈,印面形式构成丰富多变,最具形式。当代,篆刻“艺术创作”的观念深入人心,战国玺印遂被印人们奉为艺术之宝库,从中汲取无尽的给养。它之所以富有如此的艺术魅力,一方面与当时“文字异形”的时代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制作者高超的空间构成能力与形式意识。本文主要就战国古玺这两方面的特点做一论述。

  • 标签: 战国古玺 形式美 形式意识 空间构成 字法造型
  • 简介:读完张克鹏的两部长篇小说和,恰如炎炎烈日下行走在沙漠中的旅人忽然走进了一片神奇的、到处疯长着美丽植物的绿洲,又吃上了一茗清凉到灵魂深处的雪花牌冰淇淋,那份无言的感动,足以改变后来的旅行方向.

  • 标签: 张克鹏 长篇小说 《欲望狂热》 《吐玉滩》 叙事 欲望法则
  • 简介:艺术是应审美传达的需要而产生的。人们将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审美体验,又要通过一定的物质符号媒介将自己的体验传送出去,以引发他人的生命共振,于是就有了艺术活动。艺术的审美传达职能贯串在它的整个活动过程之中,创作上的"聆听"与"言说"、作品构成上的"意蕴"与"形式"以及欣赏活动中的"表达"与"接受"诸种关系,均围绕审美传达的任务而展开,并以实现这一任务为目标。艺术自身所具有的精神超越与社会功利的二重性能,亦皆统一于审美传达。但审美传达所要传送的意义并非一次完成,乃要在由创作经作品向欣赏(包括一次次欣赏)的推移中逐渐生成,且欣赏又会引发新的创作与作品,故艺术活动必将成为永恒的自我循环,随同人的审美需求与社会交往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从而在人的生命活动进程中发挥愈益重大的作用。

  • 标签: 艺术活动 审美传达 意义生成 超越与功利的二重性
  • 简介:俄国形式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形式问题方面具有复杂的关系。二者都把艺术自律性作为思想建构的理论基础;在艺术本质方面都试图消解传统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而把艺术本质归结于形式;在艺术功能方面都看到了形式在感性生成中的重要性;但由于价值立场的区别,二者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却具有根本的差异,体现着不同的理论向度。可以说俄国形式主义美学是一种文艺美学,指向文学自身,发起的是文艺内部的形式革命;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则是一种政治美学,指向的是现实实践领域,从而赋予形式一种社会革命的使命。

  • 标签: 形式 艺术自律 艺术本质 艺术功能
  • 简介:审美制度是在审美人类学核心概念之一,是在近几年的学术实践中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审美制度是审美人类学对人类学和后现代美学思潮的学术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现代美学不同,审美人类学认识到美和艺术问题的复杂性,把审美活动重新置于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研究审美活动与政治、经济、伦理、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由此,审美制度研究直接解构了现代美学的审美自律观念,走出审美的象牙塔,显示出特有的美学价值。

  • 标签: 审美制度 象牙塔 审美人类学 社会文化语境 现代美学 审美活动
  • 简介:空间是生存的物质前提,也是主体进入生活世界展开审美活动的逻辑前提。审美活动和空间存在必然性的心理关联,此种心理关联构成审美空间,含蕴着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个方面,两者结构性地生成审美空间这样一个审美事实和诗性现象。一方面,主体置身于审美空间,感受和体验它的有限和无限、实在和虚幻;另一方面,主体想象和创造一种神秘和虚拟的空间形式,直觉它们的逼真和诡异、绚丽和恐怖的氛围。现代电子技术营造的赛博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主体对于逼真而虚幻的审美空间的渴求。然而,现代生命对审美空间的感受和理解失落了古典主义的诗性精神,主体只有在现代历史语境重构审美空间才使生活世界和艺术境界的审美活动诞生美感和诗意成为可能。

  • 标签: 空间 审美空间 诗性 生活世界
  • 简介:形式论不等于形式至上论,形式与内容不能硬行切割。形式论注重规则,虚构世界应该比真实世界更有秩序,但是尚未实现的可能比已经实现的可能更为重要,因为形式研究的目的在于创新。形式本身无对错之分,对形式的敏感是创新的前提,反常化的功能在于助人“复敏”。形式不完全受作者意图的支配,我们有时很难确定自己看到的“窗”还是“窗外”,而这正是形式研究的魅力所在。

  • 标签: 形式 内容 规则 创新 意图
  • 简介:<正>一、审美价值说提出的积极意义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要求“观念更新”、重新审视传统的精神心理气候,成为一种风靡一时的价值取向.许多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探讨和争论.文学的价值和功能问题,便是争论最多的焦点之一.

  • 标签: 纯审美论 审美价值 社会价值 美学思想 王国维 美学史
  • 简介:一、本真而纯粹之美本真的美?如果有这种美的话,它反对审美理论彀中的审美。美是反对审美的。这个命题并非说有一个本质的美存在,而是说,本真的美是纯粹的、不加遮蔽的。

  • 标签: 审美理论 无知 本真
  • 简介:<正>审美知觉或称审美情感、审美判断等,是人所具有的一种注意和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审美意识区别于其它社会章识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在西方美学史上,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以及许多现代美学家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庄子的审美知觉涉及到美的本质及审美的�

  • 标签: 审美知觉 庄子审美
  • 简介:<正>这篇文章里也许并没有任何值得称之为“新发现”的东西。笔者只是试图把文艺创作过程视为中介的审美反映过程,把中介视为完整的系统,并试图从这样的角度,对文艺的许多基本问题进行一些考察,从中引出自己的结论。一、关于中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文学艺术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特殊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时时闪动着外在世界的影子。然而文艺对现实世界

  • 标签: 审美反映 中介系统 文学艺术 文艺创作 基本问题 现实世界
  • 简介:查尔斯·奥尔森提出的内容与形式之间关系的观点,综合了自身的创作实践,是对时代内容的体现。他的观点既不崇尚形式至上,也并不以内容为尊。在他看来,二者的关系从写作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并且贯穿始终,而且极其强调创作人与作品之间的交流,是对力量的极度渴望。他的创作实践深刻的体现了他的观点,对后来的后现代创作有很大的启发。前言查尔斯·奥尔森(CharlesOlson,

  • 标签: 内容与形式 奥尔森 创作实践 查尔斯 后现代
  • 简介:第一节文学的生活形式与生活的文学形态一、文学行为与生命行为的连体形式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一个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的话题:文学是文学,生活是生活,两者不是一回事,文学是一些语言事件,或者说语言形成的情景与形象,或者说语言构成的艺术符号,怎么把它转化为生活?

  • 标签: 文学形态 生活形式 导言 语言形成 艺术符号 语言构成
  • 简介:略论日常文化的审美判断于淼在19世纪的西方社会,人们对待审美文化,都认为它不失为逃避现实困扰的一副良药。听听高雅音乐、鉴赏各艺术流派的绘画或看看歌剧等,都是相当惬意的娱乐活动。但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在审美文比已经完全大人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个体日常生活...

  • 标签: 审美判断 文化主体 现代主义 日常生活 “五四”新文化运动 审美趣味
  • 简介:成长小说究竟是什么?这是学界论争的棘手问题。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产生,绝非空穴来风。为了厘定“什么是成长小说”这一研究的核心概念,本文试图从已有的诸多成长小说研究成果中,梳理出作为文学概念的“成长小说”渐变的历史沿革。一、“成长小说”语词考迄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成长小说诞生于西方,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此已达成共识。考察西方文论史,作为概念的“成长小说”这一称谓存在于英语和德语词汇中。

  • 标签: 成长小说 概念 审美流变 文学样式 空穴来风 研究成果
  • 简介:古老的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在源远流长的岁月中,孕育了丰富的文化矿藏,厚重的历史积淀,创造了延续数千年的辉煌。历经漫长的演化发展,形成了华夏文明的独特文化传统、审美风尚。这种源自于农耕文明的自然主义文化情结,可以追溯到更加古远的年代。并体现在先民们世代相传的文化和技艺中。无论在宫廷与民间,这些古老的文明也强烈地影响着今天的世界。为现代的文化创造与延续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文明密码与各种信息,形成了浩瀚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

  • 标签: 民间艺术 审美取向 文化传统 华夏文明 中华民族 审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