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正>今年是伟大的十月革命70周年,特翻译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诗人的一些诗篇。以示纪念。革命导师列宁曾指出:“1895年到1917年是俄国解放运动的无产阶级时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英姿勃勃地登上了历史舞台。随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日益结合,人民革命斗争波澜壮阔,风起云涌。这一时期的革命诗歌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生活土壤中孕育成长起来的。它揭示了新兴的无产阶级和腐朽的资产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歌颂了革命人民坚不可摧的斗争精神和气壮

  • 标签: 革命活动 红旗 战士 舞台 无产阶级革命 八十年代
  • 简介:2015年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现年67岁的白俄罗斯女作家、记者维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西耶维奇(Светлана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Алексиевич,1948—)。颁奖词称阿列克西耶维奇的"多声部创作是记录我们这个时代苦难与勇气的纪念碑"。阿列克西耶维奇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白俄罗斯作家,也是继1953年丘吉尔之后,第二位以非虚构类作品夺得诺贝尔奖的作家。

  • 标签: 列克 维奇 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 斯维特 兰娜
  • 简介:俄罗斯影响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起源和早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劳伦斯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本文从劳伦斯对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道德体系"的批评入手,阐述了劳伦斯的小说道德理念及其"血性哲学"、"血性生命"和"菲勒克想象"的含义,以及劳伦斯小说观的生成背景和洛扎诺夫对其后期创作的影响,指出劳伦斯独特的小说观的形成与他对俄罗斯作家的阅读和批判是分不开的。

  • 标签: 俄罗斯影响 智性交锋 道德体系
  • 简介:  一  苏联解体,偌大的一个多民族文学成了历史.  经历了解体阵痛的俄罗斯文学,刚呱呱坠地,便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结怨极深的作家队伍彻底分裂,作家们反目成仇,分成对垒的两军,口诛笔伐.一时间,文学失去了读者,宗教、色情、暴力代替了文学,图书市场萧条,严肃文学杂志印数暴跌,过去一家杂志几百万订户的辉煌已成明日黄花.但是,有着深厚底蕴的俄罗斯文学很快便开始恢复元气,呈现出新的气势.  ……

  • 标签: 俄罗斯文学 苏联解体 解体俄罗斯
  • 简介:苏联的解体,不仅意味着对1917年以来主流文化体制、意识形态、文学运动等等的否定,而且昭示着对这七十余年来所形成的主流文化标准的怀疑、否定。如此一来,支持苏联社会存在、证明苏联制度存在合理性的“经典文化”及其标准,也要被边缘化、改写、颠覆。然而,一个社会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自我完善、一个国家要稳定,不能没有严肃的文化经典来支撑:只有经由民族文化经典的中介,才能确定衡量民族历史的标准、建立令人信服的精神和信仰权威,从而树立社会公民对

  • 标签: 当代 俄罗斯 民族文学 经典作品
  • 简介:本文考察了当代俄罗斯女性小说创作中身体叙述的三种方式:一,记录女性身体所遭受的创伤、具有自然主义风格的写作身体的方式;二,张扬女性欲望与激情、将身体等同于女性性本能和性欲的写作策略;三,将身体作为一种象征和暗示置入文本的写作策略。每一种方式都在建立女性主体性、彰显女性自我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尝试,反映出女性的心理现实。

  • 标签: 俄罗斯文学 俄罗斯女性文学 身体叙述
  • 简介: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魏玲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许多俄国的优秀作家竞相以“多余人”作为自己作品的主人公。从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1825-183l)中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1840)中的毕巧林,到赫尔岑的《谁之罪?》...

  • 标签: “多余人” 《叶甫盖尼·奥涅金》 俄罗斯文学 毕巧林 屠格涅夫 洛莫夫
  • 简介:本文是(见本刊2001年第四期)的续篇,它指出了九十年代以来俄罗斯文学发展的另一面,即消极面:旧式的苏联官方的文学观念、旧式的公式化和模式化的文学创作;揭示了这一文学消极面与俄罗斯社会消极面的密切关系;呼吁我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者以周恩来同志评价长篇小说的文学批评实践为榜样,清醒地评价外国文学劣作.

  • 标签: 俄罗斯文学研究 文学观念 文学批评 长篇小说 外国文学 文学创作
  • 简介:<正>北京大学俄语系俄苏文学研究室最近结合研究工作开始编译《俄罗斯苏维埃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主要内容包括:俄苏文学史的专著、教科书或专题论文,俄苏文学史上有地位的作家作品研究资料,苏联当代有影响的作家作品研究资料,苏联国内重要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资料,西方研究俄苏文学的有关资料等,计划分册出版,每册围绕一个专题,汇集比较系统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它将为我国外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工作者、高校文科师生及广大

  • 标签: 俄苏文学 俄罗斯 苏维埃 作家作品 苏联文学 文学运动
  • 简介:本文认为,世纪初接受俄罗斯文学的特点是误读。误读既表现在对俄罗斯小说主题的现实性理解上,又表现在对文本的传统性归化上,误读与传统审美心态密不可分,但俄罗斯文学的原生形态在误读中仍被保存,它成为“五·四”时期充分认识俄罗斯文学精神内核的基础。

  • 标签: 世纪初 俄罗斯文学 接受 误读
  • 简介: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反传统”的主流思潮不同,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与民族文化传统在创作理念及艺术形式上都是密切相关的。每一个俄罗斯后现代作家都有各自的艺术特质,他们作品的思想与审美价值都不尽相同,然而在他们各具特色的艺术创作中都体现着对俄罗斯文学传统的认同。主人公们在后现代语境中都具有双重性心理特质,既紧随后现代语境的潮流,又在潜意识中竭力挣脱专制和强权的羁绊,寻找俄罗斯民族的出路和心灵的自由。因此俄罗斯民族的血脉特质决定了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既有西方后现代思潮的特点,又闪耀着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它并没有停留在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浅层次的模仿和追捧上,而是凸现出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 标签: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 文学传统 民族性格
  • 简介: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希金新论——文化视域中的俄罗斯诗圣》(以下简称《新论》)是张铁夫教授继《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普希金与中国》之后对普氏研究的又一力作,也是张教授普氏研究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全书约28.6万字,共分为七章,前两章侧重论述普希金的文艺思想和政治思想,后五章则从死亡意识、伦理指向、女性观念、圣经情结、叙事艺术等方面,对普氏的创作重新进行解读。夏仲翼教授及俄罗斯科学院谢尔盖·福米乔夫博士分别为该书撰写了长篇序言。

  • 标签: 普希金 诗圣 多元对话 三部曲 新论 长篇
  • 简介:<正>在有限的篇幅内全面探讨美国现代文学界扛鼎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和威廉姆·C·威廉姆,并非易事。由此,本文着重比较两位诗人艺术成就的一个侧面:他们是如何通过丰富的诗歌想象力寻求自我,认识人生,并探索自我意识和宇宙自然的关系。罗伯特·弗罗斯特和威廉姆·C·威廉姆均为当代美国诗坛上享有盛誉的诗人,他们在各自的诗歌创作中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现实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对罗伯特·弗罗斯特来说,诗歌不啻是“一种生活方式”。

  • 标签: 弗罗斯特 诗歌形式 罗伯特·弗罗斯特 浪漫主义 人与自然 诗歌想象
  • 简介:<正>克雷洛夫一生写了二百零五篇寓言。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寓意深刻,反映了作家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刻的民主思想。他站在现实主义的立场上,在作品里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人生的坎坷,诉说了普通人的疾苦,也嘲讽了专制统治者的凶残。由于他的寓言风格的独创性和描绘生活的真实性,又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达到寓言创作的新高峰,所以别林斯基评论说:“克雷洛夫创造了俄罗斯的寓言。”

  • 标签: 克雷洛夫 寓言作家 现实主义 民族特色 民主思想 作品
  • 简介:圣愚现象是一种特殊的宗教文化现象,它自俄罗斯接受东正教时出现在俄国文化中。20世纪末,随着东正教的复兴,圣愚现象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开始兴起,并获得了新的文化意蕴:圣愚的流浪和受难获得了新形式和新内涵;圣愚的神圣性和崇高性减弱、游戏性和荒诞性加强;圣愚形象多元化、多义化;作者对圣愚形象持双重态度。圣愚现象丰富了当代俄罗斯文学的人物体系,拓展了作品的情节内容。但其新文化意蕴也表明,当代俄罗斯的东正教信仰沾染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主义色彩。

  • 标签: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 圣愚现象 文化意蕴
  • 简介:俄罗斯诗心与德意志文化的交融──试论丘特切夫哲理抒情诗的形成曾思艺丘特切夫是俄国十九世纪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自然诗和爱情诗具有深邃的哲理、独特的形象(自然)、瞬间的境界,丰富的情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哲理抒情诗,在俄国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占据一个独特的位...

  • 标签: 丘特切夫 俄罗斯民族 抒情诗 德国浪漫派 德意志 工业文明
  • 简介:我国外国文学批评界习惯于把文学视为对社会现实的形象反映,尤其是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创作的研究中。其实,19世纪俄罗斯经典作家的创作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在很大程度上是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文学文本的意义往往滋生于其自身的智能机制之中。文学文本并非是一个静止的被动客体,也不只在传递和记忆信息,还是一个运动的、拥有主体性的生命体,能够通过界限转换、对话机制和时空变化等途径,作用于读者,在读者大脑左右半球的互动中,不断地创造意义。

  • 标签: 19世纪俄罗斯文学 文本 对话 时空体
  • 简介:今年是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诞辰一百周年.这位作家是"精神战胜肉体的光辉榜样",值得纪念.二十世纪,他的小说风靡全球,是一部曾经对苏联和世界各国的读者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作品.二十一世纪,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形象继续保持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他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超越时空,永远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支柱.因此,这部小说仍然有自己的读者,有研究的价值.

  • 标签: 俄罗斯 作家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诞辰一百周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说
  • 简介:金秋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俄美文学研究中心与俄语中心共同举办了以"20世纪世界文化语境下的俄罗斯文学"为命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一次由来自俄罗斯、美国和中国专家学者共同参加,在广泛的话题上交流俄罗斯文学研究现状的别开生面的盛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乌拉尔国立师范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达特茅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40名教授、学者出席了这次为时4天(10月19-22日)的会议.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院长李英男教授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建华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热情致词.俄罗斯使馆文化教育参赞缅捷廖夫先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白刚先生到会讲话,著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高莽先生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 标签: 21实际 美国 中国 俄罗斯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外国语大学 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