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袁昌英教授(字兰子、兰紫,1894——1973),生于湖南醴陵农村的一个乡绅家庭。父袁家普(雪庵)是一位思想先进的饱学之士,民国官员。他对女儿的教育极为重视。袁昌英幼时在家乡读私塾,打下了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基础。少时由其父送到长沙、上海读书,1916年毕业于上海中西女塾。其父自费送她到英国留学,一去五年。先就读于伦敦Black-heath中学,1918——1921年就读于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为该校攻读英国与欧洲文学的第一位中国妇女,主修古典与近代戏剧。1921年7月以论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的论文获文学硕士学位。因她是中国妇女在英国获文学硕士的第一人,当时路透社特为此发了消息,国内各大报刊随即登出,但误将姓名译为“张英女士”。此时,她已开始写文章寄回国内发表。现仅发现的一篇写于1920年的《论女子留学的必要》,响彻了五四运动时代倡导妇女解放的呼声。
简介:<正>历居山里的故事很多。赶个集就好比过年。山里的人不多,像拿升芝麻,星星点点地撒在大山的角落里,根本就见不到什么人家。平日里也忙,斗笠盖一丘、蓑衣搭一块的田亩,都高高低低地挂在山坡谷底,一家人得去种、去收,还得守。赣东北的红土地对着脸,鄱阳湖上的太阳晒着背,山里人忙得像阳山岗上的树叶子,终日被风吹得团团转。累得捶腰的时候,去赶赶集,就是山里人的一种向往了。集市隆兴,于是大水坑的集就赶一、四、七:峁山镇占了二、五、八;阳山岗就有了三、六、九;逢十,段家就当大集。山里的嫂子都好能干,夜里的纺车白天的灶。孤单时,嫂子爱听木屋外的檐雨。听那梳着雨声的风,那织着风声的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来,玛乔瑞·帕洛夫就是美国现代诗人眼中的守护者,引领着现代诗歌创作的发展。如果没有帕洛夫诸多关于先锋派诗歌艺术的专著与论文,当代先锋诗歌在美国学界的成功是不得而知的。她是当今最权威也是最前沿的先锋派诗歌阐释者和理论家。早在20年前,她就出版了《激进的艺术:媒体时代的诗歌创作》这部我们不可不读的入门之作。20年过去了,这部著作仍然同我们今天的时代紧密相连,指引着新时期新文学的研究方向,是一部不会被遗忘的学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