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荒原》(ThewasteLand)自1922年问世以来,评论家褒贬不一。有的认为《荒原》的出版,实为文学界“一大祸害”。在文学史中所占篇幅也长短各异。有关作者艾略特(T.S.Eliot)的诗作有的仅占两页;而有的则把1918—1965年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四十多年历史称之为“艾略特时代”,篇幅长达九十四页。其在英国文学论坛地位之显著,自屈莱登和约翰逊等以来似属鲜见,故庞德誉之为“英国语言的大师”。”对作家的评论不一本来是一件寻常的事。华兹华斯,约翰·邓,甚至小说家高尔斯华绥,奥斯汀等作家的声誉随着时代的变迁,均有起伏。对《荒原》一诗就其属于现代派作品范畴来说,似乎最好暂不理它。但是事与人违。举凡英美文学教师、攻读这门学科的青年学生、以及对英美文学颇感点兴趣的读者,都不能迴避艾略特,更不可能将其代表作《荒原》束诸高阁,不加理采。诚然,对该诗的褒贬不一,决非凭一字半纸就可以取得定论的。但就其对
简介:<正>《看不见的人》是当代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成名作,也是迄今为止他所发表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于1952年问世,翌年即获美国全国图书小说奖。1965年,美国《图书周刊》杂志邀请二百名作家、评论家和编辑,投票推选二次大战后的优秀小说,《看不见的人》被公认为最佳作品。艾里森也就成为美国著名黑人作家之一。拉尔夫·艾里森1914年生于俄克拉荷马州的俄克拉荷马城。幼年在家乡上学。中学毕业后,入塔斯克基学院专攻音乐三年。1936年去纽约,在黑人作家理查·赖特的帮助下,开始写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应征入伍。1945年退伍,开始创
简介:凭借丰富的想象力,萨拉马戈在《失明症漫记》中虚构出了一个盲人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及其文明的主要特征毁灭殆尽,人性之恶得到充分暴露.小说虽纯属虚构,却又以假还真,所展现的乃是"这个世界的一个缩影",体现了作家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
简介:<正>(一)翻开美国当代小说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青年人:作为倾注作家深沉情感的中心人物,不同于哈姆雷特,心目中有一个生而相依、死而相托的信仰,“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也不同于于连·索黑尔,在一种“恶崇拜”的驱使下,不择一切手段地去创造心目中的“英雄业绩”;他们敏感,易受损伤;时而懒散,却不甘堕落;他们的内心常处于一种畸形的变态,而对外界,却总保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作为“史诗性时代”以后的“散文化时代”的产物,用“反英雄”的名字,将他们载入文学史,是有一定概括性的。如果说,二十年代期间,海明威笔下的那位“感觉象在地狱中”,再也不相信什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