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是20世纪末西方具先锋性的性别解放文本.小说塑造了新型的叛逆者、性别边缘人跨性别者形象,展示了西方社会发展的新态势:追求个体生命的完全自由,拒绝一切规定性,包括性别的规定.但由之引发的却是恐惧、惶惑与自我的失落.小说沿袭的是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模式.跨性别者具有革命性,但它在人性的提升、完善,人类的生存、繁衍等方面也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 标签: 费雷思 | 性别解放 跨性别者形象
  • 简介:罗宾逊·杰弗斯诗歌中有许多生态预警意象,预言人类文明的衰亡、生物界的毁灭、地球向非生命状态的回归以及最终的消亡。这些意象统摄于其独特的"非人类主义"思想,将人类从宇宙的中心流放,消除生物的高下划分,弥合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界线。杰弗斯以坚实的科学理论、不加惊悚的冷峻预言和生动的灾难图景唤醒他的读者,试图医治人类自大骄傲地对待大自然而留下的创伤。

  • 标签: 生态预警 罗宾逊·杰弗斯 未来 非人类主义
  • 简介:传统观是T.S.艾略特全部思想的核心,完整性、历史意识、语言的作用、情感客体化、共同体的构建、创新的意义是其内涵所在,他围绕这六个方面阐释了人与其所在世界的事实性关系,即此在的状况,试图通过构建传统观去把握此在,以求为时代提供恢复秩序的确定性,使欧洲文明能够发展和延续下去。

  • 标签: T.S. 艾略特 传统观 此在
  • 简介:<正>5月17日晚南坝中学运动场临时抗震棚胥勋和南坝中学的老师,上世纪八十年代诗人。我找到他的时候,他刚从信用社的废墟回来。整个下午,他都守候在挖掘现场。他的同事严志书、同事的妻子刘园园都在地震中遇难。

  • 标签: 采访手记 八十年代 南坝 告诉我 李杨 刘园
  • 简介:为了庆祝中法文化之春活动开设5周年,法国将在华举办近200场活动(舞蹈、戏剧、音乐、电影、展览),并在27个大中城市巡演。这次盛会几乎涵盖了所有文化艺术领域,最负盛名的法国艺术家和最有才华的中国艺术创造者将联袂谱写这首春之序曲。

  • 标签: 法文化 大中城市 文化艺术 中国艺术 创造者 艺术家
  • 简介:佳士得5月31日的“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拍卖将隆重呈献一对来自传奇钻矿戈尔康达的钻石耳坠——TheImperialCushions。这对稀世珍贵的耳坠上分别镶嵌了两颗重达23.49及23.11克拉的枕形钻石,属D/VVS1(可称完美)级别,在份量、切割及形状方面均脱俗超群,非常匹配,

  • 标签: 香港佳士得 钻石 珠宝 戈尔 翡翠首饰 The
  • 简介: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日前公布的规划,2015年前我国建成“三纵三横一环网“,并建成11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预计未来5年我国特高压投资将达2700多亿元。业内专家指出,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将对电力装备制造行业产生积极的利好,它同时也是未来发展“坚强智能电网”的前奏。

  • 标签: 高压电网 投资 国家电网公司 直流输电工程 制造行业 电力装备
  • 简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经典短篇《强奸幻想》与第二次女性主义思潮有着紧密而微妙的渊源。一方面,作品根植于20世纪70年代第二次女性主义思潮对男权社会强奸文化的批判,将主流媒体热炒的女性强奸幻想改写为女性借助语言交流、抵制性侵的反强奸幻想,同时也反讽地展现了语言之于女性现实困境的有限性。另一方面,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英美图书市场的小波折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二次女性主义内部的观点论战存在一定关联。

  • 标签: 《强奸幻想》 阿特伍德 反强奸幻想 第二次女性主义思潮
  • 简介:<正>莫泊桑(1850——1893),这个被誉为“短篇之王”的文坛流星,虽然在文坛上痛苦地一闪而过,然而这颗流星所放射的光却是那样的耀眼。如果我们对其中短篇小说作一整体考察,就会发现其中潜藏着一个独特的情韵系统,即“悲怆而凄然”。然而,在我们体味到这一情韵时,不禁要思索:在莫泊桑的小说里为何见不着明快乐观的基调呢?为何作家的字字珠玑却谱就为一种悲怆凄然的情韵呢?笔者拟在本文中对这种情韵及其成因作一探讨。在莫泊桑中短篇小说中,抗战激情与伤感,小人物的痛苦,金钱社会里人情世态的变异,爱情婚娴的畸型、幻灭等等,令读者心中感到一种抑郁。似乎可以这样认为,在其作品中,凄然与得意,悲与喜相交相融,而以凄然,悲泣占据情感领域,形成一股巨大的情感上的冲击波。由此,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情韵便由其情感领域中的几种情绪元素总构为一个“悲怆而凄然”的系统。而构成这一情韵

  • 标签: 小人物 中短篇小说 作品 人情世态 莫泊桑 爱情婚姻
  • 简介:主体的时间性是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式主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批评界鲜少关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拉康早期论述时间问题的代表作《逻辑时间与预期确定性的判定:一种新的诡辩》,一方面说明主体的时间性的内涵和特点以及逻辑时间对群体中的主体生成所发生的建构作用,另一方面结合史实阐明主体的系统性误认与群体逻辑之间的必然关联,进而彰显拉康对社会现实的忧思与批判。

  • 标签: 逻辑时间 “我”之生成 群体逻辑 系统性误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