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通过梳理、评介斯洛文尼亚学者齐泽克著述的中文翻译以及研究情况,试图呈现国内齐泽克研究的基本面貌和研究重点的转变: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代表人物,到拉康思想的继承人,再到当代资本主义的无情批判者。中国学者们不断调整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从而趋向齐泽克的过程,也正是他们汲取齐泽克的理论成果来应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诸种问题的过程。齐泽克是“不能被整除的剩余物”,那个被整除的幻象挤压掉的余数/冗余物,才是批判性揭示社会现实的裂隙所在,是未来原创性思考诞生的母体(Matrix)。讨论他的著作在中文世界的传播、接受以及研究情况,亦是国内学界在“理论之后”的平淡时刻里,再度反思与探讨当代西方批判理论的一个契机。
简介:<正>1909年9月9日的“布雷齐亚岗哨”激动地报导说:我们在布雷齐亚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连大型汽车竞赛时的情景也不能与之相比,来自威尼斯、利古里亚、匹埃蒙、托斯卡那,直至远自那不勒斯的外乡人,来自法国、英国、美国的来宾们云集在我们的广场上,我们的旅馆里,塞满了一切边角的私人住房。所有价格大大上涨;没有足够的交通工具供观光;飞机场上的餐馆可以为两千人提供出色的服务,在这成千上万人面前却无能为力了,不得不出动军队来维持小吃部的秩序;在那些廉价购物的广场上每天有五万人站着。当我的两位朋友和我读到这个消息时,我们同时获得了勇气和担忧。勇气,因为在这种挤得要命的地方,民主空气十分浓郁;倘若根本没有位置,也就不必费心去找。担忧、担心意大利对这类活动
简介:《崩溃》是尼日利亚裔美国作家齐诺瓦·阿切比小说创作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一个具体非洲人的奋斗历程和命运悲剧,展现殖民者进入非洲前后的独特社会现实。他以冷峻的写实笔法描写了大量非洲传统的民间习俗,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幅独特的民族民俗风情画。这些描写既是小说人物成长和性格塑造的典型环境,更是小说独特主题表现及其价值意义体现的基础。小说表现了本民族传统民俗文化与殖民文化的矛盾与冲突:神性与人性的冲突、野蛮与文明的冲突、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冲突。小说中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社会苦难、社会凝聚力与作者出神入化的叙事技巧构成了珠联璧合的极致。奥孔克沃这一悲剧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揭示了落后、野蛮、非人性的民俗文化在文明的现代文化面前崩溃的必然性,文明取代野蛮、进步战胜落后的不可抗拒性,一切个人逆潮流的努力都必将是悲剧性的。他的悲剧不是个人性格的悲剧,而是社会、时代和民族的悲剧,奥孔克沃之死象征着本民族中野蛮民间习俗文化的终结,隐喻着一个新的文明时代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