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与批评最为活跃的上世纪80年代,浙江文坛的人物也头角峥嵘地出现在当时重要的作家和批评家谱系当中。李庆西先生即以其敏锐独到的见地、颇为宽博的学养背景、自觉的评论文体意识,在那一代文学批评家中堪据实力派的一席,他亲历了1984年寻根派的“杭州会议”,参与策划出版了十数位当年一线青年评论家的批评丛书“新人文论”,参与了“新笔记小说”的写作实践……他以及当时诸如李杭育等的存在,还有当年浙江作家组织、文学期刊、文学出版的积极参与精神,证明了浙江文学力量汇入中国文学总体构架的途径与可能性——这对当下仍不乏启迪。2005年岁末,我们做了关于“新时期文学”的专题访谈。由于版面篇幅所限,将分作两期刊载。感谢浙江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王稷频小姐的参与,稿子由她最终整理成文。本文整理后未经庆西先生审阅,特此说明。
简介:不如我们来谈谈天气。岭南的秋冬,一场风雨一场秋,最后,一雨入冬。这才真冷了,湿漉漉地冷,穿多少都没有用,正洗着热水澡忽然变成冷水那种状况,短则一两周长则一个月,通常是冬至或者春节前后,冷到彻骨,没处躲没处藏。没有暖气这回事。湿度高又气温低,街外处处水花四溅,屋内冷雨敲窗滴答淅沥不停,所有的菜出锅就迅速冰凉。这该是打边炉的时候了。按说正确写法是“打甂炉”,但还是俗写吧,你让一百个老广写给你看,九十九个半会给你写成“打边炉”。弄个炭炉架个锅,人在炉边,站着开吃——为啥不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