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马卡宁的《审讯桌》是一部具有反乌托邦特征的小说,作家通过对“桌子”这一审讯道具的各种象征性拓展,通过对历史、现实与幻想相互叠加的反乌托邦立体艺术世界的构建,为我们揭示了个体始终置身于无所不在的集体“审讯”之中的悲剧性处境。

  • 标签: 审讯桌 反乌托邦 集体 个体
  • 简介:果戈理历来被认为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自然派”的开创者,但综观果戈理的全部创作便会发现,其美学特征实为古典主义,具体表现在其创作理念上的东方式的自然观、古罗马的艺术观,中世纪的宗教观。

  • 标签: 美学特征 古典主义 果戈理 试析 批判现实主义 创作理念
  • 简介:ВЫТЫ都是第二人称代词。前者表示尊敬,译为您;后者用于对亲近的人,也用作粗鲁,亲昵的称呼,译为你。这两个普普通通的人称代词,统治并制约着交际语言的各个层次。只有掌握了它们的正确用法,才能使人们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这里,我们从语用学角度简单地谈一下这两个人称代词的用法。一、用ВЫТЫ做称呼语的历史回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俄罗斯人之间都是以ТЫ相称,不分亲疏、等级长幼。这体现在童话中,对沙皇、上帝大主教的祷告辞中。只是在18世纪,当彼得一世在俄罗斯强制推行欧洲的礼貌语言和文明行为时,俄语中才出现ВЫ这一称呼语。起初,那些高官贵族用ВЫ来称呼与自己关系疏远社会地位低下的人,而不用ТЫ。用ВЫ称呼关系近或年龄大的人(父母、亲戚等),盛行于19世纪。当时,ВЫ用于有礼貌地称呼陌生人和不太熟悉的人,在正式场合,用于称呼年龄地位跟自己相当的人,而用ТЫ称呼则显得态度温和和友好一些。例如:Зачеммыперешлина《ты》ЗаэтонамиперепалоНагрошлюбвиипростотыАчтотоглавноепропало(Б.Окуджав...

  • 标签: 俄语里 浅谈俄语
  • 简介:俄罗斯学者普洛普在童话故事中发现了不变的"功能"项,格雷马斯将"功能"项(即行动元)结构,形成了行动元模型,即符号矩阵。在长篇叙事文本(如长篇小说)中,宏观的符号矩阵不能解释各章节局部情节冲突的意义生成过程,所以局部情节的意义生成有赖于下级符号矩阵的建立,由此构成符号矩阵的层级结构。符号矩阵层级结构中的行动元遵循三条规律:一,部分行动元被继承,其余行动元被置换;二,符号矩阵左右两列的行动元不能交换位置,体现了作者价值判断的连贯性;三,符号矩阵上下两排的行动元可以交换位置,体现作者在处理局部故事情节时注意焦点的转换。相同位置的行动元,可能不属于同一语义范畴,但只要它们在符号矩阵的四个行动元组成的系统中具有同样的功能,语义特征上的差异可以忽略。

  • 标签: 普洛普 格雷马斯 符号矩阵 行动元 索绪尔 雅各布逊
  • 简介:布尔加科夫是苏联文学史上重要的小说家、剧作家。他一生命运多舛。在他传奇性的一生中有一点值得人们注意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那就是他斯大林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多少为他的命运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30-40年代的苏联,许多作家的命运都与斯大林有直接或间接...

  • 标签: 布尔加科夫 斯大林 莫斯科 剧本 作家 卢那察尔斯基
  • 简介:俄罗斯著名作家阿斯塔菲耶夫在1992至1994.年间发表了一本“关于士兵的长篇小说”。小说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鬼坑》第二部《滩头阵地》分剐于1992年1994年发表于《新世界》杂志10-12期。作者因此于1997年被授予俄罗斯国家奖金。作者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重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局部情景。作品无论是在人物形象、主题还是在思想内容方面都作了大胆突破,对战争进行了“另外一种描写”。这部讲述“自己的战争”的小说发表后在批评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 标签: 《该诅咒的和该杀死的》 小说故事 维·阿斯塔菲耶夫 文学作品 俄罗斯
  • 简介:<正>刚刚读完《我的骏马奔驰》(载《苏联文学》1986年第1期,作者:鲍·瓦西里耶夫)。这个中篇是作者自身的回顾。他是从童年开始叙述的,并没有严格按流逝的时空不漏的写下去,结构相当自由,如行云流水。然而是一篇可读的小说。这里几乎凝聚了作者一生的思考。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作者成为

  • 标签: 瓦西里耶夫 苏联文学 文学作品 作家 作者 结构相
  • 简介:<正>一生躲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让自己的喷嚏吓死了的切尔维亚柯夫,沙皇制度的义务卫道士普里希别夫,嫁给什么男人就跟什么男人学舌的奥莲卡,看人下菜碟的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一提起契诃夫的名字,这些人物就会最先跳到我们眼前。而这些作品确实堪称世界文坛上的璀璨明珠,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但有一个事实却常被人们忽略,

  • 标签: 契诃夫小说 作品 戏剧冲突 短篇小说 卫道士 情节淡化
  • 简介:《大师玛格丽特》是布尔加科夫文学创作中最具代表性、总结性的作品。小说中那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那对人性善的固守与诠释,那不肯就俗、坚守着本真的美学理想,都从那既神奇如天马行空,又古朴似“伊甸园”清流般的话语叙述中,从现实、神话与历史的三维时空的建构中清晰地表现出来。

  • 标签: 《大师和玛格丽特》 文本解读 神话 历史 布尔加科夫 文学创作
  • 简介:本文对伊·巴别尔(1894-1940)进行研究探讨。与以往从种族、语言和心理层面认为他是《骑兵军团》《奥德萨的故事》作者的外国作家,进而对这位讲俄语的犹太作家提出相应的传统观点不同,本文认为这些书突现了伊萨阿克·巴别尔精通于跨文本创作的才能。相应地,本文针对巴别尔带有文学

  • 标签: 巴别尔 小说 俄国 艺术风格 妓女题材
  • 简介:本文尝试对施佩特雅各布森的学术渊源进行对比研究,从诗性功能思想、言语交际理论形式论三个方面进行探析。两人均强调艺术文本的诗性功能主导,并对言语交际的不同功能进行了区分。相对于雅各布森对形式论的偏爱,施佩特尤为关注艺术文本中“作者的声音”。两人在诗性功能言语交际上的相似看法,体现了学术思想的传承共鸣。两人在形式论上的彼此相左,凸显了各自不同的研究路径。

  • 标签: 施佩特 雅各布森 诗性功能 言语交际 形式论
  • 简介:作为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阿列克西耶维奇的创作一直倍受争议。就其写作方式,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与评价。本文认为,阿列克西耶维奇的写作既是面向大众的,又是书写大众的,而面向大众与书写大众的方式也是大众的。因此,我们有理由说,阿列克西耶维奇的写作是大众的写作。

  • 标签: 阿列克西耶维奇 大众化写作 写作对象 写作内容 写作方式
  • 简介:马雅可夫斯基何以被偶像蓝英年我知道马雅可夫斯基的同时便知道斯大林对他的评语:“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们苏维按时代最优秀的、最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我也读过一些,有的喜欢,如《开会迷》、《好》、《苏联护照》等,有的长诗,象《穿裤子的云》、《一...

  • 标签: 马雅可夫斯基 斯大林 阿格拉 帕斯捷尔纳克 普里马科夫 布哈林
  • 简介:论苏联文学的泛政治发展倾向刘鸿武,苏洁在20世纪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十月革命后诞生的苏联文学,在许多方面都是较为独特的,尤其是它与苏联政治的那种超乎寻常的特殊关系,历来为人们普遍关注。这种关系,总体上说是一种政治深深制约影响文学,而文学则从属服务于政...

  • 标签: 苏联文学史 泛政治化 国家政治 十月革命 俄国文学 苏联政治
  • 简介:2000年是苏联大诗人特瓦尔多夫斯基诞辰90周年,2001年是他逝世30周年。我想起前年在他的家乡和他的弟弟及诸多乡民会晤的情景,想起他们对中国的兴趣、关心与问候。

  • 标签: 苏联 诗人 特瓦尔多夫斯基 威列依斯基 绘画艺术
  • 简介:本文旨在对当下俄罗斯文化状况予以透析,将文学视为建立个人和社会纵向关联的独特文化密码载体予以考量。在回溯近现代居于文化中心地位的俄罗斯及苏联文学的重要社会价值及功能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趋于娱乐性,丧失历史坐标功能的当代俄罗斯文学的现状与发展远景。

  • 标签: 当代文学 俄罗斯民族思想 文学中心性 苏联神话体系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 简介:莫斯科一塔尔图学派代表人物尤里·洛特曼在意指过程的模式方面为符号学研究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本文简要介绍符号学家洛特曼提出的意指过程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1)代码复数原则;(2)不相容或不可译原则;(3)自我交际原则;(4)符号继承原则;(5)符号域原则。

  • 标签: 洛特曼 遗产 意指过程模式化 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