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近阶段,白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密。20年来,两国的外交关系推动实现了不少方案,这对于我国人民认识和了解中国,对于白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以及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等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因此,每本介绍中国现实的书,都像托济克主编的新的政论文集《白俄罗斯人看中国》(编者为著名女记者,白俄电报通讯出版社观察员,“白俄罗斯—中国”协会副主席安娜·格里什克维奇)一样,备受关注。

  • 标签: 中国 白俄罗斯 外交关系 经济发展 俄罗斯人 女记者
  • 简介:普希金出生在都市世界,对都市世界有着天生的依赖,诗人天性又让他与自然世界有着不解的缘分。都市/自然的对立构建起普希金生命的张力:入世/出世;也造就了普希金作品的张力:回归自然,返回都市。在普希金的笔下,都市/自然的矛盾主要体现了专制/自由的矛盾,它属于人与人的关系范畴,而非人与自然的关系范畴,所以普希金对自然的回归没有西欧浪漫主义者那么彻底、坚决和自觉。不过,普希金对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动机和结果的质疑更真实地预见了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命困境。

  • 标签: 普希金 都市世界 自然世界 永恒矛盾
  • 简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各以其自身的演剧风格形成了并行于世的三大演剧体系。既往的研究侧重对三大演剧体系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进行分析。本文则从符号学角度对三大演剧体系进行尝试性解读;从三大演剧体系的主要特征入手,结合符号的能指、所指关系,分析三大演剧体系舞台符号能指、所指离合的不同特征,并进而结合文化符号学的视角,分析三大演剧体系的交流融通。

  • 标签: 三大演剧体系 符号学 能指所指关系 文化符号学
  • 简介: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曾经被列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经典作品,作家因此而得了苏联最高奖列宁奖。从80年代后期开始,苏联的普通读者和评论家对这部作品多有疑问责难。当时苏联的各种媒体披露出集体化运动和消灭富农过程中大量骇人听闻事实。由此引发了对《被开垦...

  • 标签: 《被开垦的处女地》 肖洛霍夫 集体化运动 斯大林 《静静的顿河》 俄罗斯文学
  • 简介:自然与风景描写在屠格涅夫小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辅助阐明作品的思想内容,奠定作品的基本氛围,烘托人物的情感与个性,而且在屠格涅夫的人格意识中具有某种命定或先在的蕴涵:它们引发的不仅仅是美好与和谐,还有冥想、恐惧、灵魂的颤抖和对永恒与死亡的思索。它们并非只是作为文学创作的技术手段而存在,而是具有某种哲学层面的形而上思考和本体论意义。这其中既蕴涵了作者的人格之谜,也显示出屠格涅夫欲通过自身生活和文学创作对人类生存状态进行价值思考和本体追问的可贵勇气。

  • 标签: 屠格涅夫 本体论 角色转换 意义 恐惧 期望
  • 简介:列维坦是公认的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风景画大师。作为能引起人们“诗意情绪”的画家,大自然在画家的创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宽广的河流、姿态万千的树林、瞬息万变的天空、静穆的教堂和墓地——典型的俄罗斯自然景色给画家带来无穷的艺术灵感。在一幅幅风景画里,列维坦不仅把俄罗斯大自然描绘得出神入化,而且在其中注入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体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自然观。

  • 标签: 列维坦 风景画 生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