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与概念界定的标识,对特定的民族所具备的“软实力”有着普遍性和统摄性的核心作用。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和中国社会转型的现阶段,人类社会正走向多元共生、开放、回应、同构与共赢的大趋势。而当代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烙上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印记。但艺术教育的发展如何回应这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对如何承载中国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历史责任的探究,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对于民族文化的价值的精髓的坚守,既是中国艺术教育改革发展、培养“创新艺术人才”的基础,同时也是高等艺术教育必须肩负的历史重任。
简介:2014年10月16日-17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欧盟国家文化机构合作组织(EUNIC)及罗马尼亚文化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欧文化对话”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来自中国与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法国、爱尔兰、英国等欧盟国家数十位专家学者、艺术家和欧盟各国驻罗马尼亚使馆和文化机构的代表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动。欧盟驻罗使节、中国驻罗大使霍玉珍、文化参赞闫建武、欧盟文化中心合作组织主席伦贝等应邀出席开幕式。罗马尼亚议会众议长瓦列留·兹格内亚、罗马尼亚文化院主席利连·扎姆菲罗尤、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欧盟合作组织主席任安莉为活动致辞。
简介:判定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是主体性,即从事自由自觉的活动。人工智能将给美学带来革命性挑战,原有审美观念和认知将会瓦解,新的美学体系与形态将会产生。如何有效言说人工智能审美,将是美学面临的挑战。人类审美面临存在的合法性危机。作为技术工具的人工智能可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艺术语言,丰富艺术表现手段,产生新的艺术形态。美学可借此总结新的形式规律,重思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重思艺术的核心问题。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是一种程序运算,技术理性乃其思维本质。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是符号的自我组合与增生,本质是模拟,是一种相似性写作。人工智能艺术的出现,将冲击归属权、天才观等观念,伦理学将成为维护人类艺术的价值支撑。
简介:2011年9月4日,《军旅美术家的摇篮——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师生作品展》于中国美术馆展出,展出包括了中国画、油画、版画、舞美设计等四个专业在内的优秀作品,其中有该系师生担负创作的13幅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和获得全国全军美术作品展的金银奖作品,以及现任教员、离退休教员和历届毕业学员的优秀作品。展览展示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成立30多年来的美术教育和创作成果,显示出历届军艺美术系师生坚持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创作军事题材艺术精品的努力。展览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在这个展览的基础上,11月14日,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举办了军艺美术系师生作品观摩展及“军旅美术研讨会”,诸多美术家和美术评论家出席了观摩展并参与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