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亨德瓦塞(1928—2000)是奥地利维也纳精干线条的青春派现代艺术家,他的绘画作品的表现手法与儿童艺术在符号运用、色彩表达、空间感知三方面的艺术表达有许多相似之处。亨氏创造性地运用螺旋线来构成画面,表达不同的艺术情感,儿童也会本能地运用手臂画圆圈,用螺旋符号来表达不同的物体。在色彩表达方面,亨氏凭借本能来使用颜色,擅长运用密集、光芒四射的颜色来增加螺旋符号的运动效果,这同儿童萌芽期的色彩感知特征高度一致。在空间感知方面,亨氏的艺术创作也体现了与儿童相似的表达。在亨氏画面多以俯视的视角描绘对象,还运用重叠的手法,这与写实期的儿童对空间感知方式是类似的。亨德瓦塞在饱览万千世界后保持人性的本能直觉,竭力回溯到儿童般的纯真艺术表达,可以说,正因为亨德瓦塞的作品和儿童艺术具有颇多共性,通过对其作品的体认和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美术形式语言的感知,形成自我表达的艺术自觉。
简介:在北洋政府过渡到中华民国期间,北京,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政治首都位置,它在1928年国民党北伐成功后,却面临中华民国正式定都南京的困境。北京失去首都的位置,独立报人成舍我在北京创办的《世界画报》(1925—1936),却仍然在北京继续发行,它虽然是以注重大众娱乐文化的新兴报纸,但是,其中关于科技革新视慌文化的"飞行论述"却富合现代化思维。本文以汉学家冯克(FrankDikotter)探讨"权力""知识"和新文化史的角度,以及文学理论家史书美提出"半殖民主义"的视角,检视《世界画报》中关于飞行图像表征的现代化符号:从飞船科技驾驭全球的文化地理想象、飞行展示的全球化指涉、现代新奇事物的西方洋货、"航空建国"的军事科技需求,以及发行"航空致富"的航空奖券等画报内容,探讨"飞行论述"满足大众对科技、时髦洋玩意儿和新奇事物的欲望,并成为半殖民地中国去窥探、模拟和仿效西方的媒介,以及传播西方现代化的表征方式。
简介:张绍敦,一个来自新疆的青年画家,刚刚参加完中央美院第10届油画研修班毕业展,又在国际艺苑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他虽然还没有多大的知名度,但他的作品已经展示出一种相当明显的个人风格。而对于一个画家来说,风格的出现,正是其走向成熟的标志。就风格而言,张绍敦的油画带着很强的“写意”色彩。他画得总是那么简洁、明快、流畅,只提纲挈领,绝不面面俱到。他常常像一个善于运用休止符的作曲家,从不画满、画腻、画够,而总是画到一定程度即嘎然而止,很少拖泥带水,层层叠叠,画个没完没了。甚至常能在一种“似未完成”的“省略”中实现一种艺术的完整性。这就需要一种以少胜多的功力,需要对物象具有一种很强的艺术概括力。张绍敦的画,不仅善于运用简炼的笔意,还喜欢用简化的色彩,甚至只用黑白灰来表现对象。这就不能不使我们联想到他的审美趣味与传统水墨画的联系。无论他是否有意向传统艺术汲取营养,我们都可以说,他的画与传统艺术保持着某种血脉关系。但他又不是简单地、表面地模仿传统,而是在油画这种来自西方的媒材中十分自然地渗透着传统艺术的某些因素和趣味,从而使他的画呈现出传统绘画中所特有的一种“笔情墨趣”。张绍敦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