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7-18世纪意大利古典歌曲是人类声乐艺术宝库中经典之作,是作为学习美声唱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训练基石,还是古今中外歌唱家喜爱的演唱曲目及人们喜闻乐见的声乐作品,更被世界各国音乐院校列入声乐专业的必修课程并所重视,本文从美声唱法的技术要求方面阐述意大利古典歌曲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性。

  • 标签: 古典歌曲 呼吸 共鸣 音色 歌唱
  • 简介:<正>清代及民国间所修的台湾方志中,记载了一些台岛民间演剧的具体情状,对研究中国民间戏剧文化以及闽台地区民间宗教与演剧活动的关系,具有参考意义。故本文选出部分材料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释。一岁时民俗及一般风习中的演剧活动民国三十九年铅印十卷本《台湾省通志稿》"娱乐"条云:"台俗,

  • 标签: 演剧史 演剧活动 民间戏剧 志稿 岁时民俗 民间宗教
  • 简介:清代是我国方志编修的鼎盛时期,清代也是外来洋琴与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融合发展的主要时期。汇辑、考释清代方志所见洋琴资料,为中国扬琴的史料建设提供更多的信史依据;笔者通过与同时期相关诗文资料的对比研究,从文献学与音乐学相结合的角度,认识、揭示中国扬琴的独特发展轨迹。考释所涉清代方志有四:《澳门记略》、《香山县志》、《厦门志》、《钦定皇舆西域图志》;旁及《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记》、《蜃楼志》、《常税则例》、《异域琐谈》、《西陲总统事略》并诗文资料若干。

  • 标签: 清代方志 洋琴 史料考述 《澳门记略》 《香山县志》 《厦门志》
  • 简介:回顾中国20世纪戏剧艺术发展史,焦菊隐这个名字不像梅兰芳、老舍、曹禺为大众熟知,但他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成就却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以非凡的智慧与才华,为中华民族创立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演剧学派,他是中国戏剧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他年仅26岁,即参与创办了在当时堪为新型的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并担任第一任校长,为中国京剧艺术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

  • 标签: 戏剧文化 民族特色 焦菊隐 艺术发展史 中国 艺术成就
  • 简介:放马滩简《日书》乙种编号为179—205的竹简中有一段讲十二钟律的文字,校读如下:黄钟下生林钟;林钟生大簇;大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毋(无)射.【毋(无)射生中吕。】

  • 标签: 补说 律法 《日书》
  • 简介:商周时期的求雨和祭祖仪式,常用乐器演奏来助祭,乐器演奏成为信仰与行为之间的媒介。在求雨仪式中,乐器兼具法器功能。是助巫通神的工具和手段。在祭祖仪式中。乐器演奏具有娱神、娱人、人神共乐和人神沟通的作用。

  • 标签: 甲骨文 金文 乐器 求雨 祭祖
  • 简介:文章以明代音乐图谱文献及相关传统音乐遗存为基础,从音乐实践角度探讨当时工尺谱唱名体系的应用特点。通过对相关乐器音位及雅乐与俗乐曲谱的分析梳理,认为完善自宋代的以“合”为调首配黄钟的固定工尺唱名体系,在明代仍见施用;同时,以“尺”为调首的工尺唱名系统,则以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始终贯穿于明代俗乐发展之中。明代俗乐实践中所用工尺唱名的主体,是以“正宫调(五字调)调名系统”为基础的固定唱名。工尺谱在发展历程中对不同唱名及调名体系的选择,是以其相应的主流乐器机制和音乐实践需要为基础和支撑的。

  • 标签: 工尺谱 工尺七调 固定调唱名 首调唱名 古谱解读 明代音乐
  • 简介:人物:赵简子、东郭先生、中山狼、众兵丁序幕伴唱:乱石蒿草,群狼欢跳。行人稀少,妇孺悲号。[中山狼边唱边舞上。中山狼:(唱)野心狂,凶残之中藏奸狡。

  • 标签: 赵简子 满腹文章 群狼 你我 醉梦 悲嚎
  • 简介:以1949年为时间界限,之前,中国二胡界就有“南陆北蒋”之说;之后,于1954年,“蒋派”一说由南派二胡奠基人陆修棠教授正式提出。“‘蒋派’二胡艺术特征研究”通过四篇系列性论文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和梳理蒋风的二胡艺术特征。该系列论文从2004年动笔,最初是笔者受约为中国音乐学院建院40周年院庆日而作,也是为“蒋派”二胡50周年问世日而作;后来,笔者又被邀请担任蒋风研究所名誉所长。更觉有义务或责任作一系统研究。现借蒋先生诞辰百年之际,将此文公开发表,以表达笔者对蒋先生敬佩之情和对挚友蒋小风(蒋先生之长子)、蒋巽风(蒋先生次子)两先生的深厚友情。

  • 标签: 蒋风之 “蒋派” 二胡艺术特征 时代性 系统性 创作性
  • 简介:爱因斯坦在普朗克六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的讲话中说,科学庙堂里有三种人:第一种,是科学给他们以超平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科学是他们自己的特殊娱乐,他们在这种娱乐中寻求生动活泼的经验和雄心壮志的满足;第二种,是把他们的脑力产物奉献在祭坛上,为的是纯粹功利的目的;第三种,是相当怪僻、沉默寡言和孤独的人……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们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

  • 标签: 映象 爱因斯坦 日常生活 科学 普朗克 娱乐
  • 简介:程懋筠先生(1900—1957)是我国近现代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指挥及声乐艺术表演家,在多个领域中对当时的音乐界及社会产生过一定影响。在20世纪30年代主持“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时,对音乐教育事业有着热忱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音教会”在他的领导下,创办了当时惟一的官办音乐刊物《音乐教育》月刊,并设立了管弦乐队、合唱队,举办了音乐教师补习班。

  • 标签: 程懋筠 《音乐教育》杂志 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 “音教会”
  • 简介:王光祈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将近半个世纪了。最近四川音乐学院修建了光祈墓碑亭,并整理、研究他的音乐论著,以这些活动来纪念这位具有爱国思想的社会活动家和卓有成就的音乐家,我认为这些都是值得称道的。我的这篇短文,就是应四川音乐学院学报所嘱而写,藉以表示我对老友的怀念。

  • 标签: 王光祈 四川音乐学院 和卓 少年中国学会 北大校长 五四运动时期
  • 简介:侯作吾先生属于川派琴家,与他同时期的川派琴家还有裴铁侠、龙琴舫、喻绍泽、顾梅羹等人。川派古琴源远流长,如果说《礼记》《琴操》《孝经》《尔雅》中关于伏羲制琴的记载还只是一种美好的传说,那么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琴家赵耶利关于“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峻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时俊”的评论,就是川派古琴已然出现的明证。所谓“蜀声峻急”,是指右手指力饱满,弹弦时开合有度,琴声雄浑而不燥不涩;左手指位细腻,按弦时收放自如,大气磅礴而又不偏不倚。到了清代后期,因为著名琴家张孔山的横空出世,以及其后一大批琴人的孜孜以求,川派古琴逐渐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古琴流派。

  • 标签: 侯作吾 川派琴家 古琴
  • 简介:郭嘉特先生是香港演艺学院的键盘系主任,不单是香港名师.还在欧洲、美国、澳洲、中国担任客座教授或开设国际大师班课程。他在罗马、维达·莫塔、吉娜·巴考厄等重大国际钢琴比赛担任评委,并与世界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共同合作登台演出。作为一位极负盛名的钢琴教授,郭嘉特先生却非常谦虚、温和.总是带着友善的微笑面对所有的人。这次在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厦门)的自由活动时间里,当我和朱贤杰表示想访谈他时.他很委婉地表示自己也没有什么。

  • 标签: 中国国际钢琴比赛 自由活动时间 客座教授 系主任 大师班 音乐家
  • 简介:<正>萧淑娴先生于一九○五年四月九日生于天津。萧家是广东香山县(后改为中山县)人,与孙中山先生同乡,又为世交,而且曾经同时在澳门居住,因之两家非常亲近。萧先生的父亲萧伯林就是受了孙中山的影响,才去香港

  • 标签: 孙中山 澳门 香港 祖国 萧友梅 教授
  • 简介:<正>近年来有一种可喜的现象,有些报刊经常介绍一些国家的情况,兼及它的历史文化以至我国人民与该国人民的文化交流等等,这对加强各国人民的友谊是大有好处的。我因此想起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的王光祈先生。他为促进中国人民与德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做了不少有益

  • 标签: 三十年代 中国人民 毛泽东 专科学校 王光祈 友谊
  • 简介:<正>齐尔品先生逝世是在中国刚刚打倒“四人帮”以后。他是一位热爱中国,热爱中国音乐的西方作曲家。他曾经想定居中国,曾经拜齐如山先生为师甚至为义父。然而大动乱的年代,他不可能如愿以偿,留居中国,不得不在日本侵略中国以前离开中国。从此

  • 标签: 四人帮 周年纪念 中国音乐 侵略中国 中国风格 日本作曲家
  • 简介:<正>想起范继森先生,眼前马上浮现出他那副亲切友好的笑容来,范先生给我的印象是很难忘的。我在1945年春考入当时在重庆松林冈的“国立音乐院”分院。很幸运,夏天就有一个机会让我参加学校在北碚举行的音乐会,担任独唱节目。刚入学校不久,人生地疏,我正为找不到钢琴伴奏而发愁时,范先生却主动对我说:“我来给你弹伴奏”。范先生是一位教授,我是一个刚入学的新生,我根本不敢想象能请到他来给我伴奏。可是他说这话的时候是那么

  • 标签: 节奏 国立音乐院 钢琴伴奏 音乐会 学校 新生
  • 简介:最初遇见古斯塔夫·阿林克(GustavAlink)先生,是在厦门宏泰音乐厅的休息室。与其他观察家和评论家一起,他也是“第五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的特邀嘉宾。比赛休息时,来宾们边喝咖啡,边谈论选手的演奏。选手们来自寸‘多个国家,对他们的背景情况总有不清楚的时候。这时,

  • 标签: 中国国际钢琴比赛 古斯塔夫 音乐厅 评论家 休息 选手
  • 简介:周小燕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她的录音活动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百代、大中华等公司都曾录制唱片,出国学习后,根据文献记载,也曾在欧洲录音并出版唱片。新中国成立后,周小燕积极投入高等音乐教育事业,在繁忙的社会活动、行政工作与教学演出之外,还录制了一批唱片。这批珍贵的历史音频资料为我们较为全面地了解并研究作为表演艺术家的周小燕,提供了重要的原始文本。文章通过对周小燕历史音频文献(1948~1959)的搜集、梳理与考据,从历史音频文献本体特征出发,对周小燕的表演艺术发展与成就做出分析,同时也分享在音乐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史、风格史、技术史研究方面的一些思考,并由此探索适合音乐表演艺术规律的研究方法的新视野。

  • 标签: 历史音频 表演史 周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