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歌作为京族口传心授、经久流传的民族文化内核,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历久弥新的固守传承,还是与时俱进的交融创新,其所呈现的都是京族人民寄托宗教信仰、表达思想感情、描绘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真。以田野采集的民歌资料为分析对象,通过词体阐述、旋律解析、词曲同步三个层面,相对系统地对京族音乐进行探析和阐释,有利于进一步发掘和分析出其音乐文化内涵。

  • 标签: 京族民歌 形态分析 词体阐述 旋律解析 词曲同步
  • 简介:声乐、作为人声唱出带有语言的音乐、从远古的“杭唷、杭唷”、到当今声乐技巧的高度发挥,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声态万千。在人类歌唱艺术的不断实践中,创造了无数浸透与震撼人心的声乐形态,并在理论的实践中去概括分析和不断完善它的表现,这样就有了声乐形态的创建。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声乐形态的理论构架。

  • 标签: 声乐技巧 形态学 审美形态 构架 人声 歌唱艺术
  • 简介: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毛南族的傩舞文化,其本身具有极具特色且高辨识度的文化品格,并且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文化生态艺术形式。如今,广西毛南族作为傩舞的传承地来说,至今还保留着大量的傩仪文化,毛南族人民对大自然有着十分崇敬的感情,同时还拥有着独有的原生态肢体语言。本文针对广西毛南族傩舞的历史变迁与舞蹈形态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笔者对毛南族傩舞的理解来进一步探究傩舞艺术形态的成因。

  • 标签: 广西毛南族 舞蹈历史 舞蹈形态
  • 简介:自上世纪初王国维先生将中国古代戏剧研究真正引入学术殿堂以来,追本溯源、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国古代戏剧的艺术特性和源流演变,解码戏剧艺术形态独特魅力和审美价值,透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情思和审美心理,启迪当下戏剧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发展,成为了近百年来历代中国戏剧研究者共同的学术诉求。

  • 标签: 中国戏剧 学术思想 古代戏剧 戏剧研究 中山大学 形态学
  • 简介: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璀璨的文化艺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最高水平。中原民间歌舞艺术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而且以内涵丰富、种类繁多著称。从远古的“葛天氏之乐”,到汉唐“踏歌”、宋元“舞队”直到今天依旧活跃在民间的“灯歌”“盘鼓”,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几乎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出现了典型的融歌舞为一体,乐舞为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它们贯穿在中原民间音乐形成发展的全过程,给我们勾勒出中原民间音乐发展的独特线条。

  • 标签: 中原 民间歌舞 历史形态 当代发展
  • 简介:我打算从这一观点开始今天的讲座:音乐是一种历史学科的实践活动,它的研究对象是音乐。因此我必须首先谈谈历史。作为准备工作,我想我应该弄清楚英文中的“history”是怎样译成中文的。我去问我的中国学生徐英迈(译音),他告诉我这个词在中文里叫“历史”,...

  • 标签: 音乐历史 艺术音乐 音乐学家 古典主义 爵士乐 音乐史
  • 简介:通过对西方民族音乐相关历史研究方法的梳理,可以说明进化论、实证主义、阐释先后对民族音乐产生的影响。与笔者提出的在历史过程中阐释音乐文化现象的观点相吻合,口述历史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今音乐文化的存在状态和延续原因,亦可将现今音乐研究中似乎已成为常识的概念放置在历史过程中重新加以反思。

  • 标签: 历史研究 重构与阐释 主观与客观 口述历史
  • 简介:戏曲文学批评的现代化体系构建是伴随着戏曲文献、唱演、美学批评和传播接受等诸多方面深入展开下的必然产物。李志远新著《中国古代戏曲批评形态研究》依次通过对形态构成、文献整理、思维特征、批评美学等不同专题展开论述,深入聚焦戏曲批评的潜在思维、诗性精神和美学意义等多种层面。某种程度来说,形态批评的研究可谓是批评的批评。

  • 标签: 中国古代戏曲 批评形态 曲学 评介 美学批评 思维特征
  • 简介:本文选取中世纪法国抒情诗体裁“破晓歌”作为研究对象。以历史为背景、以具体形态为现象,引出其体裁风格在后世作品中的遗存,阐发相关思考。提出判断破晓歌体裁的核心是“题旨”内涵,将其发展演变总结为饰变、量变、质变三个过程,并且认为音乐体裁的演变应符合“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道理。此外,提出对体裁风格遗留的“考古”可作为一套方法论加以体系化的完善,对早期体裁的研究有所帮助。通过本文的论述,可对中世纪的词乐关系、创作观念、精神思潮等做初步了解,进而为破晓歌更加细致的理论研究提供可能。

  • 标签: 中世纪 破晓歌 抒情诗 体裁 流变
  • 简介:中国传统音乐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门类,也是一种特定的研究对象范畴,无论从历时性或共时性角度看,该学科领域都存在着对方法论范式进行选择的不同的可能性。音乐(形态)分析、音乐学分析和民族音乐学分析(民族音乐的音乐文化分析)被视为可供中国传统音乐(含汉族传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研究者进行选择的三种典型的音乐分析范式,彼此之间存在共性、个性之分。其中,民族音乐学分析从理论和分析实践上假定并包括了其他两种分析范式的因素,对于不同范式分别强调的“形态、语义、语境”等符号学分支的学术观念给予了综合的应用,又根据传统音乐具有的“跨(异)族群一阶层”文化研究的性质,尤其强调了其中语境的因素。故而,民族音乐学分析是我们从事该类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应该首先予以考虑的一种分析思维和方法。

  • 标签: 音乐形态分析 音乐学分析 民族音乐学分析 传统音乐研究 “跨(异)族群-阶层”文化研究 方法论
  • 简介:本文对石磬这一音乐史中礼乐合一的乐器进行宏观考索.通过对石磬本体形态要素,即形制、纹饰、铭文、测音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各类石磬的形态特征、石磬形态的发展规律.

  • 标签: 乐器 石磬 形态 形制 纹饰 铭文
  • 简介:作为含有音乐与文学双重功能属性艺术样式的歌词,除具有诗歌的文学节奏形态外,同时又具有受旋律、曲式规范制约的音乐属性,形成歌词独特的结构方式和自身的节奏形态。佛朗西斯·古麦说过,感情必然促成节奏,节奏是一致唯一的永恒表现。歌词节奏不但受感情节奏的支配和语言节奏的制约,而且还要通过作曲家再度进行新的艺术形式的夸张、强化、升华、最终转化为音乐范畴的旋律节奏,这也就是把歌词称作音乐文学的症结。我们研究歌词节奏的形态和它的运动轨迹,是为了掌握和运用它的内在规律,有意识地、能动地为作曲家提供和丰富转化旋律节奏的基础,完成同一性的歌曲艺术形象。

  • 标签: 音乐文学 七言 声诗 弹歌 音乐属性 词体
  • 简介:丘鹤俦编写、1920年出版于香港的(第一集),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扬琴教材.在中西因素的结合和各方面历史环境的影响下,的面世有其必然性,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扬琴领域.在里,丘鹤俦首次总结提出了扬琴演奏的左右竹理论和"竹法十度"理论,为广东扬琴音乐的传统技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之后日益多样化的扬琴技巧发展提供了依据.中的练习曲对后人研究和学习地道的广东扬琴音乐加花规律提供了实物资料,使今天的广东扬琴音乐加花演奏有所依据.作为由中国人在中国编写的、从文字到谱式到思想等都完全是中国的传统样式的第一本扬琴教材,其本身就是扬琴中国化的最好体现.

  • 标签: 《琴学新编》 第一部扬琴教材 扬琴 扬琴演奏技法 扬琴练习曲 扬琴的中国化
  • 简介:是陈铭道先生于2003年完成的一部著作.该书为读者介绍了西方音乐历史、文献资料和写作的情况,时间跨度从音乐产生之初直到20世纪.此书可谓是对西方音乐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它的出版弥补了时下此类著述的不足.阅读此书,使笔者仿佛在一夜之间了解了西方音乐几百年的发展概况,在丰富自身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兼习了与此相关的外文,可以说一举多得、受益良多.

  • 标签: 陈铭道 《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史料 结构 学术观点 语言特点
  • 简介: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一位伟大的复调音乐大师,同时又是功能和声体系推向成熟阶段的奠基人,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从来都是纵横交融、相得益彰的。巴赫的旋律是在这两种体裁相辅相成的基础上升华出来的,本文所座巴赫旋律的不间断性与单纯性,巴赫旋律的和声内涵和巴赫的复调旋律与主调旋律三个方面,阐述巴赫旋律的各种基本形态

  • 标签: 巴赫 音乐作品研究 旋律 音乐形态 和声内涵
  • 简介:2004年11月初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的"中国当代音乐研究论坛"是参与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计划重点项目课题研究的全国知名学者及本院音乐教师的一次重要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论坛站在历史与未来的连接点上,回顾了音乐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音乐各分支学科研究的现状,并对中国当代音乐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作了前瞻性思考.

  • 标签: 中国 当代 音乐学研究 学术论坛 综述 民族音乐
  • 简介:《想夫怜》由《相府莲》衍生而来,《相府莲》源自南齐相王俭故事,"丑尔"不是一个名称,而是一个按语。《想夫怜》乐曲最晚在中唐就已经创立并流传开来。《想夫怜》表演人员主要有唐人多美、清人张稚昭和朱福寿。其演奏乐器主要有筝、琵琶、瑟和笛。《相府莲》多用在宴饮佳会等场合,多为祝贺曲。《想夫怜》多用在青楼闺房等场合,多为相思曲。《想夫怜》在唐五代、元代、明代、清代和民国皆有传唱痕迹。五言四句体《想夫怜》、五言八句体《簇拍相府莲》和七言八句体《想夫怜》皆由《相府莲》衍生而来。五言四句体《想夫怜》创作方式为因声度辞,五言八句体《簇拍相府莲》和七言八句体《想夫怜》创作方式为选诗入乐。

  • 标签: 《想夫怜》 创调情况 表演情况 流变情况 创作情况
  • 简介: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理论形态历史形态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这独特性直接源自中国的逻辑形态。本文从考察中国的逻辑形态入手,指出中国逻辑是一种与西方外延逻辑不同的内涵逻辑。然后分别考察内涵逻辑对中国音乐美学的理论形态历史形态的影响,并对内涵逻辑在中国音乐美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作了简要分析。

  • 标签: 外延逻辑 内涵逻辑 理论形态 历史形态 中国音乐美学
  • 简介:人类民族志经历了从业余民族志到科学民族志再到实验民族志的演进,研究方法从“摇椅式”收集到“参与观察”再到主客位叙事的转变;西方音乐也从业余的“异国情调”的音乐记录到实验室音体系比较(比较音乐)再到关注文化研究的音乐(民族音乐/音乐人类),而我国的民族音乐研究从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从方志性的音乐集成编纂逐步走向音乐人类学学理,走向人类民族志的文化“深描”,进行着音乐民族志方法的实践和探索。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民族志 音乐民族志 民族音乐 方志 深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