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现存元杂剧剧本中,白朴的《裴少俊墙头马上》、石君宝的《李亚仙花酒曲江池》、乔孟符的《李太白匹配金钱记》三部剧作,有两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爱情剧,唐代爱情剧;它们所表现的爱情发生,都以三月三上巳节为岁时节日背景。令人有兴趣探索的是:这三部剧作的本事,无论来自唐人小说、唐人叙事诗,还是传说,原本都没有,月兰上巳节背景,也就是说,这一节日背景是杂剧作家在创作时加上去的。《墙头马上》剧受唐白唇易诗《井底引银瓶》的启发创作,但白诗涉及物候的,似乎只有这么几句:“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季节交代是含糊的,更勿论节日习俗。《曲江池》剧取材于唐代白行简的传奇小说《李娃传》,小说未交代男女主人公初见面时的季节,只说某生(连姓名都略去)赴长安赶考,在平康里一宅门口见“有娃方凭一双鬟青衣立”。没有三月三,更没有杂剧里的曲江池畔酒席宴。
简介: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可以以一种音响的方式存在着。然而,当满足了纯音乐的需要时,一些作曲家会"编织"情节与情境来暗示某些音响之外的非音乐"材料",进而来加强其自身的意象性。在西班牙裔法国作曲家莫里斯·奥阿纳(MauriceOhana1913-1992)的音乐作品中,寓言情节在他的作品中扮演着一种"实质性"的角色,与其作品呈现出的音响浑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奥阿纳把从所传承的伊比利亚文化中的寓言情节作为他创作的原型意象,赋予作品神秘的风格,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这些神秘、深奥的原型意象一方面成为作品非音乐材料的主题,同时也成为奥阿纳创作灵感迸发的源泉。可以说,这些非音乐的"材料"对奥阿纳的创作个性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简介: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部歌剧《姆青斯克的麦克白夫人》于1932午完成后,1934年1月22日在列宁格勒首演,两年内先后在五个国家上演并博得好评。可是,在苏联国内,观众看过这部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歌剧后,毁誉不一,从而引起激烈的争论。1936年1月真理报发表社论,斥责此剧充满“刺耳的噪音”,“否定了歌剧的原则”,“彻头彻尾的非政治倾向的虚构”,并因此禁止上演,自此该剧绝迹歌剧舞台近三十年之久。此剧首演时有些非常露骨的淫荡场面,足堪与贝尔格的《沃采克》并列,因此一份美国杂志称它为“色情之声”。1958年肖斯塔科维奇将此剧加以修改,剔除露骨的色情场面,删改一些下流的对白,增加了一些插曲和间奏曲,把剧名改为《卡捷丽娜·伊兹麦洛娃》再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