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调查报告围绕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南音传承现状之考察,通过静态空间的描述,南音本体变与不变的阐述以及移居地与祖籍地交流与互动,呈现出南音在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的传播概貌,总结南音文化漂移至海外后的文化适应性选择。
简介:夏日的夜晚,偶有风起。我打开央视音乐频道,正是《时代名伶巨星演唱会》的时段,我永远不会错过。一眼看见我熟悉、喜爱的她——恩雅,
简介:山蒙蒙水蒙蒙山水如画美思蒙游船载客江上行两岸丹霞风貌浓仿若桂林山水间
简介:2002年11月23日,《小演奏家》杂志社邀请河南小提琴教师苏达老师率他的业余学习小提琴的学生进京,加盟《“小演奏家”假日系列音乐会》,举办了《大河神韵——苏达师生北京小提琴音乐会》,音乐会后主办方和演出方共同邀请了参加音乐会的部分专家在北京崇豫宾馆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由“小演奏家”杂志社执行副主编凌紫女士主持。会议气氛热烈,因所谈及的问题已经远远超过对一场音乐会本身的关注,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摘要如下。
简介:前辈并没有想到我会一直坚持在做演员,还以为我—直在上学呢,但我却始终在坚持着演戏,如今我们还成为了搭档,又再次相遇的感觉真的很新奇。
简介:正~~
简介:贾达群,(1955-),作曲家。山东淄博人。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上海音乐学院学科专业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防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音协音乐分析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简介:抗日战争中期,我们一伙来自天南地北的京剧艺人,在被称为文化城的桂林四维平(京)剧社,从事着新京剧的实验工作。桂林戏院(四维平剧社)是一般爱好京剧和研究新平剧的文化界前辈和青年同志们涉足的地方。我们这伙京剧从业人员,在前辈们的鼓励和带动下,朝气蓬勃地努力工作着,
简介:俊达,你来得洁净,走得磊落!历史永远这样记载着:1997年3月12日,一个好人——武俊达逝世,82个年头,活得有价值!你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不管人民需要你干什么,你总是尽全力去干好它,所以你平凡而又伟大!你是学声乐的,一生却很少担任声乐工作.从抗日救亡运动,到迎接南京解放,你是一名好地下党员.你的《打!狠狠地打》是中央军委向全军推荐的好歌曲之一.人民需要你从事戏曲工作,你终于为我国的戏曲音乐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你为扬剧《赶山塞海》作曲,
简介:【本刊讯】日前,“徐小平艺术和教育基金”协议签字仪式在中央音乐学院隆重举行。学院全体党政领导、中层干部和音乐学系部分师生前往参加。徐小平,著名留学、签证、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咨询专家,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1983年毕业于该院音乐学系。
简介:我院民乐系主任林聪教授,应邀于2005年11月16日在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进行专题讲学活动。前排左三为林聪教授,左二为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主任余其伟教授。
简介:可是,既然不曾尝试,她又为什么不试着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拿出来呢?仙妮亚说:“其实我对那些作品在商业上的成功不抱信心。不过,我也不奢望我所喜爱的这些作品会得到什么认可。”
简介:达普,系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中的主要击节伴奏乐器之一。作为一件响器,其不同类型于维吾尔族不同的社会语境中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功能和意义。突破学界传统的工艺学、乐器学等简单层面研究的羁绊,将达普放入其存在的社会语境中进行整体性的考量和研究,揭示其在不同社会语境中的重要社会文化功能、价值和意义,既可为探索维吾尔人的音乐审美观和价值趋向提供一条路径,也可为它种乐器的整体研究提供可资参考。
简介:<正>达甫:(亦称:手鼓)。是维吾尔族古老的打击乐器,在维吾尔族民间广泛使用。俗称:吐姆鲁克。达甫以木制圆扁形鼓框,一面蒙羊皮或蟒皮,框内置许多小铁环。
简介:从我初次听到德米登科(NikolaiDemidenko,常译“德米丹柯”)的CD至今,也有十七八年了。那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一次经常进行的“淘CD唱片”之时,偶然地发现了这张德米登科演奏的肖邦作品专辑。其实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位钢琴家的名字,只是他演奏的曲目中包含全部四首肖邦的《谐谑曲》大大地吸引了我。
简介:一颗闪亮的明星在南美洲的石油之国升起。他就是80后出生,现今年仅27岁的委内瑞拉青年指挥家杜达梅尔(GustavoDudamel)。
简介:玛达咪山歌是康巴藏族民歌的奇葩,是流传在一个自称“纳木日”的藏族族群中的山歌,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民族音乐调查方法实地调研考察分析,归纳总结了玛达咪山歌的文化特征、艺术特征和传承保护特征。
简介:贵州黔南第一次以歌剧形式演绎的红色故事《邓恩铭》,成功地用最西方的艺术形式演绎最中国的故事,不仅讲述了中国的故事,也讲述了贵州的故事和黔南的故事,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音乐旋律动听,关声唱法专业。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并产生强烈的共鸣。
简介:<正>为隆重纪念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著名作曲家卡尔·奥尔夫(1895——1982)诞辰九十周年,上海乐团于1985年11月30日、12月1日在上海美琪大戏院公演了这位当代作曲家的代表作:清唱剧《卡尔米拿·布拉拿》。市委、市政府领导、联邦德国驻沪总领事及音乐界人士与三千余名中外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
简介:<正>民歌是用民族语言歌唱的。民族语言对于民歌风格色彩的形成至关重要,尤其对民歌旋律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四川木里拍米藏族音乐,其主要构成部分是民歌,故语言在拍米藏族音乐研究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木里拍米藏族与云南省南坪、宁蒗、维西、永胜、丽江等地的普米族同操一种语言即普米语。在云南和四川凡操普米语的居民都有相同的自称。木里沙湾一带藏族自称为“拍米”或“朝米”,云南的自称为“普米”。这里“拍”、“朝”、“普”都是同一词的方言语音变体,是“白”之意,而“米”侧是“人”之意,“拍米”、“朝米”、“普米”意译为“白人”。
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南音传播现状调查研究
倾听恩雅
烟雨恩蒙
“大河琴韵”乐音之后大河琴韵—苏达师生北京小提琴音乐会专家座谈会纪要
金素恩 魅力如你
依米花
风采——贾达群
自编自演《恩与怨》的回顾
悼武俊达同志
“徐小平艺术和教育基金”正式成立
4月15日,美国匹兹堡交响乐团与我院天津素达爱乐乐团共同举办音乐会
乡村音乐的奇迹 仙妮亚·唐恩
“功能”视域中的达普研究
达甫(手鼓)及其演奏四题
德米登科的录音与现场
80后“神奇”指挥新秀杜达梅尔
玛达咪山歌特征调研分析
《邓恩铭》:歌剧舞台上的又一朵红花
上海乐团演出《卡尔米拿·布拉拿》
拍米藏族音乐与语言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