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曾经承受着20世纪"文革"十余年"隆恩"与"重负"的戏曲,随着那段历史的结束,以及人们在情感上对负载着那一时代强烈政治意识的"革命现代戏曲"的拒斥,迅速向自身的古典形态复归。经过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短暂的传统戏高潮之
简介:人类学田野作业反思成了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从科学民族志反思到阐释民族志再到各行其是的实验民族志并延续至今,促进了人类学学科的发展。而深受人类学影响的Ethnomusicology(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由于研究对象(音乐本体)的特殊性,没有跟随人类学的田野反思,却聚焦于音乐学方向(本体论)与人类学方法(文化论)的论争上。借鉴人类学田野反思的经验,结合中国当代音乐民族志田野作业,反思我们田野工作中时间、地点和人事等经验得失,有助于推动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
简介:<正>来自英国莱切斯特的后摇组合Kyte曾受邀在2010年的长江迷笛音乐节上演出,他们乐队平均年龄不过20岁左右,但音乐成熟度极高,登台之后技惊四座。其低调唯美的气息令无数现场观众折服,在吉他的音色选择、电子音效的点缀运用,乃至整体氛围的营造等方面,Kyte均有出入意料的表现。他们配置简单,但每个乐句里面都充满了活力。整场演出在愈演愈烈的大雨中不缓不慢地进行着。
简介:本文尝试立足于琴乐独特的参与与受众群体、古琴本身有别于其他中国传统乐器的特性等方面,在对其人文属性进行一定程度的抽提后,将古琴作为中国"古典范式"的音乐审美存在来进行解读;并借助索绪尔语言学的相关概念与格式塔心里学的相关命题进行作业。通过索绪尔语言学中"能指"与"所指"的概念读解古琴如何通过具体音声与器物言说抽象的古典性;借助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同构命题对这种古典性如何作用于审美主体进行探索,并依据这两部分的梳理,将古琴的独特言说定义为一种"直白的含蓄"的表述。
简介:作者将中国音乐美学划分为“中国音乐美学”与“中国音乐的美学”两种论域,并将中国音乐划分为“古典范式”与“传统程式”两大范畴,试图通过对中国音乐中“古典范式”与“传统程式”间“合式”作业的可能性的探索、“合式”作业方法论的探讨来解释“中国音乐美学”与“中国音乐的美学”间罅隙存在的缘由、罅隙补完的可能性等问题;并由罅隙的问题进一步引申,对在此种感性错位的背景下产生的音乐批评问题展开思考。
戏曲的“守成”与“突围”——兼论戏曲的“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
音乐即文化:音乐民族志田野作业反思
后摇组合Kyte新碟:避暑作业,夏日清凉
直白的含蓄——对解析古琴如何通过具体声音与器物表述抽象古典性的一次尝试性作业
无自觉的自觉——由“中国音乐美学”与“中国音乐的美学”而想到的一次合式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