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八十年代末,我随中国濮阳杂技团正在德国的汉堡演出。一天晚饭以后,演员们象往常一样开始化妆、更衣,乐队队员们也穿起德国服装师为他们设计的那看上去既象蒙古族又象朝鲜族的古怪服装。开演时间是7时30分,准备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一天,恰好是星期六,来看演出的人格外多,马戏蓬外早早地已排起了一条"长龙"。售票处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今天可能是我们在汉堡演出以来观众最多的一次。搞演出,来看的人当然是越多越好,看到这种场面,我心里禁不住一阵高兴。
简介:在戏剧表演艺术中,语言是揭示剧本主题思想,展现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是推动剧情发展,感染观众的有力工具。所以,演员不只是要用自己的形体动作、造型、感情去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台词的处理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生动感人、风趣幽默、意深味浓的语言才能使观众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更好地领略剧作的思想内容。要做到这一点,演员必须要做深入细致的案头工作,体验角色的思想感情、性格发展的来龙去脉,寻找准确表现人物性格外部动作的特点以及台词处理。舞台演员是这样,影视演员是这样,配音演员同样要有从体验到体现这样一个过程,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
简介:清代戲曲價值大而研究者少,下筆易而突破難,關鍵問題是研究資料難以搜訪。儘管經過衆多學者的不懈努力,資料搜集工作已取得一些成果,但相對於清代戲曲史料的總量而言,還有相當多的散見史料有待發掘。目下的史料整理,仍難以滿足研究者的需要。鑒於此,本書編者承前賢時彦之餘緒,計劃編纂一套《清代散見戲曲史料彙編》,分爲《詩詞卷》《方志卷》《筆記卷》《小説卷》《詩話卷》《尺牘卷》《日記卷》《文告卷》《圖像卷》等,將依次推出,以期對清代戲曲的整體研究有所助推。已出版的《詩詞卷·初編》《詩詞卷·二編》,共收録清代600餘位作家的2576題(4000首左右)涉劇詩、詞。本編爲《方志卷·初編》,共使用方志320餘種,搜得涉劇(含伎藝表演)内容1636則,資料涵蓋25個省。所收散見戲曲史料的學術價值,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頻繁的節令慶典、密集的廟會祭儀與戲曲、歌舞等伎藝表演的密切融合、互爲作用。村鎮必有廟,有廟必有祭,有祭必有會,逢會必演戲,已成爲傳統社會民間生活之常態,這大大提高了戲曲的地位,甚或有人將戲曲與被奉爲儒家經典的《詩》等量齊觀。二是戲曲、歌舞、雜耍等表演伎藝的多層面載述。在伎藝表演方面,如鐵花、橋燈、龍舟、抬垛、緣竿、猴戲、説平話、跳脚舞、跳端公、秧歌、節節高、雲車等,均曾涉及。在戲曲演出方面,清戲、囉囉腔、梆子腔、南腔、昆腔、弋陽腔、秦腔以及採茶歌、花鼓戲、影戲等各類戲曲及地方聲腔的生存狀態與活動場景均有載述。在演出場所方面,有各神廟前戲臺(或戲樓)的演出、搭臺演戲、在船上或水面演劇等。在戲曲班社的運作方式上,主要有熱心人士'醵錢演劇'、農民主動凑錢演戲、商賈富豪(6流出資演戲、靠演出基金盈利所得支撑演出等形式。三是在劇目著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