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明天啓初年標爲'邦子空'的一段工尺譜,是今存梆子腔最早的記載。梆子腔最初以曲牌(調)的形式進入戲曲音樂中。清初至康熙中後期(18世紀初)的數十年間,梆子腔作爲戲曲聲腔自西北秦隴而出,迅速傳遍大江南北。該時期梆子腔基本以整齊的七言十言詩讚體唱句爲主,從文辭到劇目都有粗糙隨意、'專屬'下里巴人的特徵;在樂器上,擊節之'梆子'與'月琴'是初期梆子腔最基本的兩種樂器,無胡琴參與。康熙中葉,梆子腔在秦晉一帶已分化出'秦腔'和'亂彈'兩種聲腔:前者接近早期的梆子腔,後者則'亦昆亦梆',與後來的'勾腔'頗有關聯。梆子腔在清初的發展形態説明,它與一般的俗曲並不相同。對其初期發展形態的梳理與辨析,爲探索梆子腔的源頭及促成梆子腔産生的深刻背景,提供一個基礎性的參照和出發點。
简介:5月21日~24日,由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CTEA)牵头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专业音响·灯光·乐器及技术展览会(乐器展)",即PALMEXPO2015(乐器展)(以下简称本届展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以崭新面貌亮相。作为国内最具知名度的专业乐器展览会,本届展会展览总面积达35000平方米,较上届(乐器展部分)增加3000平方米;参展商700多家,增加百余家,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吸引了国内外中西乐器行业的生产商、经销商、代理商、琴行经营者、院校师生及音乐爱好者观展,观众参观总人次达15.5万。
简介:亞儺性質的社火與賽戲源起於“春祈秋報”。“社”是祭祀土地神的名稱,“火”則是古人爲了驅除邪魅和消滅蟲害而進行的火燎。賽戲原爲“塞戲”,“塞”有相博取勝意。“賽戲”則意爲許多村莊爲酬神娱神,競相向神獻演劇目,以争得神祇更多的佑護。社火賽戲的思想基礎是儒佛道,而受道教影響最深。在賽社中,“雩祭”求雨的功利目的最爲明確,對神的期望也特别迫切。社火的主要形式有走社火、馬社火、血社火、駡社火等。儘管不同地區的社祭形式和内容各有特色,但總的來説,都是按照請神迎神、敬神祀神、酬神娱神、求神送神的儀程來進行。賽社中的戲曲表演可分類爲隊戲、雜劇、院本。一些地方的賽社表演者是樂户,他們是歷朝歷代因罪而被貶爲賤民的後代,社會地位極其低下,爲求生存,以操持紅白之事與賽社爲生。但就大多數舉行賽社活動的鄉村而言,進行祭神演出的大多還是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