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唐人将近体诗的定型之首功归于沈佺期与宋之问,而现当代研究者对此多表示怀疑。在考虑近体诗定型的标准时,过去的研究相对而言拘泥于声律的定型尤其是合律程度,较少言及其他诗学要素。而近体诗其实是一个由声律、对属、体调等诸多要素组成的精致结构。声律与对属之相和,才是近体诗定型之关键。沈宋在促进近体诗学走向稳定的过程中,主要功绩之一就是将声律之学与对属之学有机结合了起来,做了语词运用上的诸多探索;尤其是他们对诗歌如何才能将“性情”与“辞采”结合在一起的讨论,丰富了近体诗的体调理论。因此沈宋被认为在近体诗定型之功上超越了他们的同代人。

  • 标签: 沈佺期 宋之问 近体诗 对属
  • 简介:满族说部反映了满族及其先世从远古至清末、民国的不同时期的生活,其中的“乌勒本”至迟在辽金时期应已趋于成熟。目前,很多传统的满族说部已散佚,有的因为年长者的离世而不再为人所知,有的仅保留在民众的记忆中,有的仅有片段留存。从已出版及即将出版的51部来看,满族说部的文本演述、传播主要经历了七个时期:口述记忆时期;以口传为主,讲古习俗盛行时期;明末清初新说部大量产生时期;清代康乾至宣统讲述说部习俗定型期;辛亥鼎革影响下对满族母族文学有意识传承期;满族说部与乌勒本定名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以迄当下的定型期。

  • 标签: 满族说部 乌勒本 演述 传播
  • 简介:建党90年来,党的作风建设的任务、原则、路径都已经初步定型化。90年党的作风建设的探索,建构了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等领域内的任务体系;确立了包括必须以优良作风与时俱进的发展内容为指针、必须牢牢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核心、必须紧紧围绕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这一重点等在内的一系列原则要求;探索形成了包括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的作风教育、推进作风建设的制度化、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监督机制等在内的一整套推进作风建设的方法路径。

  • 标签: 90年 作风建设 任务 原则 路径 定型化
  • 简介:<正>一翻译作为触媒,有效地作用于中国新诗的发展,周作人(1885—1967)译日本小诗,可谓显著的一例。朱自清(1898—1948)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里曾写道:“周启明氏民十翻译日本的短歌和俳句,说这种体裁适于写一地景色,一时情调,是真实简练的诗(注:见《小说日报》12卷5号),到处作者甚众”。

  • 标签: 周作人 自由句 日本诗歌 短歌 中国新诗 古典诗
  • 简介:志书篇目的设置并非一蹴而就,它是随着入志资料的不断丰富、修志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各分志稿的不断成熟逐步完善、渐趋定型的。早期的策划,须有志书框架和进程安排两个思路。启动后,随着进程的推进,志书篇目大体要经过三个渐进阶段。进入总纂合成时期,相对定型的总纂篇目主要应着力于“四个注重”:科学性、连续性、时代性、区域性。

  • 标签: 市县志 总纂篇目 方法
  • 简介:贞观十一年,李世民以长安城中的一次佛道论争为由,下诏强令道在佛前。此举引起僧团的激烈反应,他们先是各陈极谏,接着普光寺慧满率两百僧人以激烈的方式诣阙陈谏;稍後,大总持寺智实携十余大德跟随李世民东巡车驾,直至潼关上表陈谏,後被强令驳回,无奈接受。十三年,法琳被诬入狱,案情一波三折,法琳最终免死徙蜀,李世民遂借机颁行《遗教经》,加大整顿僧团的力度。十四年,他又下敕普责京寺。这一系列针对佛教和僧团的整顿措施,标志李唐抑佛政策的定型。贞观十五年和十六年,李世民两次在弘福寺为太穆皇后设斋追福,在宗教诉求之外,也有借机安抚僧团之意,而其抑佛政策并未改变。

  • 标签: 李世民 贞观中期 道前佛后 法琳入狱 抑佛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