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然官制中俟利发、吐豆发和俟斤三种职官的语源、用例和名号属性的研究,揭示它们与突厥汗国职官体系中同名或相近职官之间的关系。突厥政治制度继承自然汗国,而然汗国的政治制度渊源於东胡的古老传统,因此对突厥政治名号的探究,不应当停留在突厥语的范围之内,也不能仅仅在伊朗文化范围内寻求解答。当然,突厥对然政治文化及制度的继承,也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所扬弃,有所改造。

  • 标签: 柔然 突厥 俟利发 吐豆发 俟斤 东胡
  • 简介:水源是陂存废及其灌溉功效发挥的关键性因素。陂史上有淠水、肥水和龙穴山水三源,三者经历了递相兴废的变迁过程。淠水在两汉时为陂主源,但乃后淠源泥淤;隋唐时,情况趋劣;宋元时,淠源严重淤塞,并于明前期完全淤废;清末虽有修复淠源之议,但因事艰工巨,终而无果。肥水水道在北魏以后湮塞。龙穴山水从唐代开始,即为陂重要水源,惟因其水量有限,加之所经地区民人“决为沟渠”等行为的影响,其来水难以保证陂的蓄水和灌溉需求,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唐宋以来陂生态负向变迁的趋势。陂水源变化与历史时期地方豪族占陂为田并导致陂塘的萎缩,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表明水源的日益衰微导致陂塘蓄水不足,给豪势之家占陂为田提供了可乘之机,这是陂衰微的根本原因。

  • 标签: 水源变迁 芍陂 古代历史
  • 简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多边的国家外交关系中,从公元五世纪初至六世纪五十年代,北方草原的然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方。其重要地位可概括为以下方面,第一,从五世纪初开始,受到北魏崛起的推动,然部族迅速发育国家并壮大,由拓跋部族的附属而成为北魏自始至终的对手。第二,然曾长期控制广大西域地区,制约着当地城邦和国家。

  • 标签: 柔然 外交礼仪 北魏 魏晋南北朝时期 外交关系 五十年代
  • 简介:在自信、包容、大气磅礴的唐代对外交往史上,曾涌现出无数有作为的外交使臣。他们有的“宣国风于殊俗,谕大化于异域”(《大唐西域记赞》),传播唐文明,充当了文化传播的使者;有的穿梭于周边或两国之间,调停纷争,斡旋关系,充当着“和平”的使者。本文所论及的便是一位在唐代中国与新罗友好交往

  • 标签: 唐代 外交使臣 归崇敬 水平 人格精神
  • 简介:善学宫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桥乐街道惠新中街1号(今惠阳高级中学)。该学宫始建于元泰定二年(1325),后几经修建与易址,至今仅留存有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建的戟门和大成殿。

  • 标签: 学宫 高级中学 惠城区 惠州市 广东省
  • 简介:我是从讲台上认识张悦老师的。2003年秋,我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担任中学语文教研员不久.主办了浙江省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大赛,要求一个地市派一名代表参赛。由于多年没有举办这样的大赛.各地都派出了顶尖高手,衢州童志斌、杭州郭初阳、台州包建新、嘉兴蒋雅云、绍兴陈阿三……

  • 标签: 浙江省教育厅 语文教研员 教学大赛 课堂阅读 教研室 老师
  • 简介:婚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指社会所认可的男女两性结合形式,是建立家庭实现人类自身生产的前提。人类的婚姻形态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人类两性关系的历史表明,原始社会早期两性的结合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后来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化,才先后出现了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婚等婚姻形式。这种婚姻制度的变化,是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婚俗,藏族的阿部落也是如此。

  • 标签: 婚姻习俗 部落 藏族 人类社会发展 人类自身生产 生产力发展
  • 简介:然政治制度因资料稀少而难以深入研究,近年新出土隋代虞弘墓志则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通过对墓志提到的四个然官名的考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突厥政治制度与然汗国的紧密联系,并破除掉长期以来认为突厥制度主要源自突厥民族传统、或经由突厥人借自伊朗政治传统的认识,并提示我们要重新评估东胡的历史和东胡的政治文化传统,这对正确理解6世纪以前蒙古高原的政治、部族和语言状况是相当重要的。

  • 标签: 柔然 虞弘墓志 突厥人 官号 莫贺弗 莫何
  • 简介:"勒"的起源农历六月的热贡硕果累累,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民间活动非常频繁的季节。"勒"(藏语,意为娱龙。泛指龙舞、神舞、军舞三种民间活动。)便是其中

  • 标签: 勒柔 屯勒 柔唐卡
  • 简介:李白的收录在、及."旧山"就是大匡山,碑载:"太白旧山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冬日",一般学者均认为是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冬.杨栩生先生分析说:"它当是李白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春投刺苏颈不中而七八个月后旧山读书处所作.""以诗所写屋舍环境的荒废程度上看,不像是短暂的投亲访友式的离居,正似七八个月无人居住料理."

  • 标签: 《冬日归旧山》 李白 诗歌 艺术风格
  • 简介:<正>《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历来倍受重视,被尊为群经之首。根据《周礼·春官·太卜》云:“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藏》,三曰《周易》。”此说自汉代以来,不知倾倒了多少痴迷的文人,虽没见过此《连山》《藏》是何物,却纷纷立说,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如杜预《左传注》中所云:“《连山》,伏羲;《藏》,黄帝”。另一种说法如《周礼·春官·太卜》贾疏:“夏曰《连山》,殷曰《藏》”。“宋代朱震《汉上易传》则综合此二说云:《山海经》曰:‘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藏》’”。(今《山海经》无此文、此文句与古经文不类,疑系伪托),这些说法都是凭空猜测,良不足信,因为《连山》《藏》二书在秦汉以前是否存在,尚是一大疑问。

  • 标签: 《归藏》 《连山》 《山海经》 阴阳 周易 《周礼》
  • 简介:恩伯原名克勤,1899年9月19日出生在浙江省武义县一个山村的地主家庭。他投靠蒋介石发迹,遂与陈诚、胡宗南成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三大军事集团的统帅之一。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作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驻中原地区,其军队发展到60多万人。但部军纪极差,对百姓实行法西斯统治,民怨沸腾,当时河南地区水、旱、蝗、"四害"横行,""即指恩伯对人民的坑害。那么,恩伯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 标签: 汤恩伯 蒋介石 卫立煌 张家口 诨名 第一战区
  • 简介:“不拣花朝与雪朝,五年从事霍嫖姚”(《梓州罢吟寄同舍》)。从大中五年(851)冬到九年冬,李商隐在东川节度使(治梓州)柳仲郢幕府首尾生活了五个年头。这是李商隐一生中寄幕时间最长的一次。在这长达五年的时间裹,商隐有没有回过长安?此前冯浩的《玉谿生年谱》、钱振伦的《玉谿生年谱订误》、张采田的《玉谿生年谱会笺》、岑仲勉的《玉谿生年谱会笺平质》都从未提出商隐梓幕期间曾回长安的问题。但细审商隐诗文及有关材料,却发现在这五年中,商隐曾回过长安,而且在诗文中留下了回京的印迹。最初引起我对这一行踪的思考的,是他的《留赠畏之》七律。

  • 标签: 李商隐 中国 唐朝 生平事迹 “梓幕期间”
  • 简介: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就文学创作而言,《隔膜》《火灾》等短篇集,'实为中国新小说坚固的基石'(茅盾语);'扛鼎'之作《倪焕之》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现代长篇小说走向成熟;童话集《稻草人》,'给中国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语);1921年发表的四十则《文艺谈》,是我国现代文艺理论史上最早出现的理论专著。

  • 标签: 叶圣陶 编审委员会 共产党人 解放区 郑振铎 沈雁冰
  • 简介:有光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黄宗羲推其文章为明代第一人,清代桐城派更是将他奉为宗师。在历来的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中,以及在其它一些研究明代文学的著作中,在谈及有光时,都毫无例外地将他和王慎中、唐顾之、茅坤四人一起归入“唐宋派”,把他看作是唐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 标签: 归有光 唐顺之 唐宋派 王慎中 茅坤 “本色论”
  • 简介:明清两朝都实施了改土流政策,但其结果却大相径庭,主要原因在于两代君主民族观的差异。明朝皇帝坚持儒家传统夷夏观,对“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有着天然的依赖性,不可能对土司制度作出彻底的改革;而本身为少数民族的清朝皇帝,因不满儒家传统夷夏观中的民族歧视而对其进行了批判继承,把从唐代就开始萌芽的“华夷一体”的新民族观应用到实际的民族政策中,其结果就是土司制度在清代的基本结束。

  • 标签: 夷夏之辨 夷夏之防 华夷一体 改土归流
  • 简介:伊吾本西域古邦,曾先后附庸于西突厥和东突厥,贞观四年(630)东突厥汗国解体,在唐朝招抚政策影响下,粟特首领石万年率众驱逐了城邦统治者东突厥王子欲谷设,自立为伊吾七城主,举地内附,唐朝始创设西伊州,以石万年为刺史,贞观六年(632)定名为伊州,自此开始了西域郡县化的进程。

  • 标签: 唐朝 突厥汗国 招抚政策 东突厥 西突厥 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