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抗战时期的"和平运动",时间颇长,一直持续到1945年,头绪繁多,派别复杂,大多是在幕后的秘密活动,因此外界无法得悉详情,但事关抗战大业,关注者甚多.此件史料即是国民政府监察委员韩骏杰查询中央信托局在港澳转递函电及拨发费用函,因事关日蒋"和平运动",特予刊发.
简介:本文对已往学术界对有关的研究作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并将有关研究从方法上分为实证史学研究和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两类.同时,对两种不同研究策略作了比较和评价.
简介:东寺座落于今甘肃省定西地区岷县梅川乡河抱山麓,原名灵鹫寺,一度称重广寺,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诏改大祟教寺,藏语为曲德贡寺·隆主德庆岭。东寺是民间对该寺的俗称。东寺在安多地区影响甚大,被誉为“第二卫地”。
简介:《宋史》史源颇为复杂,或源出宋"国史""实录""日历""会要"等官修史籍,或取材自私家著述如《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等以及一些笔记杂史之类,甚至还包括个别元人编纂的史书。为此,本文就《宋史》与宋"国史"之史料渊源关系、《宋史》与其他宋人著述之关系,以及由此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指出颇为后人诟病的《宋史》中存在某些记载讹误,实与其史料来源情况密切相关。
简介:汤显祖尺牍是我们研究其生平活动、社会关系、思想发展的重要材料,然其涉及人事众多,许多史事还疑而未明。本文考证了汤显祖《答黄九洛》《答邹宾川》《与幼晋宗侯》《与阮寄卿》等22封尺牍的交流对象,《寄吴世行》《与车嘉兴》《答王霁宇制府》《答汪云阳大参》等16封尺牍的写作时间,并为《寄汤霍林》《与熊芝冈》《与晏怀泉给谏》《与彭兴祖》等13封尺牍所涉及人事补充了相关史料。
简介:对于所云:金声而玉振之,学者认为讨论的是音乐问题.金声指钟声,玉振指磬声.但简帛"金声而玉振之"讨论的是认识论问题,借金声喻外界之善,借玉振喻内心之共鸣,"金声玉振之"极为生动地揭示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重新认识"金声而玉振之",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简帛的认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蛇是自然界的一种动物,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一些神怪的原型,我国第一部神话总集《山海经》中就有许多蛇怪.由于历史的原因,《山海经》也和大部分历史典籍一样具有错讹和脱漏,人们对其中的神怪多迷惑不解.然而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中具有丰富的神怪资料,这些资料是古代神话的真实写照,是研究古代神话和宗教观念的重要资料.
简介:殷墟卜辞出现的“鬼日”之“鬼”有几种不同形态,但无确实的类组差异异体写法之证据,只是在“鬼曰”中都通用为“鬼”。而偏旁从“人”或从“女”的区别,可能分别是男鬼和女鬼的专用字。《合集》22480的残辞,可补足为“不遭鬼曰”,目前的几种工具书释文都有所缺失。“鬼日”可读为“归日”,训“返曰”“藏曰”,对於商人来说是不利於出行或征伐的天气。焚公荡铭文的国字,可与甲骨文瑰字认同,读为“诡”,训“违”。铭文“无困心”即“无违心”,可与《左传》文本对读,就是“没有贰心”的意思。
简介:金代末期曾设平水县,归绛州晋安府管辖,但史料中记载极少。通过查阅方志、碑刻等文献资料,推断其当治今山西襄汾县南贾镇中北部地区,存在时间可能在1220年前至1234年前后。平水县之名来源于平水,金元时期版本学上著名的平水本则是因为刻于平阳,而不是因为平水县。
简介:1990年6月,在西藏自治区吉隆县境内发现了一通额题为的摩崖石刻碑铭.这一重要的考古发现首次为唐代王玄策使团出使印度,以及唐代中印交通中'吐蕃一泥婆罗道'的路线等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实物材料.资料刊布之后[1],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此碑的内容及涉及到的若干重要问题作过认真的研究,发表过一些很有启发性的意见.[2]
简介:明代《易州志》收录的《清河公到任记》一文,以往被认定为武则天时代的作品。本文从皇帝称谓、皇帝在位年代、典章制度等方面入手,指出《清河公到任记》撰写于辽圣宗时代,是一份珍贵的辽代碑刻文献。发掘该文献的史料价值,有助于解决辽史研究中的某些问题。
简介:《史记》记载的战国地名“肤施”,其地在今陕西榆林市南,该地名暂未见于出土战国文字资料。赵国尖足布币面文中的地名“虑虒”,在今山西五台县北。学者或认为《史记》赵惠文王迁中山王于肤施的地点不在陕北,而是尖足布币地名“虑虒”。本文从用字习惯、赵秦两国疆域变迁、尖足布币的铸造年代等角度对此加以辨析,提出传统上认为赵惠文王迁置中山王的实施就是秦汉时期实施县的意见是正确的,陕北肤肤施与尖足布币上的“虑虒”并非一地,当时并不存在两个名为“肤施”之地。
简介:本文在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献中比定出了二十二片《老子道德经》相关的写本,加上之前所知的十九片,吐鲁番出土的《老子道德经》相关写本总共四十一片,分属十四个不同的唐代抄本。这些抄本多是官方写经,很可能同出一地,从中可以推知此类道经在唐代西州曾经十分流行,这丰富了我们对於西州道教的认识。
简介:曲贡遗址从地理环境、遗迹状况和文化现象上看,都与卡若遗址有很大的差异,并非一般的史前聚居及生产生活场所的遗址。遗址中的文化现象表现出强烈的精神信仰和宗教仪式的色彩,其中可能包括有殉祭习俗、厌胜巫术,或许还有祖先崇拜、祖先祭祀等内容,并与丧葬仪式和墓葬祭祀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曲贡遗址及其特殊文化现象对于西藏高原史前居民灵魂信仰及西藏原始宗教的研究具有很大意义。
简介:殷商时期的自然灾害种类很多,旱、水、蝗、雹、震等灾害频频发生,这些灾害肆虐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殷商王朝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区域内的气候因素所造成的.面对众多自然灾害,殷人首先寄希望于神祖的保佑,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力所能及的防灾救灾措施.
简介:明人黄暐的《蓬轩类纪》是研究由明前期向中期过渡阶段南北地区特别是苏州地方社会变迁的珍贵材料。关于该书的名称和衍变等问题,自明嘉靖以来即产生歧异和纠葛。近年来由于新材料的影印出版,这些问题因而得以澄清:《蓬轩类纪》为黄暐笔记之原名,而《蓬窗类纪》为误称;其孙黄省曾依据材料归属吴地和非吴地的原则将《蓬轩类纪》分解,重组为《蓬轩吴记》和《蓬轩别记》;其他与之相关的问题在上述主要问题考实的基础上自然得到解决。
简介:清末民初,苏州先后出现30多个按城镇街道区域划分、主要由商人领导和组织的地方自治性组织——市民公社,其中成立最早、档案保存最完整的是观前大街市民公社。苏州市档案馆保存的观前大街市民公社档案包括组织成立、章程细则、机构设置及职员姓名、收支报告和主要活动(市政、卫生、消防、治安、税赋、慈善等)五方面内容,对于研究清末民初商人组织情况和苏州地方史极具价值。包括观前大街市民公社档案在内的苏州市民公社档案于2010年3月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简介:今人关于明代通政使司研究中引据的很多文献是在缺乏仔细考订的情况下而广泛引用的。《明史》、《明会典》等诸多重要的制度史文献中就包含涉及通政使司的错误,或由于编纂者书写不当造成,或由于史官对通政使司的行政流程、政治功能认识不足而导致。因此考订明代通政使司相关文献中的若干谬误,对深入研究该项制度十分必要。
简介:一、课内拓展阅读若想让学生充分吸收课本的知识,除了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解说体会文章的深意外,进行拓展阅读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将教学课本作为契机,老师可以指引学生采用多种不同角度拓展阅读,给学生讲解一些与课本内容有关的资料背景,并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媒体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体会。
简介:一文就对他的一文的辨析提出辩解与反诘.文章认为其辩解与反诘要么避开所讨论问题的着眼点、辨非所讨论者,要么又解读再误,要么将明显的有违情理与逻辑的说法强加于人再事辩驳与反诘.文章对上述问题略作辨析,同时再次略为辨析其作为杜甫、严武发生"睚眦"事件诗证的那些杜甫诗歌,根本无法证实其所信从并欲证实的所记载的严武、杜甫间的"杀而未果"事件的真实性.
监察委员韩骏杰查询对日“和平运动”史料一件
《回回原来》及其相关研究述评
东寺、香根及相关问题考
《宋史》的史源及其相关问题
汤显祖尺牍相关问题再考
“金声玉振之”及其相关问题
考古资料中的蛇和相关神怪
卜辞“鬼日”及相关问题考辨
金代平水县相关问题考辨
《大唐天竺使出铭》相关问题再探
《清河公到任记》相关问题考辨
战国地名“肤施”、“虑虒”及相关问题
吐鲁番所出《老子道德经》及其相关写本
曲贡遗址之性质及相关问题讨论
殷商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其相关问题
明人黄喡《蓬轩类纪》相关问题考释
苏州观前大街市民公社相关档案(一)
明代通政使司相关文献谬误订正
探析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相关对策
杜甫、严武“睚眦”诗证及相关问题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