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诸葛亮于兴平元年(194)随叔父诸葛玄离开故乡阳都时,已经14岁,正是他人生观开始树立的时期,故其思想的形成,与琅邪一带的学术氛围是分不开的。而且,诸葛氏家族对学术问题的关心也是有传统的。诸葛亮的远祖诸葛丰即以明经为郡文学;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先任梁父尉、后为泰山郡丞,亦当是经由察举而入仕,而东汉顺帝以后的察举对策都是要考试“家法”的。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少游京师,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诸葛亮为学的途径和方法虽与乃兄不尽一致,然从他曾著《论前汉事》一卷(见《隋书·经籍志》及《唐书·艺文志》)及日后的造诣来看,其对学术问题的关心,较之乃兄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简介: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百花园里,书法是宝贵的极具代表性的精神奇葩。它是智慧、悟性、技巧、情感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产物。在看似简单,亦似曾相识的单纯、质朴的线条中,隐含着人生的体验,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信息,也栖息着书家的灵魂、精神和追求。从周榕林先生的书法作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等富有魅力和内涵的书法精神。榕林先生是中国当今书坛上令人尊敬的一位大家,他的作品,首先让人感觉到一种美,一种不只是简单、质朴的线条美,而是一种气韵之美、生命运动之美、气象和流畅之美。沉浸在这位书法家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真切感悟到生命的和谐与韵律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