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5 个结果
  • 简介:苏联航空志愿队援华是抗战初期中苏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它不仅是1929年7月中苏断交之后两国首次大规模的友好行为,而且是双方在面对共同的敌人,为维护国家安宁和世界和平的背景下,捐弃前嫌,超越政治之争,联合抗击日本法西斯势力,所创造出的超过意识形态和语言文化隔阂的一段历史佳话;既是在中苏关系特殊年代和中国特殊政治区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各界认识苏联的特殊产物,也是苏联方面重塑苏联形象和认识特殊年代的中国形象的结果。

  • 标签: 苏联形象 抗日战争 苏联航空志愿队 中苏关系 “国统区”
  • 简介:<正>苏联蒙古学是东方学最古老和最有成就的一个分支。早在彼得一世时代就出现了蒙古学。1716年俄国在北京设立了教士团,1724年成立的俄国科学院组织了第一批考察团,对同蒙古接壤的西伯利亚和卡尔梅克进行考察。结果,西伯利亚历史学家米勒院士和菲舍尔院士的著作,巴库宁和帕拉斯的著作,就为对蒙古,首先是对它的悠久的历史和人种进行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 标签: 蒙古学 苏联 东方学 蒙古语 蒙古民族 西伯利亚
  • 简介:建党93年、执政74载、拥有近2000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于1991年8月25日宣告自动解散,身后留下最丰富的遗产是一大堆问号。苏共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我研究,苏共的悲剧之源,不在于个别问题上的失误、失策,而在于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上的失败,在于背离了宪政民主的世界潮流。

  • 标签: 苏联共产党 原因 亡国 国家政治体制 宪政民主 苏共
  • 简介:1927年6月底,邓演达在多次劝告汪精卫集团坚持革命无效后,毅然辞去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中的职务,化装成铁路工人,只身悄然离开武汉,步行北上郑州。此前,他与宋庆龄、陈友仁曾邀约国民政府的苏联顾问鲍罗庭,商讨今后的斗争之路,决定暂时撤离武汉,到苏联去访问并共商大计。他们决定分三批出发。邓演达和苏联顾问团为第一批,鲍罗庭等人为第二批,宋庆龄、陈友仁为第三批。邓演达在郑州上了西去的火车,在往西安的途中追上了苏联顾问团归国的汽车队。这批人中有邓演达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时部内的苏联顾问铁罗尼。汽车队自西安往北,经陕北榆林、绥远五原,取道蒙古人民共和国,转赴苏联莫斯科。8月15日,邓演达到达莫

  • 标签: 邓演达 苏联和共产国际 蒋介石 中国革命 中国国民党 宋庆龄
  • 简介:宋庆龄曾在1927年、1953年、1957年三次到访苏联。这三次访问宋庆龄都受到高规格的接待。1927年,她以孙中山遗孀、国民党左派领袖的身份到访,受到斯大林的接见;1953年,她以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到访,先后与朱可夫、斯大林会面;1957年,她与毛泽东一起率领中国党政代表访苏,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并出席了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这三次访问给宋庆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许多美好的回忆,即便后来中苏关系出现裂痕,宋庆龄始终对苏联保持着一份别样的情感。

  • 标签: 宋庆龄 苏联 1927年 中国代表团 国民党左派 党代表会议
  • 简介:1925年8月前,在国民党中地位并不突出的蒋介石,数月后,却一跃成为国民党举足轻重的头号人物,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许多文章或著作认为,这是蒋介石玩弄政治手腕,大搞阴谋所致。这是有道理的。不过,蒋介石的发迹还与苏联顾问的作用有着直接关系。20年代初期,苏俄、共产国际把视线投向了中国。经过探索,苏俄和共产国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是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力量,确定了联合孙中山的策略,决定选派代表到广州帮助孙中山进行国民革命。众所周知,孙中山因革命屡遭挫折,决定以俄为师,实行联俄联共政策,并希望得到苏联、共产国际精神上、物质上的援助。为此,孙中山于1923年8月派出以蒋介石为团长的孙逸仙博

  • 标签: 蒋介石 鲍罗廷 孙中山 国民党 苏联顾问 共产党人
  • 简介:理查德·左尔格是二战时期著名的苏联特工,被媒体列为20世纪最杰出的100个人物之一。在他的墓碑上刻的是这样的碑文:这里安息的是一位为反对战争、保卫世界和平贡献出了生命的勇者。1895年生于巴库。1953年来到日本。1941年被捕。1944年11月7日就义。

  • 标签: 特工 苏联 中国 二战时期 20世纪 世界和平
  • 简介:<正>丁文江以地质学家的身份而热衷于政治,1904年,17岁的丁文江就远渡英伦三岛,7年后获得格拉斯哥大学动物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被胡适等英美派引为同调,傅斯年甚至推崇他为“欧化中国过程中产生的最高的菁华”。因此,在一般的眼里,丁文江是英美派的中坚,必然敌视苏联。但是,当我们看到他连载于《独立评论》之上,记述他的1933年苏联之行的《苏俄旅行记》后,我们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 标签: 丁文江 敌视苏联 托尔斯泰 旅行记 《独立评论》 列宁格勒
  • 简介: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苏联从国际主义出发,从人力、物力上给予中国民族解放事业大力支援。抗日战争期间,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英勇抵御日军的侵略。为中国抗日战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 标签: 苏联援华 志愿 空军 中国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期间 国际主义
  • 简介: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和朝鲜战争爆发后,应中国政府的要求,有大批苏联专家和军事顾问来到中国,数量之大,涉及领域之广,可以说是空前的。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由,关于这一段特殊的历史,很少资料积累,一些史实或被扭曲,或被淹没,更没有公开报道。笔者在朝鲜战争期

  • 标签: 朝鲜战争 苏联空军 战斗活动 美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
  • 简介:<正>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V.M.宋采夫教授,61岁,语文学博士。他是研究一般语言学、汉语、越南语及其他东方语言的专家,曾任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副所长达20余年,现任苏联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V.M.宋采夫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著。其代表作《语言的系统结构组成》在他的全部

  • 标签: 东方学 苏联 科学院 越南语 一般语言学 学术论著
  • 简介:<正>苏联有一大批学者专门从事蒙古史文字史料和实物史料的研究。蒙古史史料学基础是由俄罗斯东方学家于上个世纪奠定的。俄国学者有研究蒙古史籍和编年史的传统,苏联的蒙古学家则在新的方法论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这个传统,编制了附有泽文和必要注释的史籍原文总汇及新的各种索引。

  • 标签: 编年史 蒙古史 蒙古学 东方学 新史料 莫斯科
  • 简介:1957年10月15日,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桥梁建设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毛主席所作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雄伟诗篇,把大桥的英姿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当年,为了修建这座大桥,苏联专家提供了许多的帮助,康斯担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他作为专家组组长为大桥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作者曾多次接待过西林同志,他用自己的笔记录了与西林交往的点点滴滴,饱含深情。特编发此文,以纪念当年中苏人民的友谊,记住那些为新中国建设作出贡献的外国专家。

  • 标签: 前苏联著名 桥梁专家西林 著名桥梁专家
  • 简介:<正>前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以对它作多种分析,其中民族问题是一重要的因素。二十年代,俄共在正确地解决各民族共和国的联合问题,建立苏维埃联盟之后,致力于发展各民族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巩固各民族的联盟关系,取得巨大成就,为二战中经受住考验,赢得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同时严重的民族矛盾也成为联盟解体的催化剂。

  • 标签: 民族问题 民族权利 苏联解体 民族主义 各民族 国家形式
  • 简介:历届苏联政府对犹政策的形成与演变,蕴涵着深刻的社会条件和时代背景,这里既有苏联党内斗争、俄苏社会根深蒂固的民族沙文主义和反犹传统的影响,以及其他苏联国内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又存在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反苏反共势力的兴风作浪、东西方冷战,以及中东阿以冲突等各种国际因素的制约。由于特定的国内和国际因素,70多年苏联政府对犹政策经历了左右摇摆的变化过程,犹太问题成为这个多民族国家尖锐而敏感的民族问题之一。戈尔巴乔夫处理犹太移民问题上的失策,也成为其改革失败、加速苏联崩溃的一个重要因素。苏联对犹政策的演变,显然为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借鉴与启迪。

  • 标签: 苏联 犹太人 民族政策
  • 简介:联共(布)中央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及苏联民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关于历史教科书的5份材料于延安时期传入中国,旋即在中共党内和马克思主义学界产生热烈回响。在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的倡导下,全党掀起了学习和研究《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高潮。苏联关于历史教科书的5份材料也引起中国马克思主义学人高度重视。苏联史学中真理和谬误交织错杂,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都很明显。但仅就延安时期而言,苏联史学传播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 标签: 延安时期 苏联史学 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