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  孙越是我国著名爱国人士和社会活动家,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1994年春节前夕,我有幸与河北省委统战部的同志代表河北省政协、省委统战部赴京慰问孙越老.翌年12月9日,孙越老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回想起14年前的事情,孙越老的音容笑貌,他对祖国的伟大贡献、对河北的殷殷期望,仍历历在目,感念至深.……

  • 标签: 回忆慰问 孙越崎老人 慰问孙越崎
  • 简介:宫本研(1926—1988)是日本著名的剧作家,他的代表作有颂扬民主革命家宫寅藏的《桃中轩牛右卫门之梦》等剧。1981年9月他作为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的"日本中国文化交流会代表团"成员来华访问,那时中央实验话剧院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正在排演我创作的《孙中山伦敦蒙难记》,我与宫本研有幸相识。

  • 标签: 孙中山 青年毛泽东 中国文化 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代表作
  • 简介:王维隐居惘别业期间,创作了许多出色的山水田园诗。弄清辆别业的具体面貌,无疑有助于我们了解王维的隐逸生活和他的诗歌创作。关于惘别业,古人有一些描述,如唐冯蛰《云仙杂记》卷八说:“王维居惘,宅宇既广,山林亦远,而性好温洁,地不容浮尘,日有十数扫饰者,使两童专掌缚帚,而有时不给。”在王维的庄园中,仅专掌扫地的童仆就有十数人,可见其规模之大。宋张戒称王维隐居惘的诗作为“于富贵山林,两得其趣”(岁寒堂诗话》卷上),大概也是基于这一认识吧。对于上述说法,笔者以往既抱怀疑态度,又不敢断然认定其为误说。那时笔者考虑,王维之父官不过州佐(终汾州司马),又早卒,王维兄弟姊妹六七人,家中素无积蓄(偶然作六首》其三云:“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几回欲奋飞,蜘踢复相顾。”),到天宝初营置辆别业时,王维仅任品秩不高的左补网(参见拙作《王维年谱》),能有财力购置一个规模很大的庄园吗?但转而又想,从王维的诗歌来看,惘别业中,有山林土田、湖泊河流,游止达二十处之多,其规模能不大吗?所以笔者关于这一问题的思绪,一直处于游移不定之中。直到1991年及1995年两度到惘别业故址参观、考察后,笔者对这一间题才逐渐有了明确的认识,终于判定《云仙杂记》的说法不正确。

  • 标签: 王维 别业 辋川 《元和郡县图志》 遗址 诗歌创作
  • 简介:1.禹王挥斧开叠嶂,古石毊响彻东方庞贝城;黄河飞练穿莽原,潘天浪彰显中华民族魂。

  • 标签: 中华民族 庞贝城
  • 简介:关中(今陕西渭河谷地及其周围地区)在历史上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汉唐盛世所孕育的一大批文人墨客,类皆声名赫赫,多为妇孺共知。受其流风余韵的影响,直到明清时期,这里仍旧是一处在全国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化中心。明代弘治、嘉靖年间以李梦阳为代表的关中诗人群和清代初年的哲学流派“关学”,可以说分别是这两个朝代中关中文化最突出的成就。

  • 标签: 诗集 关中文化 七言古诗 《明史·艺文志》 渭河谷地 前七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桃花红,梨花白,安宁桃同和什梨同是兰州人民休闲的两个好去处。桃园距市郊只10余早,桃花盛开时游人如织,加之连年举办盛大的桃花会,烫把桃园搞得沸沸扬扬,大有“桃花春色暖先扦,明媚睢人不看来”之势。而梨园离城40多里,虽属兰州市,但由皋兰县管辖,无市区公交线路.交通小甚便利,岗而很有点“养在深兰人末识”的冷清。近儿年兴起旅游热,不少单化、个人专车前往,游人渐多。

  • 标签: 公交线路 兰州市 桃花 皋兰县 旅游热
  • 简介:1866年瞻对赏藏及其后收归属是清末边史上的重大事件。1896年,督鹿传霖率先筹瞻属,因清廷反对而功败垂成。随着英国在1903年第二次入侵西藏,清政府终于一改此前反对收瞻之旨,谕令督锡良、驻藏大臣有泰及帮办大臣凤全筹瞻属,此时锡良态度模棱两可,风全力主之,有泰则坚决反对,长达半年之久的争论终致筹瞻无功。1905年初凤全被杀后锡良开始用兵巴塘,对此瞻对藏官则直接出兵干预,锡良意识到筹瞻属势在必行,遂在巴塘战事结束后力主收瞻,但因他地乱事丛脞而未及实施。直到1906年6月清军攻克桑披寺边战事暂告一段落后,锡良奏设滇边务大臣,在边改土归流大幕拉启的时代背景下,时任督赵尔丰终在1911年将瞻对收归属。从清末瞻对问题的连续性审视,锡良督时期筹瞻属虽未实现,但以锡良为首的地方官员关于筹瞻属的谋划和举措以及锡良筹瞻态度的变化,彰显出筹瞻属已是边内外交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同时客观上在鹿、赵之间构筑了联系的桥梁,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 标签: 锡良 瞻对 改土归流 新政
  • 简介:3月,省地方志办微信公众平台“方志四”开通运行。“方志四”微信号为“scsdfz”,以“方圆天府。志慧四”为理念,设四方志、四省情、工作动态三大栏目以及省级志书、特色专志、市州县志、四文史、巴蜀文化、工作要闻等子栏目,是省地方志办“数字方志与信息方志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互联网+地方志”的重要尝试。

  • 标签: 地方志 四川 巴蜀文化 方志工作 子栏目 互联网
  • 简介:在我国民间,各地各民族的群众中历来就有形式多样的求子习俗。在我的老家民和三地区那些婚后不育或无儿无女的人们想方设法选择适当的吉日、地点和场合求子的习俗也是比较普遍。比如有的人趁清明节上坟祭祀祖先的机会供祭品、上香、烧纸钱、磕拜、祈祷等形式请求祖先赐子。有些地方在清明节全家老小上坟时用滚馒头的形式求子。

  • 标签: 滚馒头 这一天 时用 在乡下 流水潺潺 官亭镇
  • 简介:陕苏区又称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第二大苏区。1932年12月11日夜,红四方面军胜利进入陕南上元观、私渡河、钟家沟,结束了历时两个月行程三千里的长途跋涉,开始筹划创建新根据地,标志陕苏区的开端。1935年5月初,为打破"陕会剿"接应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总部在四川江油附近召开高级会议研究行动方针。

  • 标签: 川陕苏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川陕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 红四方面军 中央红军
  • 简介: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进行了整编,在毛主席的指挥下,以机动灵活的战术进行了四渡赤水战役,迅速夺取了战略上的主动权。5月上旬,我中央红军一、三、五军团又声东击西,巧妙地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尾追之敌,进入四境内。在通往会理的路上,行进在中央纵队队伍中的总政宣传科科长黄镇掉了队,落在后面,与我们五军团同行了一段。军团政治部宣传干事黄士彦、破坏部干事张青云和当时担任猛进

  • 标签: 中央红军 四渡赤水战役 中央纵队 破坏部 宣传干事 行军散
  • 简介:大禹赶石的故事大禹圣人凿开了三川东面的山岭,把积在三的水全部引了出去。但居住在山两面的百姓却来往不便了。人们站在黄河两岸的山上,对面可以说话,但就是过不去,大禹圣人看到了这个情形,想在寺沟峡山谷上修一座石桥,方便两岸的百姓,又设了祭坛,祭祀上天,请求天庭赐给赶山鞭,上天就给大禹圣人赐了条赶山鞭,大禹圣人得到赶山鞭后,从积石山上往下赶石,大禹圣人赶石时,不叫赶石,而叫赶牛,他把所赶的石头,吹了仙气变成了石牛往下赶。

  • 标签: 大禹 故事 圣人 积石山 百姓 两岸
  • 简介:文化是人群共同体在适应环境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机制和制度安排。一个族群的文化变迁既有客观现实因素,也有主观心理因素;既有面对现实生存环境压力的被动性适应变迁,也有为了追求族群自我的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性适应变迁。文化随着一个族群客观生存环境和生存策略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在不同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中为获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做出适应环境的文化理性选择,而且这种文化的理性选择建立在追求生存和发展的实践理性基础上。在生存和发展实践过程中,人们会随着历史发展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被动或主动地做出相应的文化心理和社会文化的调适与重构,理性的选择适应自身生存环境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于此同时,人们也会理性的选择适应自身生存环境的文化模式。故此,民族文化变迁是建立在民族社会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实践基础之上的,一个民族的文化理性是建立在实践理性之上,文化理性随着实践理性的变化而变化。

  • 标签: 泉州百崎 回族文化 生存适应 文化变迁 调适重构
  • 简介:1961年4月以来,日本著名女乒乓球运动员栗本(松)君代曾六次访问中国,已故周恩来总理先后五次接见了她。在悠悠的15载春秋岁月里,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忘年友谊,堪称中日友好的一桩佳话。周恩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用日语对前来参加第26届世乒赛的松君代等日本运动员说:“晚上好!”1961年4月4日下午3时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巍峨壮丽的北京工人体

  • 标签: 周恩来总理 乒乓球运动员 周总理 世界冠军 日本运动员 日本广播公司
  • 简介:据《汉书·地理志》云:“洭水出桂阳,南至四会是也。”洭水又名湟水。今名连江,源出于连州红岩山下,流经阳山的一段又称阳溪。“一水汇涂碧。云是古湟”。昔唐代阳山令韩愈,暇日曾于阳溪垂钓。“钓鱼台”古迹至今乃存。他还歌湟、赞湟、写湟。在《答张十一》一诗中,他写道:“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这里的江水即指湟水,是那么

  • 标签: 阳山县 连州 连江口 阳溪 红岩山 暇日
  • 简介:上联龙离大海飞来,永住偎依恋三.况弹丸之地扼关嗌(1)、通五县、接甘青、控丝路,险堑雄关军士兵家争夺也!暴风骤雨洗礼三,常演触目惊心悲剧.此处西倚积石岿岭,东与永靖娅(2)接,北靠龙支山岭,南有黄河划界兮!仰望静明天宇,宿辰忭(3)和,舛星(4)化昊空.

  • 标签: 《三川土乡长联》 中国 当代 对联 文贤忠
  • 简介:美丽富饶的三土乡黄河,从各拉丹东南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后,跨雪山、过草地、穿峡谷、越平原,一路奔腾、一路欢歌,在冲出狭长幽深的积石峡后,便进入了一片平坦开阔的盆地,留下了一片富庶肥沃的土地,黄河北岸便是省内闻名的青海"小江南"——三土族之乡。三地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

  • 标签: 富庶旖旎 旖旎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