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明代民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著位置,成为继唐诗、宋词、元曲之后中华文苑中的又一奇葩。明代民歌集多以诗意很浓的名字命名,有些还带有一定的民俗气息,如:《挂枝儿》、《夹竹桃》等,有的干脆名之曰《山歌》。1935年中央书店出过一种明代民歌集——《黄山谜》,收人《国学基本文库》,为该丛书的第一集第五种。“黄山谜”这个名称明显与其他明代民歌集不同,没有一点意趣,令人迷惑。著名俗曲研究专家赵景深先生就曾对此产生过疑问,他在《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序中谈到:“《黄山谜》这书名也许不可靠,内容也任意增加,决非原本的规模。”(《曲艺丛谈》,中国曲艺出版社,1982年)赵景深先生所疑很有道理,一本民歌集为什么会取这样一个干巴巴的名称,这个问题也像它本身一样是一个难解之谜。
简介:<正>1929年,林散之持老师张栗庵先生介绍信赴上海从师黄宾虹先生学山水画.在上海学了二年,因停止教书,家中失去主要收入,生活困难,乃于1931年春从上海归.回来后,林散之不忘黄先生之勉,于1934年3月,只身携一行李,一油布囊,开始了影响他一生创作的万里之行.他自河南游嵩山,观龙门,入潼关,登华山,攀太白,过剑门,至成都,上峨嵋,出三峡,沿江而下,瞻庐山,由九江乘轮船而归.此行历时8个月,越7省,跋涉1.8万余里,得画稿800余幅,诗300余首,游记若干卷.回来后,林散之相约祖父邵子退游家乡中独山,未能去成;又约游黄山,忽于翌年春,害起搭背,经过3个月的医治始愈.林老立即敦促祖父同游黄山,他们才于1935年秋和学生林秋泉一道开始了对黄山的旅游写生.
简介:中国山水散文历史悠久,其滥觞可追溯到《尚书·禹贡》。纵览数千年山水散文的发展,可以发现三条提升轨迹:山水散文由客观记叙到主观抒怀,从景中无我发展到景中有我,主体意识渐趋显豁强烈;由文意单纯到笔致繁富,从单写山水风物发展到兼写天人境界、家国命运、文化血脉,审美旨趣渐趋丰富充实;由模山范水到写景如画,从刻板的写景状物发展到塑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写作技巧渐趋娴熟高妙。《徐霞客游记》(以下简称《游记》)在这三个方面都集前人之大成,作出了里程碑式的重大贡献。一、身许山水的主体风范山水散文必须景中有'人'方魅力横溢,这条创作法则为古人所悟解接受,居然经历了上千年。先秦两
简介: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三省燃起战火。2个月后,上海的生活书店出版了一本《黄海环游记》的书,这是黄炎培于1931年初出海考察的游感札记,先于同年的五、六月间连续刊载于《申报》上,11月集辑出版。黄炎培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早有预感,在书中进行了揭露。黄源环游考察由来黄炎培此次黄海环游考察的成行,是受他从事职业教育决心的推动。辛亥革命后,黄炎培就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他先是担任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他担任江苏省教育司长。他的职业教育思想萌发于1915年赴美国考察期间。惊叹于美国科学技术的先进发达,黄炎培深感在中国发展职业
简介:<正>继《丁竹园与<竹园丛话>》一文(刊于《回族研究》1991年第4期)之后,我一直试图搜集《丛话》续集。恰在此时,我的导师马寿千先生提供了他在60年代查到的有关丁竹园及其著作的书号。腼着这个线索,我在北京图书馆找到了单存本。(只有一本存书)的《竹园丛话》续集之一——《天空游记》。《天空游记》写于民国15年(1926年)10月。全文以“谐谈”的形式,从“飞行大家”吴哲兰君在“广寒宫”请客并约丁竹园等作陪开始,写到席中接到邀请,然后主宾乘兴游历了“金星共和国”、“木星幸福国”、“水星恋人国”、“火星胡糟国”、“土星战胜自然国”、“天王星金钱国”、“海王星随意国”诸国。这里,竹园以天上比拟人间,用幽默、夸张、生动的语言,对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国疫”盛行、时局变化多端、百姓不得安宁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大胆的揭露。